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的一天
我們家背後有一座大山,人們叫它雞冠山,它連接著黔省與湖省,堂爺爺家的大嬢就嫁在了山尾巴那邊,而我們住在山頭,站在家門遠目望出去是看不到盡頭的連綿群山,山裡最多的資源大概是不缺柴燒,日常生活煮飯、燒水取暖,木柴都是必不可少的。
今天周六,大山裡的孩子在能跑能跳的時候就會開始幫著家裡干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今天不用上學的清平準備接過放牛的工作,這是她這個年齡的孩子相對輕鬆好玩的活計了,山裡由於地勢原因,最重要的勞力就是耕牛,牛在這個年代是比較貴重的牲畜,同個家族人的會共同餵養一頭牛,或者關係親近的兩家、三家共同餵養一頭牛,她家這一塊大概有二十來戶人家,李姓佔了多數,同姓不同族,論資排輩還是一樣的,因此都算得上是沾親帶故,還有一族付姓人家,所以他們這一片就有六、七頭牛的樣子,鄰里距離大概是喊話能聽見的程度。
「姑婆,今天放牛去不去?」清平站在壩子邊上沖著院子旁邊比他們高一點的那個院子喊道。
「我要去割豬草,不去放牛。」小女孩的聲音回道,姑婆是個比她大一歲的孩子,也比她高一個年級,年齡雖小,但是輩分較高。
「哦,好嘛,姑婆你去哪割豬草啊?」平常媽媽都不怎麼願意她跟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鬧,總是會安排其他事情讓她做,可是她真的想多跟同齡的孩子一起玩。
「我去河溝那邊割,你去不去。」
「我要回家問一下我媽媽。」清平有些猶豫,她既想跟姑婆她們一起去割豬草玩,但是又覺得割豬草害怕碰到草里的毛毛蟲,夏日的清晨,晶瑩的露珠早早掛在鮮嫩的葉子上,一碰就會粘在褲腳上,濕漉漉的難受,而且媽媽多半不會同意,「媽,我跟姑婆她們去割豬草行不?」
「你把牛牽出去照看一下,我跟你爸還要給玉米鋤草,聽話啊,一會兒媽媽將玉米地邊的水麻葉子割回來餵豬。」媽媽正在屋檐下梳頭,烏黑的頭髮自然而柔順。
「姑婆,我要去放牛,就不去割豬草了。」清平喊完就回了屋,準備放牛打發時間的東西。
她準備把牛牽去荒地較平的那個山灣底下,那邊離得有點遠,去的路上全是下坡,還有一條貫穿山灣的小河溝,小時候的趣事大概就是下河去捉螃蟹、尋找藏在山裡林間的蜂巢、以及野生的果子、樹莓等,帶個打火機,到時候在野外收集點乾柴,找個石壩點上一小堆火,還可以烤紅薯土豆、螃蟹、岩巴豆之類的,再帶點昨天剩下的米粑,中午就不回來吃飯了,還得把家庭作業帶上。(那些年的夏天還沒有現在的這麼熱,只要在空曠處燃點柴火是沒有燒起來的風險的,綠油油的草木也很難點燃,當然現在野外山林大都禁止煙火了,很多地方農作物的杆子都不讓燒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