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萬里赴美
1,萬里赴美
「張先生,你好,我是M國艾迪生醫療器械的代表,這份合約請你過目一下,希望我們的合作能給你的病情帶來新的方案。」
張課平靜的看著這個名叫傑姆的標準黃種中年人。這是他的主治醫生介紹來的,自從他查出腦部膠質瘤,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腦癌,這是他聽到唯一的好消息。主治大夫已經向他清楚的介紹了他的病情。在他大腦的深處:下丘腦的部位長了一顆不大的膠質瘤。只是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這顆惱人的瘤子就從5毫米乘以4毫米長到23毫米乘以18毫米。也就是從綠豆大小長到了蠶豆大小。
目前對腦功能還沒有產生大的影響。只是張課心裡清楚,自從他的手開始微微的不受控制的顫抖,已經發展到下身經常發麻酸痛。這種生長速度,不用做病理,也基本上排除了良性的可能。醫生最樂觀的估計,也就只有6個月的健康時間。最主要的是,他腦瘤的位置長得實在是不好,在大腦的深處,手術取出的難度極大,要剝開大腦皮質層,途徑大腦、胼胝體、丘腦,才能到達下丘腦的部分,可謂是一路過關斬將。途中不能損壞任何的神經,血管。即使手術刀到達這個部位,能否把膠質瘤與人體正常組織剝離開還未可知。就目前可查文獻,全世界還沒有一例術後生存超過3個月的成功病例。手術的風險遠遠大過保守治療病情發展的風險。也就是說:不做手術,也能健康的活半年,做手術的話,目前的可查病例,要不當場死在手術台上,就算下了手術台,也沒有活過3個月的。
好在,傑姆的到來,給他帶來了新的選擇。M國艾迪生醫療器械正在研製光纖引導高能粒子轟擊癌細胞的新器械。高能粒子轟擊癌細胞的放療技術並不是新技術。X射線的發現開啟了放射治療的大門。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的存在。1898年,居里夫婦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就為放射性治療奠定了基礎。艾迪生公司的新技術在於用細小的光纖引導,可以到達平時放療無法精準到達的位置,比如大腦深處,胰島等血管大量聚集的人體組織部位。以前放療技術只能對病灶整體轟擊,難免傷及人體好的組織。最為先進的伽馬刀技術,可以定位腫瘤,定向放療,但也有問題,首先定位就沒有光纖準確。雖然比全腦放療損傷好組織要少,但也不能避免損傷腦組織。預後效果並不理想。有了光纖引導,再也不用殺敵八百,自傷一千了。
打個比方,全腦放療是用機槍在腦外向瘤子突突,好的壞的分不清。伽馬刀是用狙擊槍打腫瘤,雖然瞄的准,畢竟在腦外放槍,還是要一路上砍過去,好組織難免受傷。口徑掌握也難,勁小了,子彈到達位置沒啥殺傷力了。勁大了,一路上全是火花帶閃電的。
艾迪生的光纖可以拐彎抹角的到達腫瘤位置再放槍。這對好組織損傷就小的很。就相當於特種兵摸到身邊頂著腦門處決敵人,那口徑也更好掌握,不至於濺一身血。
而且,以前的放療都是採用放射物質自身的放射線,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α、β、γ射線等。而艾迪生公司第一次採用大型低溫超導加速器,把高能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速度再去轟擊癌細胞。
因為艾迪生公司全球徵集志願者。讓主治醫生看到了希望,鼓勵張課去報名。正是張課腦瘤的位置與大小引起了艾迪生公司的注意。這是一個完美的病例。即使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可以找到這樣的病例也不多。要不就是位置沒有這麼複雜,體現不了光纖引導的優越性。要不就是在這麼複雜位置發現腫瘤時,腫瘤就已經太大了。因為這個位置就難以發現,等到有明顯病症的時候,腫瘤往往就已經很大了。失去了手術的價值。
這就是愛迪生公司第一時間不遠萬里來到華夏找到張課的原因。因為這樣的病情往往進展的都很快,手術痊癒的窗口期可能只有短短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張課看著合約附件上告知的風險有幾百條,好幾頁紙。
「傑姆先生,最壞的結果也就是死而已,也不能比現在更糟糕了。我直接簽字就好了」
「張先生,你可以叫我李建文,我也是在華夏長大的。你也知道,你的病情發展的很快,我公司希望你即刻起身前往M國,一切手續及期間所有的費用由我公司負責,相對應的是你需要放棄你的一些權益,指定由我公司為你的監護人。負責你治療期間的方案制定及實施。同時再次感謝您為醫療事業做出的貢獻。無論結果如何,我想,你的名字一定會留在放療醫學史上的」
十天後,張課在M國已經經歷了2次放療,放射讓腫瘤已經開始縮小。
「哈里森教授,能量加大10倍會不會太過激進?希望您能再考慮一下。」
「親愛的傑姆,我知道你對華夏人的感情,請相信我,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不希望他死的話,那這個人就一定是我」
「教授,你誤會了,我與張課僅僅限於醫患之間的關係而已,我只是單純的覺得能量加大10倍太過冒險」
「李!」哈里森正色的說到:「我也知道加大10倍的能量太過冒險,如果,這個腫瘤長在其他位置,我們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一點點消除他即可,再有十幾次的治療,應該就可以完全殺死這個該死的瘤子,可是,張的腦部通路越來越小了,他可能再有2到3次手術后,他的腦部通路就完全閉合了,上帝留給他的機會並不多了,如果我們不能在僅剩的幾次機會中完全的殺死這個腫瘤,你我都知道,這個瘤子還會長大,我可不希望我的這個完美病例在一年以後又離開了我們。還是那句話,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不希望他死的話,那這個人就一定是我,你要知道我為了這一天整整付出了12年的努力。」
「教授,張知道加大能量的事嗎?」
「當然,雖然我們是他指定的監護人,我也安排他簽了知情同意書。」
哈里森的秘書走進實驗室說:「教授,院長希望您這次的論文儘可能趕在8月之前發表,這樣的話,我們就能角逐明年的拉斯克醫學獎。」
「喔,艾琳,你幫我回復院長大人,這是我的項目,不是艾迪生的項目。我知道什麼時候該發表論文。順便告訴艾迪生的湯姆,少插手我的項目」
艾琳說道:「教授,湯姆並非通過院長向你施壓加快進度。你也要理解他,你們的友誼可是超過了二十年的時間,單單這個項目,艾迪生投入已經超過10億美金,董事會的壓力可都是湯姆在頂著,如果這次可以拿下拉斯克醫學臨床獎,我想,湯姆會為了你們二十年的友誼感到驕傲,他也能在董事會上揚眉吐氣了」
傑姆也說:「教授,我們這次應該多重視了,拉斯克獎可是被譽為諾貝爾醫學獎的風向標」
「傑姆,論文的事以後在討論吧,我們還是先討論一下張的手術方案,這次劑量加大10倍對加速器是巨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