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產業布局
那些和漢人,喜結良緣的印第安姑娘。
婚後,都會被貞麗學院雇傭,
進入貞麗學院,學習漢語和數學。
奧農達加,今年剛剛16歲,現在已經成為了黑甲軍,王力隊長的媳婦。
雖然平時的溝通,還是需要依賴於手勢,
但是她已經在貞麗學院學習了,100多個漢字。
她很有語言天賦,基本的日常表達,已經可以用,單個漢字來描述交流了。
就像吃飯時,她會和夫君說。
逮(山東吃飯的土話,Dai三聲)。
而碰到一些,不了解,不知道,不明白的,有疑問。也是一個字搞定。
啥?
還有不開心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看誰不順眼的時候,有意見的時候,也是一個字。
孬!
。。。。。。
所以奧農達加很喜歡學習漢語,因為她發現漢語太神奇了。
基本上一個字,就能頂上她們說好多句話。
她喜歡去貞麗學院學習的另一個原因,就是那裡的飯菜,太好吃了。
在貞麗學院學習,都是半工半讀。
而她們這些印第安女孩,除了學習漢語外,工作就是學習製作漢家美食。
尤其是糕點,水餃、酸菜魚、麻婆豆腐、打魚丸、打肉丸、爆炒腰花,爆炒牛柳等等。
都是她們從未見過的美食。
而且她聽說,是因為她們是第一批人,除了學習漢語外,漢家美食學完后。
金枝商行,會提供支持,讓他們在金枝小城內開設特色美食店。
方便附近的印第安朋友,過來購買品嘗漢家美食。
其實這也是,馬如龍的印第安大陸戰略的一部分。
就是通過美食,引導印第安人,主動學習漢家的食物文化,
因為每一道美食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
要品嘗華夏美食,就必然要學習使用筷子,了解中餐文化。jj.br>
漢家的文化輸出,就是要在潛移默化的,日常生活中完成。
馬如龍就是要讓,印第安人了解並喜歡上,漢字的高效簡潔,內涵豐富。
同時還要讓印第安朋友,愛上華夏美食,學會製作華夏美食。
同樣大量的機械,會慢慢在園區內的工坊安裝。
像肥皂生產製作,食鹽生產,紙張製造,水泥製造,羊毛紡織加工,這些都會在印第安大陸設廠生產。
但是像礦石開採,會使用裂石器,加快開採速度,
但礦石提煉是不會,留在印第安大陸的。
也就是金屬冶鍊,火器生產,發動機生產,包括石油提煉,
這些都不會放在大明本土外,任何一個地方。
原因很簡單,大家的語言不通,讓大家學會漢語,
再從零基礎開始培訓,到能夠熟練使用各種設備從事生產,不出錯誤。
呵呵,沒有5年時間,就不要想了。
就拿平爐和電爐鍊鋼來說,馬如龍平爐鋼廠建設,幾乎是手把手的培訓,
先是畫出各種元器件的圖紙,讓大家背熟圖片資料,
每個設備,每個零部件都是幹什麼用的,要注意哪些問題。
然後建設一個年產不到兩萬噸的,小鋼廠,從每天一爐鋼的試生產開始,
記錄每生產一爐鋼鐵,各個設備的狀態和情況,每個設備如何保養,
以及讓大家再背熟,設備保養維護手冊,確保設備一直正常運轉。
然後再從每天一爐鋼,逐步過渡到,全天候鍊鋼,每四小時附近一爐鋼。
最後現在大量的新合金,耐高溫設備加入,達到45分鐘一爐鋼。
現在的一個鋼廠的產鋼效率,就是過去的25倍,同時後面規模擴大。
是最開始的50多倍,現在每個鋼廠滿負荷運轉,年產鋼達到了150萬噸。
目前整個山東有十個鋼廠,所有的礦石來自於整個東南亞大陸。
年產鋼量突破1500萬噸。
花了多少時間,將近4年的時間。
現在從頭重來,就在這個語言,都不通的大陸,重新建設鋼廠,嘿嘿。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有人會說了,就地取材成本低啊,呵呵。
難道,大家沒聽過那個故事。
當一件東西,從上海運到北京的運費,遠高於從上海運到紐約。
這不是笑話,這是事實。
而馬如龍的船隊,運用的是22世紀的,高空動力傘包作為主動力。
遠洋運輸,能耗成本基本接近為零。
只有,停船靠岸時才需要,船內動力,輔助調整。
那是不是可以,將馬家莊內的熟練工人,調用過來,在這裡建設鋼廠,參與管理。
呵呵,別說,這種想法理論上,完美。
為什麼說,理論上完美,現實中打嘴呢。
各位,回想一下。
整個世界,除了亞洲儒家文化圈,能夠承接完成勞動密集型工業生產轉移之外,
還有哪個國家成功了。
呵呵,是不是沒有成功的案例。
哪怕,天竺都不行。
為啥,儒家文化圈,能夠承接,大規模工業生產轉移,並能夠做到成功。
很簡單,因為大家承受壓迫的能力強。
沒有別的原因。
其他非儒家文化圈的國家的民眾,能接受你這麼壓迫,做夢呢。
哪怕你在人家那裡,利用低工資的優勢,生產了、短期成功了,
嘿嘿,然後想把錢帶走,能走得了嗎?還是繼續做夢吧。
誰比誰傻嗎,人家不知道你的小算盤,要臉不如要錢。
除了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喜歡要面子,大於要鈔票。
其他非儒家文化的,誰和你玩這一套。
作為後世人的馬如龍,當然知道產業轉移的根本用意,就是降低成本啊。
降低成本的前提是,不能降低效率啊。
這也是非儒家文化圈,不能承接大規模,勞動密集型工業產業的核心原因。
表面看是,降低了成本,降低的成本就是,你少給人家工資了。
實際上,產出效率和成品率,也大幅度降低了。
兩相比較,你就知道,自己臉被打腫了。
就像後世的許多企業,去了天竺生產產品,結果反而是產品,越賣越貴了。
就問你臉疼不疼,我知道,你會說不疼,
嘴硬,沒關係,這也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打腫臉充胖子嘛,大家都懂。
反正不是自己挨打,老百姓,誰在乎啊。
所以馬如龍,至少20年,也就是一代人內,都是沒辦法將產業外移的。
如果只是為了,降低人工待遇,向外轉移產業,那馬如龍更不會幹了。
那不是傻子嗎,都是自己的肉,放著嘴邊的不吃,跑幾萬里去吃那塊低效率的肉。
只要不是瘋了、傻了,就不會去干。
工業時代,核心是生產效率提升,降低成本,
而不是壓低薪酬,引起逆反,降低效率,降低成本。
那是傻子乾的事,你以為全世界都是華夏民族,那種吃苦耐勞的人嗎?
嘿嘿。。。。。。
作者君表示,終於在本章,扳回一局,揚眉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