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隨手布個局
一切都是交易。
冰城當地為原來繁殖場解決了問題,雖說這是本來就應該他們解決的事情。
但可能是照顧了華遠集團的面子。
東北方面,也很快就和趙宏圖聯繫,想要華遠集團支持東北的大豆。
一切都要從1995年和1996年開始說起。
在那兩年,國內大豆連續兩年大量減產,但是需求卻保持旺盛的態勢,價格居高不下。
為了彌補國產大豆數量的不足,國家對大豆進口實行配額管理。
所謂的配額管理就是普通關稅稅率為180%,優惠稅率為40%,配額內稅率只有3%。
而華遠集團早就在巴東那邊有布局種植大豆。
馬康年因為八百萬的債務,賣身給了趙宏圖,被他安排到巴東負責大豆種植。
馬康年當初在東北農墾系統當過管理層。
他去了巴東那邊后。
很快就把那邊給撐了起來,在大豆種植方面,成績斐然。
單產能夠達到2.8噸每公頃,遠超過國內1.8噸/公頃。
出油率更是比東北的大豆高兩個百分點。
華遠集團又有獨立進出口的專營權,享受百分之三的稅率。
而從美洲那邊運輸大豆回國的運費,比起東北大豆走鐵路運輸的成本,竟然也相差無幾。
華遠集團更是願意從海外進口大豆了。
光是華遠集團自己從海外進口大豆也就算了。
他還出售大豆給其他的壓榨廠。
這就過分了。
在去年的時候,華遠集團從海外進口大豆就差不多有八百萬噸。
一下子讓華國從此前的大豆出口國,變成了世界頭號大豆進口國。
華遠集團的所作所為,讓東北大豆受到了嚴重的衝擊。
在今年,作為國內大豆產量二分之一強的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五。
收購價格更是跌破了種植成本。
要知道,龍江1800萬農業人口,其中有1000萬種植大豆。
關係到這麼多人的生活。
龍江自然是想要華遠集團退讓一步。
但是,如果食用油行業,也不是光華遠集團一家,還有嘉利、佳吉等外資企業,如果華遠集團不從海外進口大豆,那在成本上,就不能佔據優勢了。
張思亮去了佳吉后,處處對標華遠集團。
他先是從基層糧庫為切入點,全面布局三四線城市的供應鏈,著手貿易和深加工等業務。
在95、96那兩年,趁勢向國內市場供應大豆等農作物。
接著收購了魯省陽照的三維大豆壓榨廠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
收購金陵華龍大豆壓榨廠。
在江陽、靜海、松山等地,自建或收購了三個大豆壓榨廠。
在國內分別控制了600多萬噸的大豆壓榨年產能。
而嘉利更是在華國內僅次於華遠集團的存在,光是一個東海糧油,日壓榨能力就達到了1.25萬噸,是全球第二大的大豆壓榨廠。
除了這兩者外,還有很多做跨國糧食貿易的大公司也不會放過華國這麼一個大的市場。
一切都還是因為,在94年米國一個經濟學家寫了篇文章,誰來養活華國,他在書中說道,華國在2030年的糧食進口量要達到3億噸。
可以說,就算是華遠集團不進口大豆,其他的糧食公司也會做。
此外,豆油價格在這兩年,連續大幅上漲,在今年十月份,大豆壓榨利潤高達1000元/噸。..
宏豐糧油的人更是評估,今年的食用油產量可能達到1500萬噸,行業總利潤會達到18億。
所謂榨機一響,黃金萬兩。
整個行業一片欣欣向榮。
外行的想要入行,本行的都在擴產。
華遠集團的紅豐糧油根本就不敢放棄從海外進口大豆。
可前段時間,龍江這邊給足了趙宏圖的面子。
趙宏圖自然也不會駁龍江這邊的面子。
加上以後很多的產業在別人的地盤上,華遠集團還必須要為東北大豆保留一定的市場份額。
在龍江方面的要求下,華遠集團也是半推半就和龍江簽訂了合作協議,差不多簽訂下了龍江第二年的大部分大豆產品。
但是這也不是解決問答題的根本辦法。
華遠集團不可能一直做虧本生意。
於是,趙宏圖建議龍江方面,東北大豆充分發揮比進口大豆在蛋白上的優勢,可以加工成豆製品供人食用。
而進口大豆用於榨油和做飼料。
此外,鑒於進口的大豆,很多都是轉基因的,華遠集團還提議龍江這邊,可以和上面建議,對轉基因產品的進口和在國內銷售等環節做出嚴格限制,比如要進口轉基因的農產品,必須獲得轉基因安全證書等等。
當然,所謂的建議,就是條件。
為了保護本地的產業,龍江方面,對此也是從善如流,覺得提高進口的代價,才是保護自己的根本解決辦法。
他們一方面向上面提出建議,另外一方面,也在輿論上面造勢,什麼黑土地淪陷啊,農民沒有米下鍋了,還有東北農產業已經危在旦夕,如果上面再不出手,東北的農業就要完蛋了。
而趙宏圖也沒有閑著。
他召集了徐奇等宏豐糧油的人來了東北。
一起商議了好幾天後。
聯繫東北的另一家糧油公司九三糧油,國內糧油協會的專家,倡議出台新的食用油標準。
他們建議將壓榨與浸出工藝列入新的國家標準,並對兩種工藝的質量差異進行嚴格的說明。
還建議規定出台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等8種食用植物油國家強制標準,食用油企業必須把產品加工工藝明確標註在產品上。
如果原料含轉基因大豆,也要標明。
而作為行業內老二的嘉利糧油以及佳吉等外資糧油公司,卻被排除了在這件事之外。
東北方面的建議和華遠集團等國內糧油行業的專家,都提出來這麼一個建議。
加上東北已經在國內製造了這麼大的輿論。
上面還真不可能不考慮。
在第二年五月份,農業部就出台了轉基因標識管理等有關規定。
而這,也打了嘉利和佳吉等糧油公司一個措手不及。
非轉基因的大豆產品,大多在國內東北和華遠集團在巴東的種植基地。
華遠集團肯定不會供應嘉利和佳吉等公司。
但人們願意花更多的錢去避開轉基因產品,選擇沒有標註的產品。
華遠集團的非轉基因食用油的價格,就算價格比嘉利的食用油價格高出來百分之一百四十四,消費者還更願意接受華遠集團的非轉基因產品。
這一戰,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華遠集團的食用油更加健康、更加安全的概念。
加上在98年嘉利的產業大本營印尼那邊,也受到了衝擊。
連續兩年遇挫。
讓嘉利在食用油領域,再也無法和華遠集團相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