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與文人(下)

書生與文人(下)

內部臃腫,外部有人痛擊,大宋不滅亡,那是因為有棟樑之材,那是因為有擎天之柱,而這棟樑之材與擎天之柱則是書生,書生可用,而且比較靠譜,范仲淹就是書生的代表。

書生們一般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看作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情操的具體體現,而且時時刻刻會用諸如此類的聖賢名言來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當然,書生也不是完全的完美無瑕,書生也是有缺點的,具體來說,文雅點兒說,那是書生意氣,通俗一點兒說,就是有些認死理、二杆子。在這些書生的眼中從來就容不得沙子,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而那些介於對與錯、好與壞的臨界狀態的人和事,他們向來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他們堅信,自己生下來就有著這樣的使命:匡扶社稷、替天行道,救黎民於水火之中;代天地行正義之事、不管他人是否認可自己,不論後世會給與一個怎樣的評價,他們始終認準了《孟子》中的這樣一句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於是,他們一批又一批地按照聖賢教導的那樣,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進行著。

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總是堅信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果自己不去儘力,如果山河破碎之時自己不去毀家紆難,這個國家就將會更加危險。而我,把這樣一種偉大的想法稱之為「家國情懷」,正如那首《國家》唱道的:「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總是堅信著:當無盡的黑暗籠罩在這個大地之上的時候,只要還在堅持理想,不斷與邪惡勢力做鬥爭,正義的女神終將把光明送來。

他們總是堅信:在《禮記》中的那樣一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社會一定會出現。

他們為民族謀復興、為民眾謀幸福,與此同時,還為那樣一個時代下的整個世界謀大同。

可是,這些書生,做出這些,究竟是為了誰?究竟是為什麼?

他們之中的張載(接下來要講),很好的回答了這兩個問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後人把這樣的四句話成為「橫渠四句」,而我,更希望將其概括為兩個字————「道統」。

因此,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以生命為代價,始終保持著道統不墜落,他們不畏懼死亡,不被敵人的淫威所屈服。他們也許上一秒還是文弱書生,在道統與精神的感召下,下一秒很有可能就變為鋼鐵戰士,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而放棄一切,藐視一切。

所以,這一類人在當了官之後大都不是成為官僚、不是成為政客,而是成為了政治家,他們為了實現自己年輕時候的理想抱負一直努力著,縱觀整個大宋王朝,在他們之中產生了寇準、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辛棄疾、陸遊、文天祥、陸秀夫等等等等。

書生的誕生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具體的周期規律的,只要這個時代需要,只要時代發出了呼聲,這些人就會應運而生。

只有了解了這些點,才會對我們以後提到的一些事件有更清楚的認識,才會知道:在大多數情況下,到了最後,文人往往很難戰勝書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王朝那些事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宋王朝那些事兒
上一章下一章

書生與文人(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