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課,如何更好的提升演技
Iyoeleyourale.--SeAler
「在你的選擇之中,說明了你的才能。」奧朗特.考特爾.威爾在課上,他曾這樣說道。
是的,你沒有聽錯。對多數人來說,開心的時候笑,悲傷的時候哭,都是正常表現。
但是演員的哭和笑,都是一種「選擇」,哭和笑可以有一千種演法,這背後有無數次的排練,才會決定最終舞台上呈現出的是哪一種。很多人覺得表情自然、情緒真摯便是演技。但這些其實是演員的基本功而已。真正考驗功夫的,正是同樣的劇情下,不同演員會作出如何的選擇。
這個時候奧朗特.考特爾.威爾與化名王啟隆老前輩在課上的交流可以說辯駁半天,可以說兩邊都各有所長。
「如何體現情緒?我覺得學會演行動而不是狀態女演員艾瑪·湯普森在導演李安的電影《理智與情感》中,表演一場妹妹瀕危的戲份就遇到了困難,李安告訴她,不要去演「悲傷」或「感動」,而是演「恐懼」,恐懼失去那個靈魂,而「恐懼」這個動作正是讓這場戲能夠打動人心的「選擇」。」奧朗特.考特爾.威爾說到。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則說道:「不不不,奧朗特.考特爾.威爾先生你這麼說雖然有道理但是我還得加一句。所有的演員們學過表演的人都應該知道,其實情緒是不能表演的,快樂、悲傷或者害怕很難被直接表演出來,演員要學會去演「動作」和「潛台詞」,而「動作」大部分時候就是「反應」——對想象出來的聲音、情緒去給出真實的反饋。」
奧朗特.考特爾.威爾接過來說道:「要說在表演小p,我想問,表演到底在演什麼?看過很多場某個地方線下的素人海選,多數沒學過表演的零基礎學生們在開始表演的時候會換著花樣演狀態,來告訴大家他有多冷、多熱、多痛......在校學習過的學員就會知道大概要如何選擇表演的動作(下面會放一段在校生的海選視頻供大家觀看)。」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確實方法很不錯,然後呢?表演演的是什麼?演的是行動而不是狀態,多數時候,你的行動和你的狀態是相反的。比如說,你冷的時候,你下意識的反應就是去找可以讓你暖和的東西;你頭疼的時候,就要演你如何緩解頭疼。如果說,表演中演情緒和狀態,就會讓人演不下去,而行動才會讓你永遠有的演。」
大家們聽的雲里霧裡的,這個時候,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了這一句話:「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這是之前的《羅丹藝術論》裡面曾說的一句話,大家覺得呢?」正如化名王啟隆老前輩下面的一句話說道:「要說演員的邏輯自洽一個演員要鍛煉自己的形體,要訓練自己的聲音,但最重要的是塑造自己的頭腦。一個優秀的演員內心一定要有很大的容量,能夠接納和詮釋各種角色、及其情緒,這樣就可以通過連貫的細節設定,讓邏輯「立體」起來。」
下面是我聽課的內容
演員要學會觀察:觀察生活是每一位演員的必修課,表演最終是要塑造人物,我們除了觀察別人,更應該觀察自己,向內探索自我,訓練自己的共情和移情能力。也就是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如果說表演也分為三個層次的話,那麼第一層可以視為本色演出。第二層開始加入技巧,表演具有可塑性,深挖表演空間,打破心中的壁壘,試圖嘗試通過挑戰不同角色演出多樣性,但仍致力於維護第一自我。第三層則是拋棄技巧,又回到「本色」演出,從意識抵達到角色的意識。觀察生活探索自我這句話很重要;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道:「同學們,學表演的演員們觀察生活練習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把生活引為創作源泉,不要只是把自己關在屋裡冥想,靠少的可憐的生活積累去創作。應當深入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源泉中,以演員的藝術創作特點去獲取創作素材,這就能為演員的創作開闊了天地。」
要說創造,我記得劉天池曾說過一句話:表演必須是經過創造的,我必須要讓對面的觀眾,可以感知到我所有的經歷。
奧朗特.考特爾.威爾曾說道:「觀察生活首先要到現實生活中去「模仿」,走出家門,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去尋找「素材」,這個「素材」就是生活中有特點的人,一眼就能讓你記住的人。通過仔細觀察這些人的年齡、職業、氣質、外形、習慣動作、說話的語調特點、感情表達等,然後儲存在大腦里。為了加深印象要多去觀察幾次,甚至可以錄像將生活畫面拍攝記錄,回來自己琢磨,然後再把觀察到的人「模仿」到舞台上。這一形式的練習,我們稱為觀察人物練習,重點在人的內外部性格特徵上。」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則說道:「要說觀察生活練習最重要的是將「模仿」作業進行藝術加工,在保持人物原樣的基礎上構思成「觀察生活小品」。這就需要演員們展開想象,從生活真實出發,進行藝術構思,要有合理的規定情境、有意思的人物關係,以及矛盾衝突。表演創作來自對生活的積累和觀察,可以去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具有特色的場地如車站、超市、商場、菜市場、醫院等地方去集中觀察生活,運用表演的基礎元素,學會在特定規定情境、人物關係中組織動作,展示衝突與矛盾,並學會觀察這些人的年齡、職業、氣質、習慣動作、說話的語調特點等,讓其在舞台上像活人一樣再現,不能胡編杜撰。」
中午,我們放學休息一下,下午一點半,老師們講課有繼續討論表演的內容了。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道:「每個人在任何一個過程當中組織自己的動作,都是為了達到一定具體的目的,對於目的的了解,即這個過程的意義,就決定著動作的節奏。在生活中,目的明確的過程就會形成一種有機的節奏感,比如白天工作學習的緊張和夜晚睡眠的放鬆。每個具體過程的節奏,都是由其目的決定的,節奏就產生在有意義的動作之中。」
奧朗特.考特爾.威爾:「對於提升演技我有幾點建議,第一呢,演員的表演,首先呢,是現實中人的生活過程的再現。既然節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運動,所以要以人類的有機性去建立起角色的有機性,創作需要遵循人類的節奏規律。第二條呢,節奏作為一種自然現象的物質存在,也就具有了形式的意義,它能在時間和空間中,根據快慢的標記(速度)和強度(力度)來組織各方之間的關係,又在相互適應的基礎上把各方統一起來。在表演這一藝術領域裡,節奏是通過形體的表現(外在的)和心理的反應(內心的)感覺和理解它,其專業屬於被稱之為「表演的速度節奏」。它來源於斯坦尼體系術語,是表演技術諸元素之一。速度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快慢,是節奏的構成部分和外在表現之一;節奏則是貫穿在表演過程中的一種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現象,一般指內、外部動作的強弱、長短、張弛等。」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到:「斯坦尼說:「劇本或角色的速度節奏要是找對了,能自然地直接地、有時是機械的抓住演員的感情,激發正確的體驗。」由此可見,行動的速度節奏不僅可以激起演員的情緒體驗,而且可以創造出一定的情緒氛圍,幫助演員準確掌握規定情境中人物的人物和行動。我覺得,這個可以借鑒一下。」
奧朗特.考特爾.威爾:「嗯,王哥說的對,演員作為影片形象直接體現的創造者,表演節奏的掌握對情節衝突的表現力和塑造人物角色的連貫性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非連續性的拍攝要求演員在完全熟悉劇本和分鏡頭的基礎上,對節奏有著正確的把握。如果對每一次表演中節奏的把握偏向完全獨立的行動,角色的性格將無法連成一個整體;反之,如果偏向完全一致的聯繫,人物性格的亮點有可能無法突出。」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道:「嗯,確實啊。如果一名演員要想將自己和不同角色聯繫起來,而不願意逐漸地被定義成某種類型,就需要通過對不同角色不同性格細膩的刻畫,才能使觀眾通過銀幕能夠感受到你可以是角色A、也可以是角色B。而塑造不同人物時,對於每一個特定人物所特有的速度節奏的正確掌握,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常常可以用是否深諳此道來判斷一個演員是不是成熟。」
如何更好的提升演技?還一條,那就是「節奏與性格」了。恩格斯曾說:「一個人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麼做。」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道:「角色的性格特徵決定了其行為方式、態度邏輯和感情的表達方式。人的性格是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劇本中人物性格的表現主要不依靠客觀描述而直接表現在行動過程中,也就是人物已經習慣了的行為方式。」
拿之前的一部影片《秋菊打GS》中的「秋菊」來說吧,大踏步走路的姿勢加上經常將雙手攏在棉襖的袖籠中的習慣動作,一下將人的行為方式生動起來,然而人物的行為方式除了其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養成之外,主要由人物對客觀事物的態度所決定。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演員在分析角色性格時,不能單純定位於某些基本特徵,停留於某種靜態的概念,如熱情、活潑、孤僻等,而要從人物對待周圍其他人物關係和情節事件的具體態度中歸納出總的邏輯性,以便動態地確定其性格特徵。舉個例子:《雷雨》中的「魯貴」,他那卑賤的奴性、貪婪無恥而又極其精於謀算的惡劣品性,正是在與周圍每一個人物的不同對應關係中展示的。同時人物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是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緊密聯繫的,不同人物的不同氣質又造成人物感情表達方式各不相同。再比如說,《阿Q正傳》中的「阿Q」不但不以備受他人的欺辱為恥,而且獨創了所謂的「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總之每個人物性格的不同,就會存在不同的速度節奏特徵,他所參與的每一件事也一定是按照與之相應的速度節奏進行。」
奧朗特.考特爾.威爾說道:「演員如果能把握住這種速度節奏,就能讓觀眾看到角色形象內部的東西。」
化名王啟隆老前輩說:「嗯,確實啊。角色的基調是劇中人物性格與氣質的基本(或主要)特徵和色彩;是角色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調與生活節奏的集中表現。是演員創造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的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