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水陸大會聞真經

第35章 水陸大會聞真經

令唐王心驚的是,劉全是被鬼使送回來的,直接送了回來!

沒有如唐王那般見識陰背山、十八層地獄、奈河、枉死城、六道輪迴之所,以及從渭河回來。

原來那些凄慘恐怖是為了給太宗看的,那御妹之死是否真的註定?

開封府的相良是個窮漢,同妻張氏在販賣烏盆瓦器營生,賺得錢都用來齋僧布施,買金銀紙錠,記庫焚燒。

冥界里是個積玉堆金的大富之人,說到底還是因為他也齋僧布施。

相良不敢收金銀,太宗得知后將金銀修理寺院,起蓋生祠,請僧作善,

興工起蓋寺院,名「敕建相國寺」,也就是大相國寺。

水陸大會一事也提上了日程,出榜招僧,超度冥府孤魂,天下有道的高僧聚集而來。

選舉高僧一事傳旨太史丞傅奕,後者乃是個不信佛的,並且嗤之以鼻。

表曰:「西域之法,無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口誦梵言,以圖偷免。且生死壽夭,本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聞俗徒矯托,皆雲由佛。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長久。至漢明帝始立胡神,然惟西域桑門,自傳其教,實乃夷犯中國,不足為信。」

太宗聞言,若非近來親身所經歷,他也對佛無感,可若不如此怕是性命難保。

讓群臣商議,宰相蕭瑀出班俯囟奏,他是個信佛之人。

傅奕與蕭瑀論辨,各執一詞。

太宗召太僕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問佛事營福到底行不行得通。

二臣也是支持佛事,太宗讓魏徵與蕭瑀、張道源,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設建道場,還出了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

最終選得一名高僧,乃金蟬子第十世之身,陳玄奘是也。

玄奘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舍他其誰?

在化生寺里定在九月初三日,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

太宗及文武國戚皇親,俱至期赴會,拈香聽講。

觀音菩薩變化個醜陋的模樣,身穿破衲,赤腳光頭,捧著袈裟,若有人問價便說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瑀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

那菩薩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

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艷艷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得知價格后蕭瑀道:「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何為好?何為不好?」

「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何為要錢,不要錢?」

「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瑀聞言,以禮相待,請菩薩與他見唐王,正好水陸法會上有玄奘法師用的著。

菩薩欣然從之。

太宗知道前因后大喜,但價格確實太高了,問道有何好處。

菩薩一頓吹噓,

唐王看過了確實是好物件,就要買下,菩薩卻說情願送他,決不要錢,請吃素宴也不留,回了土地廟。

太宗宣玄奘入朝,賜給將錦襕袈裟九環錫仗,君臣無不驚喜,再合適不過。

七日正會上,玄奘法師在台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

菩薩變成的和尚來到近前,拍著寶台厲聲高叫道:「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么?」

玄奘一聽世間還有更高的佛法?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來求解。

菩薩稱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她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

唐王知道后也來了,認出是送袈裟的和尚,問擾亂法會的緣由。

說起三藏真經,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

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你可記得么?」

菩薩哪記得這些,只能硬著頭皮說記得,當太宗請她上台開講時,她便帶著木叉,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託了凈瓶楊柳。

所見之人無不跪地禱告。

太宗傳旨巧手丹青,描下菩薩真象。

吳道子被選出,成了凌煙閣中的一員,於是展開妙筆,圖寫真形。

菩薩離去,留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頌曰:「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玄奘當仁不讓,願去取得真經,唐王大喜與之在佛前拜了四拜,稱其為「御弟聖僧」。

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

然後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

唐王甚喜,即命迴鑾,待選良利日辰,發牒出行,遂此駕回各散。

玄奘回到洪福寺里,寺僧徒弟都擔心有去無回。

西天路遠,更多虎豹妖魔,比不得大唐的太平盛世。

玄奘去意已決,說他三二年,或五七年,若是山門裡松枝頭向東,他就回來了。

次早,太宗設朝,聚集文武,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

將通關文牒和一個紫金缽盂親手送與玄奘,選了兩個隨從,以及充當腳力的白馬。

送至關外,唐王又為玄奘取了個稱號,三藏。

一杯素酒餞行,三藏不敢不受。

太宗低頭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意為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路途遙遠,一路必有多番誘惑,唐王也不知三藏能不能經受得起,以此提醒。

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復謝恩飲盡,辭謝出關而去。

這一日,乃九月望前三日,即九月十二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遊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西遊紀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章 水陸大會聞真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