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霍邑

智取霍邑

再說這宋老生這邊聽聞李淵大軍將至,心裡有些不安,隨即召集諸將商議退敵之策,只聽軍中有一人言道:「李淵大軍此來不足為慮,其如今士氣正盛,不可與之正面對決,今日李淵引兵至此,又逢大雨,其後方又有突厥,劉武周虎視眈眈,將軍可令人扮成晉陽流民,於附近傳播傳謠言,就說太原已被突厥攻破,李淵軍隊聽聞必定軍心大亂,不敢西進,必定回軍晉陽,介時我軍在引軍追殺,必定生擒李淵。...

宋老生聞言大喜過往隨即依計行事,李淵大軍聽聞果然軍心大亂,李淵也心生疑竇,劉文靜出使突厥已經多日,按理來說早應回來複命,劉文靜多日不歸,莫非和談不成,盟約未定,加之李淵派遣使者催促晉陽押送軍糧遲遲未到,難道晉陽真的被攻破?隨即後悔不聽裴寂之言,召來諸位將領,謀臣,商議退兵之計。

李淵對諸人說到,今日軍中流傳晉陽已被那劉武周,突厥襲取,元吉尚且年幼,近日軍糧遲遲未到,延誤軍期甚久,莫非晉陽真為敵所破,諸位將士的妻兒老小、以及我軍的糧草都在晉陽城中,晉陽實為我軍根本,倘若有失,我等必萬劫不復,不如就班師,等討平那劉武周再做計較。

諸人皆贊同,唯有李世民說道,晉陽城池堅固異常,兵力有五萬餘人,突厥人和劉武周怎能輕易襲取,再說那劉文靜正出使突厥兩家正在和談突厥怎能輕起刀兵,我大軍發兵寸功未建,如此撤退,豈不被天下,恥笑,又怎麼讓人歸順。

李淵心想我這個兒子總是建功心切,天下哪有捨本逐末的道理,隨即說道,我兒不必多言,待雨大,不宜退兵,明日雨小,隨即撤軍。

李世民聞言心頭一陣,眾人在此,也不敢頂撞父親,只好離去,打算散會後再言。

會後,李淵得衛士來報說是李世民拜見,李淵說道,就說我已經休息,有事日後再議。

李世民見李淵不見,只好跪在大帳外嚎啕大哭,李淵則不予理會。

只見李世民長跪不起,跪了一夜,眼淚也以哭干,神情憔悴。

翌日清晨,李淵見李世民依舊長跪不起,心中有些心疼,隨即傳召李世民,說到,二郎啊,你平素乖巧聽話,今日怎地這般執拗。

李世民道:「你我父子即將身死,我豈能不哭。」

李淵說道「二郎何故如此說,李世民說道如今眾人之所以追隨父親,並非對父親忠心,不過以為父親能成事,想謀個富貴罷了,父親大肆許官,也是拉攏人心之故,如今軍中流言四起,軍心渙散,但好在並未證實,我們好生安撫便可重振軍心,若是此時父親撤兵,部眾必會對流言信以為真,到時,軍士必定離散,宋老生再乘勢擊之,只怕不到晉陽,你我已經身死,為今之計,不論晉陽是否被攻克,父親都應當說未被攻克,一鼓作氣,拿下關中,我軍一路進兵,關中必定響應,還愁沒有立錐之地嗎,況且我軍軍糧尚且還夠維持數日,萬不可再拖延,應與那宋老生速戰速決。」

李淵聽罷頓覺有理:「論見識之深,我不及我兒啊,我兒可堪大用」說罷,採納其言。

說罷令人擊鼓召集諸將,聲稱軍中流言,乃是宋老生之計,整頓軍心,適逢大雨已停,大軍隨即開拔,前往霍邑。

及至城下,宋老生堅守不出,李世民親率百人為餌,在城下叫罵宋老生,做謀划圍城之勢,宋老生聽聞細作報告李淵此次所帶人馬不多,李世民又如此年輕,當下心生傲慢,又想敵若圍城城中糧草不多,日久必被其破,再者,敵軍前來人數不多,一味避戰,豈不影響軍心士氣,對左右說到,都說李淵頗具才略,依我之見,實在糊塗,竟以如此毛頭小子為帥,料想此輩所帶之兵不過烏合之眾,未必勝我,此時正是我等建功立業之時。說罷率領軍隊出城列陣,迎戰唐軍。

李世民見宋老生出城迎戰,當即率軍撤退,李淵引大軍來到城下,只見宋老生在城扎陣,雙方隨即展開血戰,宋老生所部乃是隋軍精銳,裝備精良,反觀唐軍遠道而來,日夜前進多少有些疲憊,只見唐軍先鋒部隊手持盾牌,頂正箭雨發起衝鋒,雙方交起陣來,激戰半個時辰,唐軍漸落下風,陣腳有些不穩,逐漸後退,大有崩潰趨勢,宋老生乘勢率領親軍身先士卒,殺入唐軍鎮中,李世民大感不妙,隨即與劉宏基率領騎兵,快馬繞至隋軍后側,殺退宋老生留在後側兵馬,一邊大呼宋老生已死,一邊從後方夾擊隋軍,恰巧宋老生的帥旗在戰鬥中丟失,隋軍紛紛信以為真,隨即陣型大亂,士兵紛紛潰散,宋老生一件大事不好,隨即逃往城下,又見城門口唐軍眾多,便繞至城牆之下,求救,城上士兵拿來繩索,只見宋老生剛剛爬了不到一丈,便被趕到的幾名唐軍用刀砍下結果了性命。

城上守軍見宋老生已死,只好投降,霍邑故而平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開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唐開國
上一章下一章

智取霍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