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礦區賣貨
拿到錢的楊墨又在供銷社買了一卷窗戶紙,就是麻紙的一種,又粗又厚,很有韌性。
出了公社,給自己臉上又纏了兩道頭巾,轉身奔著礦區去了。
公社再往西是輝邊縣國營煤礦的第九礦區,而公社往西不到1公里就是礦區家屬區。
那裡都是有錢人,必須得過去轉一圈。
其實七五年的東北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因為「東北王」張大帥打下的基礎,在建國后東北就是國家建設和發展的後備基地。
東北在建國初期貢獻了國內工業史上數以千計的「第一」,石油、木材、糧食、煤炭、鋼鐵等更是傾盡所有;
「一五」期間,僅遼省一地就生產了全國17%的原煤、27%的發電、60%的鋼,為建立完善的國民經濟工業體系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而七十年代,東北工業的發展更是如火如荼,可以說這個時候的東北就是全國最發達的地方,也是工人階級同志最多的地方。東北是計劃經濟時期的領頭羊。
而國企的工人就更幸福了,除了在工廠上班,其他什麼都可以不用管,吃飯在工廠食堂,生病去工廠下轄的醫院,結婚工廠給分配房子,生孩子工廠有託兒所,孩子畢業還到廠子里來上班,只要進了工廠,這一生廠子都安排好了。
所以這個時候的工人是最讓人羨慕的,也是條件最好的。
當然這說的是地球,不過在這平行世界其格局和脈絡也是差不多的。
楊墨踩著雪板,不到十分鐘,便趕到了礦區家屬區。
第九礦區是大生產促生的小礦,礦區領導和工人一共才120人,家屬區也不大,很多設施是和大川公社合建的,像是礦區衛生院和中學。
楊墨趕到礦區家屬區時,正好是中午,值得一提的是,礦區不像農民,人家是吃三頓飯的。
所以,當背著背筐的楊墨站在家屬區衚衕口時,正好趕上家屬區的人回來。
「大兄弟,你這是換啥的。」一個四十歲往上,穿著極為板正的女同志過來問道。
因為私下買賣還是禁止的,所以大家都是拿東西換錢,漸漸的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話,「換啥!」。
楊墨個子高,穿的厚實,臉上皮帽子,大頭巾密不透風,人家把她當男的了,當然這也正是她想要的。
楊墨小聲的說:「大姐,我這有大米和白面,您這需要嗎?」
這人一愣,接著眼睛就亮了,也小聲的說:「是閨女啊,你真有白米和白面?」
大姐還在懷疑,不過也挺客氣,主要是聽楊墨的聲音就知道她年紀不大,叫自己大姐,心底是有點高興的。
楊墨:「真的,白面有十斤,白米五斤,都是頂好的品質。」
說著就放下背筐,掀開蓋子讓大姐看。
都在包袱里包著,楊墨用手指騰出一個包袱的空隙,裡面是帶著微許焦黃色的麵粉。
大姐看到是麵粉,還詫異的說了聲,這麼好的面。
其實不怪大姐驚訝,這個年代的麵粉都是都是90粉,甚至更比例更高,麵粉顏色會發暗或黑,因為面里含有麩皮成分多。
這主要是因為糧食緊張,這個時代的畝產量忒低,小麥的耕畝單產才300多斤,還不如系統的一分地,所以中央下令,麵粉廠生產時就進行把控,除了特供,大家都吃這種面。
而楊墨這麵粉一看就不一般,這大姐感嘆也在情理之中。
「閨女啊,你這白面多少錢換,白米呢?」
「面,不要票,1元一斤,米也是一樣的。」
「這麼貴啊。」大姐有點難受了。
糧店上大米一斤不到兩毛,麵粉也是差不多的價格,這相差了五倍多呢。
楊墨:「大姐,我這米面都是特供給領導的,您也看出來這品質了,本身就貴,也就是家裡著急用錢,不然也不會拿出來換,這馬上就要過年了,我也想著吃頓餃子呢。」
「我看看你那米。」大姐轉過話頭問道。
「放心,都是特等米,您絕對沒見過。」楊墨一邊扒拉包袱,一邊自信的說道。
這年代加工都比較糙,所以不可能和系統比,更何況這品種還是來自不知道哪個星域呢。
這麼一想,楊墨都感覺自己虧了,星際品種1塊錢還嫌貴。嗯,回頭賣點玉米、土豆啥的,不賣這個了。
那大姐也是靈通人,九香稻米的氣味好,掀開一點包袱,那種讓人流連的米香味就出來了,再看那米,一粒粒晶瑩剔透,一看就是好東西。
一咬牙,買了,自己家兒媳婦現在懷著孩子呢,吃點好的補補。
「閨女,你跟我往前走走,我去拿錢,你這米面我都要了。」
楊墨:「大姐我在這等您吧,您快去快回,我先不換給別人了。」
大姐扭頭快步走了。
不一會,大姐帶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過來了,這個小夥子才是楊墨的同齡人。
大姐問:「你這糧食夠稱吧。」
「這個您放心,一厘都不帶差的,您拎一下就能感覺出來,不然我等著,您回去稱一下。」
大姐家裡也沒秤啊,便伸手拎了拎,說道:「不用了,看你說話這麼好聽,我信你。」
大姐拿出一個手絹,從裡邊數出15張一元紙幣,遞給了楊墨。
楊墨接過來,把米面遞給一起來的小夥子,說道:「大姐您要沒別的事兒,我就先回去了。」
「行,我這沒事兒了。」倆人拿著糧食回去了。
楊墨離開礦區,這回也不想著再賣啥了,還是趕緊回去吧,這麼賣太虧。
想穿越前看書,人家穿越都是換古董,那才是聰明人,保值。自己這樣有點掉價了。
一路踩著雪板回去,也累得滿頭是汗,緊趕慢趕才在下午三點的時候進了自己家門。
先是費力的把自己的全皮裝備取下來,然後拿起暖壺兌了一杯水,楊墨是一點也不淑女的「噸噸噸」的幹了下去,這才長出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