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一群老匹夫開會
常翰文怒道:「你竟然將老夫與那匹夫相提並論?」
涼同光語帶諷刺道:「你都活了七十有二,竟然會因為一句話而動氣,與武正元有何區別?」
常翰文深吸了口氣,吐出了些胸中怒火,道:「眼下武正元被押入死牢,該當如何?」
涼同光道:「此處是談話的地方?走,先回別館再議。」
常翰文便轉身往牛車走去,涼同光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你還想坐車?」
「坐車又如何?」
「你難道忘了剛才他是怎麼說的?」涼同光橫眉道。
常翰文實在忍不了涼同光的小心翼翼,道:「人都走了,你還管他作甚?」
涼同光冷笑道:「你莫要忘了,還有情報局……你當大夏皇帝的聖旨真的是放屁么?」
說到情報局,常翰文心中的怒火也消減了下去。
兩人便在下人的攙扶下,步行去了城南的別館。
而武正元的下人以及護衛們此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跟在他們身後。
而死去的夏侯恩和四名護衛竟就如此曝屍於街頭!
費國京城尚書令府。
「他已經到三樂城了?」諸葛恪看著下人送上來信件道。
他快速收好信件:「來得倒挺快的,不過為什麼到的是三樂城?」
從大夏邊境如果來費國京城,只要沿著東邊的官道一路向北便可到達,為何為先向西去三樂城?
諸葛恪想不通林燁借道三樂城的原因。
「難道……」諸葛恪立刻想起了幾天前那些老臣齊聚三樂城的事情。
如今的費國在大夏跟前就如同一張透明的紙,毫無秘密可言。
甚至費國朝廷還不知道的情報,大夏那邊反而先知道了。
「也不對。如果說他去三樂城是別有所圖的話,為何連御林軍都沒有帶上?就帶了三人?這說不通。」諸葛恪再次否認了原先的想法。
諸葛恪叫來一個下人:「去通知張特,讓他的人去三樂城外,等本大人的命令。」
「是!」
涼同光和常翰文到了城南的別館。
這個別館是涼同光在三樂城的一處產業,佔地面積非常大。
兩個老臣走到這兒時,兩人都已經累得氣喘吁吁。
「涼老頭,你說咱們這麼多年來,有,有走過這麼遠的路嗎?」
常翰文扶著腰,甩了兩把汗,氣喘吁吁道。
涼同光捶著腰道:「遠有牛車近有轎,什麼時候走過這麼遠的路?老夫現在更加明白夏帝話中的意思了。」
「哦?何解?」
涼同光用力直起腰道:「沒有了車,我們這麼些老骨頭連出個府門都難,他的意思啊,是讓我們都乖乖呆在家中,別到處亂走。」
常翰文心中一震:「經你這麼一說,老夫也有同感,難道……」
涼同光抬手虛按:「進別館,先進別館。」
進入別館,兩人穿牆過院,一直到別館最深處的院落的主廂房。
推門而入,就聽到「見過太師!」「見過太傅!」齊齊的兩聲恭迎。
這主廂房中坐滿了人,大約有三十多位,都是被李令月趕回家含飴弄孫的老臣。
一眼望去,滿屋皆白髮。
「諸位久等。」涼同光朝滿屋老臣拱手。
「大師,武太保為何沒有和你們一起回來?」其中一老臣見只有兩人回來,便著急問道。
「難道武太保他又改了主意?」另外一位老臣隨即追問。
由此可見,武正元在這幫老臣中的名聲確實不太靠譜。
涼同光道:「諸位不要胡亂猜測,武太保他……哎,諸位還是聽老夫從頭說來。」
於是涼同光便將三人在街上時如何與林燁碰到,又如何被林燁拆了馬車,武正元又如何被押入了大牢全部說了出來。
當在坐的老臣聽到武正元被夏帝勒令公孫瓚押入大牢時,都表現得非常義憤填膺。
「他是夏朝皇帝,有什麼資格在我費國土地上指手畫腳?」
「對,就算要追究武太保的罪責,也是我費國朝廷下令,輪的到他夏帝下旨嗎?」
「夏帝自認為幫我費國復國,可他不想想,若不是皇上歸國振臂一呼,我等老臣竭力配合,哪有他們如此順利地擊敗嬴帝國?」
「說的好!想當年四國談判時,夏朝還以我費國的國土,去換取曾蔡兩國的歡心,實在是可惡!」
一時間,廂房內,聲討夏朝以及林燁的聲音此起彼伏。
常翰文在一旁熱血沸騰,朗聲道:「諸位所說的極是,想我費國是七國之中立國最久的,夏朝開國才多少年?竟然挾恩控制我費國,此事凡費國老臣,又怎麼可接受?」
「太傅所言甚是,我費國國祚綿長,他夏朝幫與不幫,都能復國,夏朝與嬴帝國一般都是虎狼之國!」
涼同光頷首道:「正是,這也是為何我等老臣齊聚此處的原因。」
「如今我費國牝雞司晨,女主當政,老夫曾多次諫言,與夏朝不說劃清界限,只要保持距離便可,可多封奏摺上去,老夫換來了什麼?不過是一太師虛銜,只能回家養老。」涼同光嘆息道,「老夫在費國主政多年,實在難以接受女主如此踐踏我費國尊嚴。」
他朝其他眾位老臣道:「老夫相信,諸位也是如此!」
那些老臣紛紛道:「太師良苦用心,女主竟然如此嗤之以鼻,實在讓我等心寒。」
「太師與太傅都是費國最為勞苦功高之人,結果卻落得如此下場。」
「太師放心,我等必定與太師、太傅風雨同舟,挽大廈之將傾。」
常翰文眼中已飽含老淚道:「有諸位這一句話,我常某人哪怕死也便無憾了。」
「太傅可不能說此喪氣的話。」
「此處俱是費國聲望最隆的老臣,必定能為我費國謀萬世之利!」
涼同光兩手按下眾老人的少年激情,沉聲道:「可是諸位,目前最缺的正是兵權,這個大家都知道。」
說到兵權,所有人倒都安靜了下來。
他們此次來三樂城,一者是為了碰頭通氣,結成真正的同盟,二者便是為了兵權。
如今的費國兵權都在李令月手中牢牢掌控,而大夏更是有萬餘駐軍還在費國各地虎視眈眈。
費國控制了千年的國門榆水關此時也不在費國的手中。
如果他們想要成事,沒有兵不過就是一句空話。
於是太保武正元建議,不如去找公孫家。
費國的軍隊當中,若論到騎軍的戰鬥力,公孫家的白馬義從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相對於其他軍隊,白馬義從的數量眾多,且都在公孫瓚的控制之中。
只要公孫瓚開了這個口,應下此事,那白馬義從就能在兩日之內殺到費國京城城下。
如此快的速度,不僅大夏難以反應,即便是女主想要召集各地駐軍勤王,時間都來不及。
更何況,這屋中的老臣在費國各地的影響力,只要有人開了這個頭,那麼費國各地響應者便會蜂擁而起。
而到那時,涼同光想過,若李令月肯接納他們的諫言,與夏朝進行切割,並將他們這些老臣都官復原職,或者陞官晉爵,那也可以留下他的皇位。
若是李令月不肯,那這些老臣便會推舉宗室廬山王李重俊為費國新帝。
「太師,公孫瓚是何態度?」
「公孫瓚並沒有開口答應隨我等舉兵。」涼同光搖頭道,正當房中一陣嘆息時,他又接著說道:「但他也沒有拒絕。」
常翰文接著道:「以老夫看,公孫瓚也是在猶豫不定。他當年帶白馬義從參與復國,誰知復國之後,只得了個太守之位,封爵不過伯爵,他心中實為不滿。」
此話說得倒也在理。
按照公孫瓚的戰功,哪怕不封個公爵,封個侯爵肯定不在話下。
而李令月竟然只給了個伯爵,官職更是沒有寸進,依然是個太守,連個刺史都不願意給。
這些混跡官場多年的老臣,自然能看出來,李令月是在防著公孫瓚。
公孫家把持白馬義從多年,而且一直在不斷擴充數量。
李令月之前,費國皇室也在暗地裡削弱白馬義從,包括將白馬義從中的中層軍官,調任到他處,以削弱白馬義從的戰力。
趙雲也是因為此才能最後升到翊軍將軍。
而李令月此舉,正是遏制白馬義從規模的陽謀。
憑藉公孫瓚太守的官職和伯爵的爵位,哪怕他放開了撈錢,也無法供養起兩萬以上的白馬義從。
而如今白馬義從的規模足有三萬人之多。
這兩年,公孫瓚是掏空了公孫家的家底,才勉強維持。
根據武正元的估計,公孫瓚最多只能再支撐半年,如果還不削減白馬義從的數量,那公孫家將徹底破產。
所以他們這個時間點選的是極佳的。
公孫瓚還沒有真正破產,還有一搏的資本,不必擔心太多。
正是他們動用三寸不爛之舌的最好時機。
可公孫瓚的工作卻並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容易做。
公孫瓚在費國朝廷中一向是以耿直示人,可三人聊下來,卻發現此人只是表面上耿直,實際上打得一手好太極。
聊了三個多時辰,愣是一句瓷實話都沒要到。
回來的路上,武正元還被送去了大牢。
「不過時間緊急,我等也不能讓公孫瓚考慮太久,防止隔牆有耳,節外生枝。」涼同光道。
眾人紛紛以為然。
常翰文問道:「那該如何讓他速速下定決心?」
涼同光哈哈笑道:「這法子的引子,你不是已經在來的路上見到了么?」
「嗯?」常翰文先是一愣,隨後驚道:「莫非你要打夏帝的主意?」
此話一出,整個廂房頓時安靜了下來。
別看他們說得熱鬧,可真的說要去打夏帝的主意,給他們一百個膽子都不敢。
如今的大夏是什麼狀況?
敗嬴帝國,滅燕國,剿滅倭國,已經隱隱有天下第一大國的景象。
而夏朝皇帝,據官方的資料來看,此人睚眥必報,城府極深。
當日入燕時,那封寫給燕喜的國書更是在各國中傳為笑談。
一個能借口找妹妹就發兵入燕的君王,若是想傷他的性命……
成了,大夏的報復必然如雷霆壓頂,不成,那夏帝的報復便是黑白無常精準索命。..
涼同光見眾人臉上的神色,便笑道:「諸位,老夫並不是真的去刺殺夏帝。」
「那太師的意思是……」
一聽不是要刺殺夏帝,下面便有人積極開口問道。
「只是弄出個假象,並將此事嫁禍給公孫家。」涼同光快速道,「到時候,公孫瓚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
眾人一聽,眼睛都亮了起來。
這方法好,如此一來,不僅能逼公孫瓚上船,還能讓他們置身事外,不至於受到夏帝的報復。
「可是諸位,」涼同光適時地潑了一瓢冷水,「若是我們起兵成功了,夏朝必定不會袖手旁觀,若是夏朝出兵費國,我們該如何處置?」
這個問題一扔出來,再次將廂房之中剛熱起來的氣氛凍成了冰點。
如今僅僅靠費國的軍力,面對夏軍簡直就是以卵擊石,螳臂當車。
可與夏軍對決恐怕難免,眾人都低頭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一點對付夏軍的方法。
這時,一個老臣小聲道:「如今的夏朝,能以一國之力與之對抗的,也只有嬴帝國了。」
此話一出,眾人嘩然。
嬴帝國可是費國的血仇!
難道此時他們要藉助嬴帝國之力去對抗夏朝?
涼同光冷眼看著眾人的反應,許久他才緩緩說道:「老夫聽夏帝曾說過一句話,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諸位可認為此話妥否?」
眾老臣聽后都沉默不語。
「我等都是讀書人出身,當初老夫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深感夏帝的寡廉鮮恥。」涼同光慢慢說道,「可到了今日,老夫才品出其中三味來。此話若是放到教化百姓肯定是極端無底線之言,可若是放到國與國之間……」
他停頓了一下,接著道:「此話當可奉為真理!」
廂房中的費國老臣都緊鎖眉頭,他們都熟讀史書,此時想想千年來國起國滅,確實與此話不謀而合。
涼同光知道自己說到這裡就夠了,便轉而道:「這也是起兵成事以後要考慮的事了,如今,我等手中可還未有兵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