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君臣
崔尚書不是不想參加瑩兒的成童禮,而是根本脫不開身。這日一下朝,他正要離開含德殿去看瑩兒母女,卻被董士恩叫住了。
這董士恩自幼進宮,先是跟著先帝,伺候筆墨。先帝見他知分寸,懂進退,為人通透又忠心,便命他去服侍當時還是太子的聖人。主僕相見,分外投緣。多年過去,董士恩成了聖人最信任的內官。
聖人曾說:「有士恩侍奉於前,朕萬事安穩矣。」
現如今,董士恩獲封右驍衛大將軍,掌宮禁宿衛。他稟性忠誠,諸事想在聖人之先,是聖人身邊第一得意人。
「將軍喚住本官,不知何事?」崔尚書明知故問。
自西北大捷,自家嫡女賜婚小侯爺,崔尚書就靜等這一刻,等著聖人給個合理的解釋,順便看能不能找個恰當時機,好推了這門婚事。
這幾日回府,他被夫人鄭氏鬧得頭大。
鄭氏出身名門,向來瞧不上賜婚。按照她的說辭,大凡賜婚,都有不可說的目的,即便勉強湊成一對,怨懟的多,幸福的少。
想當初,先帝曾想讓太子娶她鄭家女,派衛相親自去說合。
祖父捋著鬍鬚,硬是給撅了回去。他說,我鄭家適婚年齡的女娃,只有一個,且早已許婚太原王氏。這女娃是鄭氏堂姐。后嫁太原王氏,夫君雖只是七品小官,卻夫妻和睦,幸福美滿。
先帝聽衛相回話,明知是託辭,卻也奈何不得,長嘆一聲:「想我華朝立國已近兩百年,我天家李氏兒郎,猶不如世家王氏子乎?」
婚事就此作罷。
崔尚書聽夫人歷述故事,心中自然明白,這是鄭氏愛護兒女的拳拳之心。
聖人旨意說得明白:禮部尚書嫡女,賜婚永安侯嫡子。
他的嫡女有兩個,均為鄭氏所出。嫡長女萱兒已嫁作人婦,婚事只能落在嫡次女菀兒身上。菀兒外柔內剛,是個極有主見的人。得知賜婚,說什麼也不肯從。
他另有兩個庶女,茗兒為妾杜氏生,瑩兒為外室雲氏生。嫡也好,庶也罷,都是他的心頭肉。不管捨出誰去,他都捨不得。
鄭氏催他去求聖人收回成命。
崔尚書微微一笑,只是靜靜等待。他知道,賜婚一事,近日必有交待。到那時,再想法讓聖人收回成命不遲。
董士恩聽崔尚書問,先謙恭地施了禮,「大家請尚書移步桃源齋。」
「桃源齋?」崔尚書明顯愣了愣。
董士恩謙卑一笑,「是桃源齋,尚書沒聽錯。」
這桃源齋,還是崔尚書命的名。那時,他們還很年輕,指點江山,激揚青春,彷彿天地都無法容納胸中豪氣。
秦炅尚武,他尚文,各有所長。唯有太子,文武略懂,均不精通,卻自得地說:「孤有你們,又有何懼?」
的確,他們意氣相投,曾學桃源結義故事,不顧身份,暗中結為異姓兄弟。
太子登基,特命人於宮中辟一院,方便兄弟三人時常相聚。年少風華,能有這麼一處,不講君臣,只論兄弟,好不快哉!
後來,秦炅遠赴邊塞,橫刀立馬,建功立業,成了威名遠播威震敵膽的永安侯。他則成了禮部尚書,守在聖人身邊,門生滿天下,助聖人安邦定國,開太平盛世氣象。只是,聖人越發像個聖人。桃源齋,自秦炅走後,再也沒有開啟過。
桃源齋到了。
崔尚書緩步而入,舉目而望。早過了桃花盛開的季節,如今只剩鬱郁綠葉,連果子也沒掛上幾個。唯有湖心亭,依稀如昨。聖人獨立水畔,臨水遠眺,默默沉思著什麼。
想當年,聖人也曾想往萬里河山,廣闊天地。如今只能困守宮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著他觸碰不到的大華江山。
崔尚書鼻子微微一酸,為聖人,也為自己,還為秦炅。
聖人聞得腳步聲,慢慢迴轉身來,笑容依稀似當年,「睿淵,你來了。」
這一聲睿淵,勾起君臣多少心事。
「士恩,去煮好茶來,記得放兩片桃花。」
士恩笑應著下去了。
崔尚書行罷君臣禮,動情地笑問:「陛下,桃花……您還記得?」
聖人把住崔尚書的手,笑道:「自然記得。我們三兄弟飲茶,你喜歡放桃花,秦炅喜歡放雪蓮花,朕喜歡放牡丹。我倆喜好易得,獨他耗費我不少心神。如今,他都能年年輕易得了,比起我倆,倒是逍遙快活得緊吶。」
說話之間,君臣二人攜手已來到棋桌邊。照例相對而坐,同看擺好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