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國無小事(2)

第二百一十二章:國無小事(2)

魏忠賢說的沒錯,錢法職權轉隸內政部,幣制改革這些事情,在外朝傳播開來后,的確引起很多反對和質疑。

對大明的文官群體來講,他們最忌諱的就是涉及財政的謀改,尤其是東林黨、齊楚浙黨等派,畢竟他們都代表著各自群體的利益。

如果不是出於維護自身利益,那東林黨和齊楚浙黨等派,又怎會在萬曆朝斗那般久,所牽扯的風波那般多。

一連數日,這司禮監所接奏疏,就多達數千封,就像雪花一般,不斷撒進司禮監,可無一例外都被留中不發了。

甚至朱由校連看都沒看。

牽扯到「錢法」的諸多事宜,朱由校都不用看,他知道他在做什麼,所以也能猜想到朝中文官,所規諫的奏疏內容是什麼。

「兩位卿家,最近朝野間的輿情波動,不小。」

朱由校倚靠在龍椅上,看向李之藻、楊廷筠,神情自若道:「大明官報這邊,要出一個系列專刊。

就以「錢法」所存弊政入手,狠狠批駁過去的不作為。

這幾日間京畿這邊,不少報刊出了不少文章,都在批駁幣制改革,順帶把財政學院也牽連其中。

這是有人在背後鬧騰事情,該怎樣做,就不用朕來明示了吧?」

「臣等明白。」

李之藻、楊廷筠當即作揖道。

輿情導向的爭奪,從不是朝夕就能鬆懈的,畢竟大明的文官群體,包括龐大的讀書人、士紳等群體,都非什麼等閑之輩。

一旦牽扯到他們的核心利益,就必然會掀起風波和動蕩的,好在朱由校並不懼怕這些,畢竟他的那幫御用筆杆子,能力也都不差。

召李之藻、楊廷筠他們來,就是表明自己的態度。

「皇爺,九門提督趙率教殿外求見。」.br>

在李之藻他們得到旨意,匆匆離開乾清宮,沒多久,候在殿外的魏忠賢,走進殿內稟明道。

「宣。」

朱由校伏案忙碌著,開口道。

錢法諸事在朝野間鬧騰的沸沸揚揚,可朱由校不可能將所有精力,都放在這上面,他還有很多層面要兼顧到。

或許朝中的文官群體,都沒有留意到一點,他們的注意力,其實一直都被自家天子所牽制著。

現在錢法諸事鬧騰起來了,誰還會留意到過去,他們被京畿衛戍的調整,而不斷的掀起風波呢?

人總是這樣,一旦新的矛盾出現,就會將舊的矛盾遺忘。

趙率教低首走進東暖閣,見自家天子伏案忙碌,想作揖行禮,卻又怕驚擾到天子理政。

趙率教就這般站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

「好啊,朕果真沒看錯袁卿啊。」

而就在趙率教心裡想著,近期京畿的變動時,朱由校不加吝嗇的讚許,卻叫趙率教立時回神。

「趙卿來了。」

朱由校手裡拿著奏疏,見到趙率教后,笑道:「朕問問卿家,就遼東那邊,想確保疆域穩固,究竟是衛所制好呢?還是撤衛設府好呢?」

趙率教一愣,他沒想到天子會問他這些。

只怕袁樞輔當初沒有離遼歸京,是受陛下旨意,在遼東推進撤衛設府吧,就像天津三衛裁撤那般。

「陛下,臣是武將,只能站在軍事的角度,去講。」

趙率教收斂心神,拱手作揖道:「就臣先前奉旨援遼,抵達遼前所了解的情況,遼東都司治下,所設諸多衛所,其實存在諸多問題。

吃空餉喝兵血,侵佔衛所屯田,盤剝軍戶,那幫世襲衛所官,仗著相隔中樞較遠,私底下做的事情可謂罄竹難書。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是沒有做這些事情的。

但是從長久來看,在地方上撤衛設府,能幫朝廷減輕財政壓力,倘若遼東諸衛的那些軍戶,能轉為民籍的話,其實還是很好的。」

「卿家說的沒錯。」

朱由校面露讚許道:「其實說起來,遼東都司現在成了爛賬,這就是過去沒有解決的問題。

遼東幅員遼闊,所轄諸衛眾多,簡單的以衛所制來治理,在所難免的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和麻煩。

袁卿他們,在遼西試行撤衛設府,算是初見成效,廣寧府順利籌建起來,遼西整體駐防越發清晰。

所查那批世襲衛所官,被揪出大批蛀蟲,抄沒的家財糧食,都夠遼西所駐各部,超半年的糧餉所需了。」

祖大壽、吳襄這批遼將被調到京城來,賀世賢、祁秉忠這批悍將鎮守遼東各地,讓遼東的整體局勢,不像熊廷弼剛出鎮遼東時那般,會處處遭遇掣肘和暗算。

熊廷弼引軍坐鎮遼前,袁可立奉旨坐鎮遼西,這使得遼西試行改制,就算有大批遼人不滿,卻也改變不了什麼。

「照這樣的趨勢來看,最多兩年,涉及遼東治下的撤衛設府,就能如數貫徹落實。」

朱由校繼續說道:「等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就能整頓遼地諸軍,滅掉飛揚跋扈的建虜八旗了。」

「陛下英明。」

趙率教當即表態道。

對趙率教所講,朱由校就是笑笑,其實他心裡也清楚,要不了多久,遼地撤衛設府的事情,必然會捅到朝堂之上。

甚至在接下來兩年間,因撤衛設府一事,遼地治下會出現兵亂,建虜這邊也會謀划寇邊之事。

畢竟觸碰到遼地本土的核心利益,叫他們坐以待斃,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針對這些風波和動蕩,朱由校早就謀划好了。

「不說遼地的事情了。」

朱由校神情正色道:「這次召卿家進宮,就一件事情,當前朝野間局勢不平靜,兩個月,九門提督府,就要徹掌京城守備諸事。

接下來兩個月,五軍營、神機營、神樞營要有序撤離京城,朕知道,這樣一來的話,卿家的擔子不小,京營的擔子也不小。

但朕發現朝野間,有不少宵小之輩,總是藏在暗處行算計之事,為確保社稷安穩,卿家能否替朕分憂?」

「臣謹遵上諭!」

趙率教忙作揖道:「若此事臣不能做好,願軍法從事!」

困難,肯定是有困難。

但是天子將話說到這份上,軍人出身的趙率教,就算面臨再大的困難,也必須要扛起職責來。

更何況九門提督府的主要官職,都被天子配齊了,三大副提督,七大總兵官,跟著一起分擔子,趙率教覺得這道旨意他能辦好!

「好,朕要的就是這股精氣神。」

朱由校讚許道:「不必在意朝野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把份內之事做好就行,朕眼睛不瞎,耳朵不聾。」

之所以加快京畿衛戍的調整,一方面是受朝堂的變動,一方面是朱由校覺得時間不夠用了。

眼看著天啟元年十月,快過去一多半了,陳策、童仲揆、戚金所領三大營,汰兵重募新卒一事,推進的很是不錯。

可是三大營想真正變強,還需一場仗來磨練。

仗從哪裡來?

天啟二年,徐鴻儒起義!

天啟朝的大明,是矛盾集中爆發的初期,尤其是幾場重要叛亂,能否有效鎮壓下來,其實關係到社稷安穩。

建虜侵掠遼左一戰被摁住了。

奢崇明叛亂怎樣,現在還不清楚。

至於這個徐鴻儒起義,田爾耕和許顯純二人,在朱由校的指明下,可沒少譴派暗樁,暗中密查關於徐鴻儒、王好賢這幫白蓮餘孽,所秘密從事的事情。

拿白蓮餘孽開刀,磨礪新的三大營,是極好的歷練。

有此一戰的平叛經歷,之後就算遼地出現風波或叛亂,朱由校也能從容不迫的調遣京營,赴遼鎮壓他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第一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國無小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