第478章 捐贈
夏青青早就想好了解釋的理由,「這些錢一部分是我結婚的時候,家裡人給我的陪嫁。大部分是我跟衛國剛結婚的時候,衛國進山打獵物,一個月能掙好幾千。這個爸爸應該也知道。
還有他在乘警隊工作這三年賺的獎金,工資。有兩萬塊。我都一分沒動的存了下來。」
王艷搖頭,「咱們先募捐,如果不夠咱們再出錢補上。你把錢都捐了不行,現在你倆都念書,養孩子都要花錢。總不能什麼都靠你父母吧。」
「我跟衛國考上大學的時候,公社,還有你們教育局跟其它單位給我們的獎勵。那些錢足夠我們用了。」
夏青青的舉動讓王艷很感動。工作這麼多年,她從來沒有見過跟夏青青一樣的人。可以說沒有幾個人能把一多半的積蓄捐獻出來,這種大公無私沒有幾個人能做的到。
自己能做她的乾媽,婆婆。她真的覺得很驕傲。
「我這些年也存了不少錢,還有我父母一輩子的養老錢也都在我這裡。我也拿出來一萬。咱們一人捐一萬。」王艷道。
夏青青沒想到王艷也會這麼做,願意捐出一萬塊塊錢。
她不可能讓她把她父母養老錢拿出來。兩萬塊錢對她的身家來說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需要王艷拿錢。
「我跟衛國都商量好了。我們還年輕。現在念大學。以後畢業了大把賺錢的機會。你們年紀大了,還有姥姥跟姥爺也需要你們給他們養老,沒有錢是不行的。你就別跟我們爭了。我們已經決定了,這兩萬塊錢拿來蓋學校太有意義了。」夏青青道。
她把隨身挎著的包放在了桌子上,從裡面掏出一大摞大團結。
「這裡正好是兩萬塊錢。就說是有人捐贈的。不要告訴他們是我跟衛國出了這兩萬塊錢。」夏青青道。
「對,青青說的對,我們捐錢蓋學校是想讓家長的教育辦好。讓孩子們學到知識,走出這裡到外面的世界見見世面。將來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李衛國說。
王艷徹底被這兩口子折服了,「說的好。我答應你們。」
她把錢收了起來,「修繕學校的事我會來安排。最遲後天工程隊就會進駐學校。」
夏青青笑著又從袋子的最下面把人蔘拿了出來道:「媽,給。這個你也收著。」
王艷一看是人蔘,高興的說:「人蔘。」
「給你補身子用的。這棵人蔘更老,一百年都不止。」夏青青笑著說。
「我不要,反正也不能生孩子吃了太浪費了。還是留著收藏,以後有機會賣掉能賣不少錢呢。」王艷道,這麼好這麼珍貴的東西她真捨不得吃。
「收藏啥啊。有價無市。現在誰有錢來買這個。再說了,假如這個能給你帶來好運呢。」
王艷心動了,看著面前已經晒乾了的人蔘道:「吃了它能有好事嗎?」
「試試吧。如果成功了那就是大喜事了。」
王艷又重新燃起了對生孩子的念頭,心想要不就再試一次吧。或許能成功呢。
夏青青把人蔘推給她道:「收起來吧。」
王艷高興的把人蔘收了起來。去房間找了一個帆布袋子,把錢裝在裡面,「我要帶去單位。」
「媽,你給采之和正浦的小木車從哪裡做的。你告訴我,我再去做兩個。家裡的那兩個小了。」夏青青問。
「我剛才還說這件事的。你不說我也打算再去讓他做兩個。後天周末我跟你爸回去。我們順便給帶過去。」
夏青青覺得這樣也行,就同意了。
王艷留他們在這裡玩一天。夏青青離不開孩子就回去了。
到了村部,看到了隊長李玉田。他從公社開會剛剛回來。
告訴他修建學校都事辦成了,這兩天工程隊就會去學校。把學校的危房全部推倒重建。」
李玉田很高興,今天他去鎮上的公社開會。是關於這次暴雨讓很多群眾的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有的村民沒錢修繕房屋。公社拿一筆錢出來幫助大家度過難關。
兩件煩心事都解決了。李玉田整個人都變輕鬆了。
周末。
王艷跟李大山一人騎了一輛自行車。每個車後座綁著一個做好了的小木車。
事情她都已經辦好了。基建科的工程隊也進了學校,開始拆卸房子,推倒土牆頭。
學校老師跟李玉田在得知錢是別人捐贈的,他們問捐贈人的姓名。希望以這位好心人的名字作為學校都名字。
而他們卻不願意透露好心人的半點信息。他們只能在心裡感激。
李老師更是寫信給報社,說了有人捐贈錢建學校的事。他希望能把這樣的好人好事作為榜樣,讓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
報社收到這封信之後,就趕來了上坡村。這是很好的新聞素材。這麼有教育意義的新聞可並不常見。
記者去了已經拆的差不多的學校里,看到了不遠處的操場上坐了很多,露天學習上課的孩子們。
還有不嫌臟不嫌累悶頭幹活的人。
他們用相機都給拍了下來,然後找到李老師,對他進行了採訪。
王艷跟李大山回到家裡。
就看到采之跟正浦在院子里玩耍。她差點認不得他們了。才半年不見就長了那麼高了。
他們把車子推進了院子。笑著道:「采之,正浦。快來看看爺爺奶奶給你倆帶來啥好東西了。」中文網
采之跟正浦也看到了他們。高興的跑了過去,嘴巴很甜的喊道:「爺爺,奶奶。」
李大山跟王艷一人一個把他們抱在懷裡。
采之已經看到了他們車後座的小木車。高興的問:「奶奶,我想玩。你能拿下來給我玩一會嗎?」
「當然可以了。奶奶這就給你拿。」王艷把采之放了下來。把小木車從車子上拿了下來。
采之像個男孩子似的,看到小木車就騎了上去。李大山也剛拿下來,正浦騎了上去。
圍著院子騎行玩著你追我趕抓小偷的遊戲。
老太太知道他們今天要來,在鍋屋裡準備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