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儒學
過了沒多久,李世民就強忍著內心的激動,打算再考考李承乾:「汝何所見?」
李成傑這次思考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便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我實欲未發,倩父請可詔。」
李世民把書籍遞給李承乾,說道:「汝孰視之?」
你成天盯著手裡的書本看了之後,冒滴拍了一下額頭,恍然大悟道:「父,我知之矣。」
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反應這麼慢,顯然有點不滿意,便淡淡地說道:「講!」
李承乾語氣激動地說道:「父,文也,公也,其上所書,皆盡其平,而大小一調,若字字皆精畫,非可書而書也;」
李世民點了點頭:「諾,因曰:」
「吾意非自人為書也,具可代而書,行速勝疾。」
李世民這才放聲大笑,說道:「汝邪?此經吾意,必求其象。」
「諾!」
「若中國有此書之具,則大唐之書將何因?又有其名為角力,天下之士也。"
「於此唐有極大之時,未有能遏吾步者。」李世民豪氣地說道。
李世民看下李承乾,嚴肅道:「君無與言,我自有處。"
李承乾拱了拱手,道:「諾,兒臣知曉了。"
第二天中午。
李承乾宮裡,看著碗里的飯菜,眉頭緊皺,艱難地咽了一口下去。
剛回到大唐李承乾就開始懷念香噴噴的米飯,還有那些色香俱全的各色菜肴。
沒有吃過現代了,這麼好吃的食物,李承乾一直認為他吃的食物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頂尖地咯,可是現在,他忽然感覺大唐的食物都很難吃。
儘管宮那邊的廚師水平很高,但是也做不出像王母做的那麼好吃的飯菜來,李晨前知道這是因為食材和調料的原因。
「下次要帶點米回來,順便也帶點給父皇母后嘗嘗。」李承乾心裡想到。
「皇兄,你怎麼了?是今天的飯菜不好吃嗎?」坐在旁邊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問道。
這個小男孩就是李承乾的四弟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四子(嫡次子),前太子、恆山王李承乾同母弟、唐高宗李治同母兄,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
李承乾摸了摸李泰的腦袋,笑了笑說道:「乖心之食,聽母之言,為兄行矣。」
「好的皇兄。」
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李承乾就開始複習,學到了幾個漢語拼音,沒過多久,就有太監來報,說是他的老師李綱來咯。
李承乾連忙把漢語拼音表跟對照表收起來藏起,向著大廳走去。
剛進到大廳,李承乾就看見李綱正在跟下人聊著天。
李綱看見李承乾進來了,便對李承乾行禮:「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點了點頭,向李綱拱手道:「弟子承乾見傅者。」
兩人落座后,李綱便率先問道:「太子殿下,久之何在?何不見殿下?」
李承乾笑道:「吾為之奈何父作小事。"
「哦。」
李承乾對李綱問道:「師當時為漢語不音等法,造為幣何施?」
李綱道:「今者早朝,陛下既許之矣,此時,卿等當於議定行決矣。」
李承乾看下李綱,道:「則師傅何觀於此?」
李綱撫須道:「老夫以陛下太躁輕,陛下初即位,尋當急行諸策,恐遭天下世家反側。」
李承乾接話道:「有舅氏諸卿,須無大意。」
李綱冷哼一聲,道:「即以無忌在,老夫乃更憂畏。」
李承乾看向李綱:「師何謂也?」
李綱不屑道:「今陛下踐阼之初,而群臣亦然,為身計,必有世家眾中取其利。」
李承乾,你擔心這次會牽連到很多人,使得無辜之人慘死。
李綱繼續道:「今陛下踐阼之初,四海歸一,而世家猶欲以其法控制今,妖妄岐,復得一時之力,終非長久計。」
「今宜儒者之政儒,為仁慈使民知其善,民之所歸。」
「使國家多子明知禮,德往約之。"
「化天下,使人人德高,而人多尊幼忠愛國知里則大唐亦如周,夜不閉戶,1路不拾遺。」
李承乾專心致志地聽完李綱了講述,再回想一下,他到後世遇到的人,如王陸一家,還有村子里的人,覺得他們都很善良,就更加認討李綱的說法了。
隨後,李承乾又開始學習了一個下午的儒家之道,李綱才心滿意足地離開,在李綱來看,你產前心地善良,尊崇儒學,將來若是接替了李世民的位置,那時候也是天下百姓也來太平盛世的時期。
所以對於李承乾的教導,那是非常上心,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東西全部傳授給他。
而李承乾看出了李綱是真心對他,所以對於這個老師,李承乾是非常感激與尊敬的。
……
三天後,李承乾又去了一趟1000年後。
這次他除了學習新的拼音之外,還帶回了十幾斤大米跟兩袋食鹽,還有一些紅薯。
當他把大米跟食鹽拿給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看著這大米說道:「吾未見受利米,觀後世農業得極。」
拿起鹽巴翻來複去地看了看,怎麼也想不通?這是咱們包裝進去的,也認不出來這種精美的塑料包裝,對此大感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