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招兵買馬

第20章 招兵買馬

於劍軍見武元橫自己都認輸了,也不好再說什麼,對手下另一人喊道:「程正,你出來與他比試弓箭。」

一個高大但是顯得瘦削的人站了出來,不用說就是程正了。

牛豪心想此人肯定是擅長弓箭,攤開雙手示意道:「我們帶的都是弩,沒有弓,請壯士給我找一副。」

弓和弩還是有不小區別的。

首先弓分為軟弓和硬弓,軟弓的射速高,但是威力低,射程短,通常是給騎兵使用。而硬弓的射速低,但是威力高,射程長,通常為步兵使用。

中國主要用的是複合弓,這種弓兼顧了軟弓和硬弓的優點,射速、威力和射程都很不錯。特別是元朝以來,這種弓給西方軍隊留下了可怕的回憶。

弩是弓的變種,他的特點就是射程短,射速低,但是威力大。

在古代,弩是禁止民間擁有的,因為弩的操作非常簡單,不需要射擊技巧,平民很容易掌握他的使用方法,不需要人長年累月的訓練就能儘快學會操作。

所以朱平林給唐家莊送弩,唐川術是很歡喜的。

至於說不允許民間擁有嘛,都這個時候了,而且是郡王殿下給的,誰還來管。

弩比弓突出的優點主要是他發射的延遲性,上好了弦后,弩手可以仔細的瞄準,想什麼時候發射就什麼時候發射。

而弓就不可以,拉滿了弓,你就得儘快射出箭去。

然而,同樣磅數的弓,正常情況的射速卻至少是弩的三倍以上,也就是說,弩手十多秒射出一支弩箭,普通的弓手卻可以射出三箭以上。

在大規模交戰的戰場上,準確性遠遠沒有火力的持續性和覆蓋密度重要,所以我國古代軍隊的遠程火力部隊,一直是弓弩並用。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明朝火器開始漸漸的發展壯大,弩才逐步的淘汰掉,原因就是射速差不太多的情況下,火器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於劍軍就是看到了對方來人雖然都是精銳之士,卻都是帶的弩,並沒有弓,想來應該是不擅長弓箭,於是想讓程正用弓箭取勝。

待牛豪接過對方小卒遞來的弓箭后,兩人便開始比試。

由於野外沒有箭靶,他們在二十步外立了兩桿長矛,規定兩人各射三箭,以射中矛尖者多為勝。明朝一步為左右腳各一步,大約一右,二十步約合後世的三十米。

三十米外射中人很容易,但是要射中小小的長矛矛尖卻並不容易。世上並沒有那麼多飛將呂布,可以轅門射戟,何況轅門射戟是羅貫中三國演義小說虛構的,他們卻是真實的在比武。

那長矛矛尖充其量不過幾寸長,最寬的地方也才一寸寬,是個狹長的形狀。

兩人彎弓搭箭,屏息瞄準,幾乎是同時射出。

前兩箭射出去,雙方均中了矛尖。牛豪心裡想,不想這荒山野嶺處還有這種善射的壯士落草為寇,如若不能為殿下所用簡直太可惜了,自己一定要贏他。

第三箭射出去,雙方又是都中了矛尖。於是牛豪提議,把長矛移到三十步的距離,約合後世的四。

但程正卻擺擺手道:「我認輸了,我手中的弓已伴我數年,用著早已稱手。壯士手持並不熟悉的弓,與我比試卻能旗鼓相當,我已先敗一著,在下心悅誠服。」

事實上卻是程正看這些人不但武藝高強,且大有來頭,一心想謀個好出路,不想在這山寨荒廢了自己一身本事,才主動認輸。

程正也退了下去,於劍軍見兩位武藝精湛的手下都認輸了,正想親自出戰找回場子,想不到張功芃卻拱手作揖躬身說道:「於英雄手下有如此壯士,如不能與我等為伍,實為憾事,在下張功芃懇請眾位英雄隨我等下山共圖大事。」

於劍軍見他的確頗有誠意,自己也有台階下了,便問道:「如果要我等下山也可以,只是不知你所說身後大人物是誰?」

張功芃想了想,招手道:「英雄請附耳過來。」

悄悄告訴了於劍軍一人,並叮囑他目前千萬不得泄露后,於劍軍便同意跟隨下山。雙方結伴回了山寨休整一夜,次日一早收拾好行裝,一起繼續北上。

這下子張功芃的隊伍擴大到了七八十人,其中有馬的騎兵三十餘人,還有幾輛馬車運送輜重。

在亂世里,豎起了招兵旗,就不怕沒有吃糧人。雖然太平縣位於偏遠山區,人口稀少,但半個多月時間,張功芃也招募到了一千多人。

人手有了,這兵器暫時還很欠缺,起碼絕大多數新來的兵丁用的是什麼木棒、農具之類的武器。

張功芃他們出發時帶了少量的兵器,與於劍軍合夥后,山寨里也有一些多餘的兵器便一同帶上,但是也只夠裝備百餘人。

不過張功芃不著急,因為他是出來招人的,不是出來打仗的。兵馬帶回大埡口山寨以後,朱平林肯定會準備好兵器的。

張功芃的人馬很快引起了太平知縣的注意,不過知縣對他避之猶恐不及。對方有上千人之眾,自己城內不過一把總守衛,編製有四百四十名士兵,實際上缺員嚴重,只有一百多人,根本不敢離開縣城。

明末衛所制度已經名存實亡,衛所軍官瘋狂侵佔軍戶土地,奴役軍戶成為自己的個農和長工,造成軍戶大量逃亡成為流民。剩下來的也是老弱病殘,飯都吃不飽,完全沒有了戰鬥力。所以明末時大部分城池只能靠營兵駐防,也就是招募的士兵。

還別說出去剿匪了,反倒是怕張功芃打進縣城來劫掠,自己小命不保。城內還有蜀藩的太平郡王朱至淥,郡王遇害自己也要人頭落地。

說起這太平郡王朱至淥,還是朱平林的親叔父,是其父朱至江的四弟,但朱平林從來沒見過這位四叔。

不過還好,張功芃不久就離開了此地,朱至淥和知縣、把總大大鬆了一口氣。

張功芃帶領人馬往西南方向行軍,來到了東鄉縣,在這裡又招募了近千人後,才往東南方回程了。

東鄉縣也有一位蜀藩郡王,始封東鄉郡王為朱奉鐩,他是蜀端王朱宣圻的,也是蜀恭王朱奉銓,現任蜀王朱至澍。

不過此刻他已經去世多年,他的嫡長子朱至氵蓲還沒等到繼位就去世了,此時在位的東鄉郡王為其嫡次子朱至,是朱平林的堂叔。

不過他跟朱至淥一樣都不知道這些兵馬是朱平林招募的,也以為是什麼流賊,嚇得屁滾尿流。直到張功芃帶人馬離開,他也才鬆了一口氣。

朱至淥和朱至經此一嚇,已經不敢在小縣城居住了,哪怕不住王府也想回到大城市裡。他們先後上書蜀王朱至澍,請求上奏崇禎皇帝允許他們搬回成都居住,覺得只有那裡才安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明末之南浦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明末之南浦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20章 招兵買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