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十九章:重整旗鼓,再次出征
司空李績見狀,馬上應道,「陛下作為帝國之君,平日里所作所為,都盡善盡美,臣屬們無從規勸起。」
李治抵達濮陽(河南省濮陽市),國務院財政部長(司元太常伯)竇德玄騎馬隨從,李治問道,「濮陽在古代稱『帝丘』,什麼緣故?」
竇德玄不能答覆。
太子少師許敬宗在後面聽見,一提韁繩,躍馬而前,接話道,「從前,姬顓頊住在這裡,所以稱『帝丘』。」
李治點頭。
許敬宗退下后,對人道,「當一個高級幹部,不可以沒有學問。我看見竇德玄答覆不出,替他感到羞恥。」
竇德玄聽到后,馬上反駁道,「人,有所能,有所不能,我不假裝知道我所不知道的事,這就是我的能力。」
李治問李績有何看法,李績當著李治的面,笑道,「許敬宗學問淵博,固然很好;竇德玄的話,也是至理。」
遼東戰事告急。
李治加派李績當遼東兵團總司令官(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國務院文官部副部長(司列少常伯)安陸人郝處俊當副總司令官,攻擊高句麗王國。
龐同善、契苾何力同時擔任副總司令,仍兼安撫特使原職。
其他陸海各軍司令,連同後勤運輸司令(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都受李績指揮。
河北(黃河以北)各州田賦捐稅全部運往遼東(遼東半島),供應遠征大軍。
李績要他的女婿京兆人杜懷恭從軍同行,希望建立軍功。
杜懷恭推辭,說他家太窮,無法供應,李績送給他錢財。
杜懷恭又推辭,說沒有奴僕、馬匹,李績再送給他奴僕、馬匹。
杜懷恭張口結舌,再說不出理由,索性逃亡,藏身在岐陽山中,對人說道,「老人家不過是想殺了我,建立軍威!」
李績聽到女婿的話,傷感流淚。
「杜郎性格放蕩不羈,才會有這種想法。」
他嘆息一聲,從此,不再相勸。
東方遠征軍李績攻克高句麗王國的新城,命契苾何力鎮守。
李績渡過遼河后,對各將領吩咐道,「新城,是高句麗西部邊疆重要關口,如果不先奪取,其他城池就更不容易攻克。」
遂發動攻擊,居民師夫仇等起事,生擒城防司令,開門出降。
李績乘勝前進,高句麗十六座城池被全部佔領。
東方遠征軍遼東兵團副總司令官(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龐同善、高侃尚留在新城。
高句麗王國代理留守長官(知留後事)泉男建(淵蓋男建)派軍襲擊唐軍營,左武衛(衛軍第三軍)將軍薛仁貴把他們擊退。
高侃推進到金山,跟高句麗軍會戰,失利。
高句麗軍乘勝追擊,而薛仁貴適時地向高句麗軍攔腰橫擊,大破高句麗軍,殺敵五萬餘人。
他一連攻陷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跟新近歸降唐帝國、被任命當遼東軍區總司令官(遼東大都督)的泉男生(淵蓋男生)會師。
後勤糧運司令(運糧使)郭待封率海軍艦隊從海上直接航向平壤(高句麗首都)。
李績派機動部隊司令馮師本運送糧秣武器供應,而運輸船隊在海上遇險,船隻破碎,指定期間內不能抵達。
郭待封軍士卒飢餓窘困,打算寫信向李績求救,又怕中途落到敵人之手,發覺自己的危機,於是作了一首「離合詩」,派人送給李績。
李績大怒道,「軍情緊急,竟然還作詩,非斬首不可。」
總部機要秘書(行軍管記)助理立法官(通事舍人)元萬頃重新組織離合詩字句,李績明白郭待封的意圖,遂再運糧秣武器接濟他。
半個月後,東方遠征軍、遼東兵團總司令官(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績等攻陷高句麗王國扶余城。
左武衛(衛軍第三軍)將軍薛仁貴既在金山擊破高句麗軍,率三千人乘勝攻擊扶余城,各將軍認為軍隊太少,一致向他勸阻。
薛仁貴奏報道,「軍隊不在多少,只看如何運用!」
他擔任前鋒挺進,跟高句麗軍會戰,大破敵陣,殺戮、俘虜一萬餘人,遂奪取扶余城,扶余平原四十餘城池,都望風投降。
監察官(侍御史)洛陽人賈言忠奉命出使遼東,回京后,李治詢問他軍事情形,賈言忠回答道,「高句麗一定覆亡。」
李治聞言,馬上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楊廣東征失敗,因為民心懷仇生怨;先帝東征失敗,因為高句麗內部精誠團結。」
「現在,高藏(高句麗二十八任寶藏王)懦弱,有權的高官獨斷專行。」
「蓋蘇文(淵蓋蘇文)逝世,泉男建(淵蓋男建)兄弟發動對內爭鬥,泉男生(淵蓋男生)又誠心歸降唐帝國,當我們的嚮導。」
「高句麗國內情形,我們大小全知。」
「依靠陛下的英明聖哲,帝國的富有強大,將士的盡心竭力,乘高句麗內亂,大勢所趨,我們一定勝利,不需第二次出兵,而且,高句麗饑饉連年,怪事不斷發生,人心震駭恐懼,站在這裡就可等到它的消滅。」
李治又問道,「遼東前線的將領哪一個最能幹?」
賈言忠微微一笑,很有把握地回答道,「薛仁貴的勇敢超過三軍其他將士。龐同善雖然不會猛烈戰鬥,但軍紀嚴肅整齊。」
「高侃勤勞節儉,忠勇果敢而有謀略;契苾何力沉著穩重,判斷正確,雖然總是嫉妒別人,但有統帥的才能。」
「不過,日以繼夜,小心翼翼,忘記自己,只為國事憂心,都趕不上大將軍李績。」
李治非常贊同他的分析。
泉男建再派五萬人增援扶余城,在薛賀水跟唐帝國東方遠征軍相遇。
經過一番激戰,東方遠征軍大破高句麗軍,殺戮及俘虜三萬餘人,再進攻大行城,很快攻克。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app最新章節。
接著,李績率軍攻陷高句麗首都平壤。
既奪取大行城,分道並進的各路兵馬紛紛抵達,跟李績會師,推進到鴨綠江高句麗營寨之前,發動攻擊,高句麗江防軍抵抗。
李績等奮勇戰鬥,大破高句麗江防軍,追擊二百餘里,攻陷辱夷城,其他各城守將棄城逃走,或獻城投降,前後相繼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