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皇族、外戚、豪門、宦官

第十一章 皇族、外戚、豪門、宦官

趙策把王奉(世才)說的話翻來覆去地想了一整夜。基於自己的敏銳,趙策覺察到王奉阻止他潛入鉅京行刺的目的中含有他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不想讓自己的行為連累主公(史昂)以及他自身。但趙策覺得王奉(世才)的理由也完全合理。於是放棄了行刺的計劃。但他還是找到王奉,他想知道主公為什麼要將他派到南路聯軍來。

「我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奇怪,事實證明余苴君也是位能夠訓練部隊、率軍打仗的將軍。而且還武藝精湛。別人可能不知道,可我王奉一眼就能看出來。要是余苴君覺得自己不能參戰,出於你個人的最高目的,完全可以拒絕老頭子的指使。如果余苴君就這樣隕落了,那麼只能說明余苴君還不是成大事之人。至少說明余苴君和之前陣亡的武夫們一樣,連最基本的自知之明都沒有。」王奉突然面色凝重,鄭重地告訴趙策,「這就是老頭子的風格。」然後他又回到什麼都不在乎的狀態,「至於為什麼讓你加入南線,因為老頭子知道你有洞察力敏銳呀。讓你替他觀察南路諸侯。誰知你一上來就和章武王拚命。所以我就來啦。」

「趙策不明白,大督統不也和人在戰場上搏命了嗎?」

王奉依然非常淡然,他露出了一點點微笑:「我王奉平生最喜歡的三件事,好馬、帶兵打仗、和人決鬥。如果能在決鬥場上命喪於對手,那也是我的榮幸。至少我是為自己的追求光榮戰死。如果我真有什麼閃失,老頭子還會派別人來。」

趙策仔細琢磨王奉的每一句話。經過他的分析,他覺得這位大督統所說的話都是事實。然而趙策還是覺得王奉還是有些事情沒有告訴趙策,或者說是不願提及。

「那麼,余苴君現在是什麼感想,我希望我的解釋能夠讓你滿意。你我現在就和外面士兵一樣是並肩同伍。我也想聽到余苴君的真實想法。」

「真實的想法?真實的想法就是,趙策剛剛成年就反覆體驗爾虞我詐。趙策嚮往士人文雅、無憂的生活。無數次憧憬自己坐在暖和的爐旁和紅顏知己邊賞雪邊談論文藝,或者風雅一曲,一解多年的壓抑生活。為報效國家在聽聞名士大儒教導。而現實是,趙策在千里之外飄著雪花的軍營里和一位不怎麼靠譜的大督統談心。」

王奉高興地眯起眼睛笑了一下:「余苴君真是毫無保留地、時間地點人物明確、內容清晰地說出了真實想法。好!我王奉懂你了。」

在東方戰場,形勢則複雜得多。鎮擄將軍國瑞(伯光)率軍擊敗漳肥太守陶芳后自己率領親衛部隊來到鉅京與章武王商討安排親信進入朝中接替職位的計劃。他還頻繁拜訪名臣名士融入他們的社群。除此之外,他還向自己的部下將領允諾給予高官厚祿,然而卻要收取高昂的預付金。國瑞(伯光)貪福享樂與自己將士在前線的流血犧牲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他的手下中有一個叫做曹炎(苗升)的校尉就對國瑞心懷怨恨。他的手下、戰友、同鄉都在與史昂的作戰中陣亡。國瑞卻在京師紙醉金迷。他的對手是令人膽寒的史昂和武衛軍,他們發起的每一次進攻,曹炎(苗升)和戰友都要用生命阻擋。當他將再次赴死時國瑞卻讓他上交三百萬錢,允諾皇帝葬禮結束就讓他去當白地太守。曹炎懷著憤怒將這句話理解為讓他去死還要騙他三百萬錢。這就讓他更加惱怒。他找來二十位心腹死士,以同國瑞商討官職的理由進京參加了皇帝葬禮。在車隊回來的路上,將他們安插進儀仗隊列於道路兩旁。

章武孫意王為了表示對國瑞的感謝以及顯示他的尊貴就讓他和自己坐在同一輛馬車上。國瑞此時身穿便服正得意洋洋。章武王擔心遭到刺殺整日披甲戴盔。他這樣憂慮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始終也沒有找到傳國玉璽。他懷疑是皇后將玉璽[1]藏匿。想到這裡,他就對這位先帝的妻子違背他丈夫的諾言滿懷恨意,更加對她身邊的宦官憤怒。他神色凝重地在想選擇哪一天登基稱帝。之後逼高皇后交出玉璽,然後將她幽禁起來。

章武王的馬車緩緩回程。當他們駛過曹炎時。只見突然之間,閃出十個持兵器的儀仗隊士兵直奔孫、國二人馬車。車駕官高喊:「有刺客!」隨即當場刺客用弩矢射中斃命[2]。衛士立即上前保護,但被幾名刺客阻攔。國瑞和章武王同時起身,刺客分辨不出誰是國瑞,也更不認識章武王,便將他當作國瑞的護衛官一起刺殺。章武王孫意(明德)與鎮擄將軍國瑞(伯光)身中數箭雙雙被衝上來的刺客刺殺身亡。

曹炎見計劃成功便秘密退出,離開了鉅京。他離開鉅京之後才聽說自己刺殺了國瑞的同時還刺殺了章武王。於是迅速率軍撤離了關中。

章武王意外身死。局勢瞬間逆轉。宦官和朝中重臣聯合宣布章武王為叛王。彰武軍迅速潰退撤回章武國。

聯軍得知勝利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到來后全線歡騰,等待著朝廷的封賞。只有懷侯高豹仍舊不停地向鉅京行軍。

章武王至死也不知道他苦苦尋找的傳國玉璽其實早已被常侍鄧讓(東付)偷偷獻給了懷侯高豹(伯義)。高豹立即讓高皇后寫了份詔書自己蓋上了玉印,這樣就順利接收了鎮虜將軍的剩餘部隊。然後他馬不停蹄地又讓高皇後下詔書招他的軍隊進入鉅京。

宦官見高豹正氣勢洶洶地率軍向鉅京趕來心中十分恐懼。因為沒有了天子,皇后此時就可以干政。高豹不需要這些效忠於皇室的「累贅」。他只要除掉他們,就可以和他妹妹聯手掌控朝政。宦官們就向高皇后求情。高皇后告訴他們自己喪夫,無心參與政事。讓他們去尋找德高望重之人。他們就向朝中偏向中立的宦官鄧讓(東付)求情。給了他一大筆錢財。鄧讓收到錢財后確實替他們遊說了高豹。高豹本想只剷除中常侍蔡順(同德)、樊騰(傳升)、丁安(承禮)等核心宦官。但當他率軍進城時,他們收到了司隸校尉[3]姜勛(毋空)的報告。宦官們正在同西園軍典軍校尉董統(威山)聯絡。宦官們確實在與董統(威山)聯絡。董統出身小黃門[4]也是宦官。同時也是西園軍的實際統帥。正是他們眼中另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因此想借董統的威望保全自己。但董統向來鄙視蔡順(同德)、樊騰(傳升)之流的惡行,因此拒絕提供保護。

高豹知道了這件事。在他眼中,宦官聯絡西園軍一定有所圖謀。所以他一進入鉅京后,就讓自己的妹妹下詔誅殺皇宮中的宦官。高皇后雖然替宦官解釋了其中的原因,高豹也沒有接受。皇帝駕崩,皇族作亂,這是一個千百年難遇的機會。高豹不允許自己入朝的計劃受到哪怕一丁點的威脅,他仍然讓妹妹下詔除掉他們。高皇后沒有回復哥哥。高豹就自己冒充妹妹寫了一份詔書,蓋上玉印。連夜率軍來到皇宮前。此時宦官也早已假傳高皇后聖諭讓守衛皇宮的南軍衛士封鎖城門,任何人不得進出皇城。期望通過控制高皇后操縱朝廷。衛尉[5]郭略(文來)率領皇宮衛士在皇宮大門詢問高豹來意。高豹向南軍宣讀了聖旨。郭略(文來)此時非常害怕。因為任命他為衛尉的是章武王。而他現在卻捲入了外戚和宦官的勢力鬥爭中。十幾年以前,皇宮中也同樣發生了類似事件。當時就是這伙宦官集團大獲全勝[6]。郭略就讓蒼龍司馬[7]閻貢(伯舉)確認詔書的真實性。閻貢(伯舉)以前在鴻都門學習期間曾受到聞人氏資助,在見到詔書上確實蓋有玉印后本著敵人(宦官)的敵人(外戚)就是朋友的原則便告訴郭略:「詔書確實有玉印。大人明辨。皇后和懷侯(高豹)是骨肉之情,我們選擇懷侯,懷侯失敗,我們罪不至死。還能獲得剷除宦官的美名。皇后和常侍們是同交之情,宦官失敗,我們必獲謀反重罪。」

郭略此時想的是,宦官和高豹都曾是章武王的敵人。相對來說高豹並未給章武王帶來多少阻礙,也沒有深仇大恨,他妹妹也是一個溫婉的女人。一切都是宦官的慫恿和破壞。兩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郭略便讓衛士們打開城門。但並未下令幫助高豹誅殺宦官。

高豹率軍衝進皇宮。宦官十分驚恐,他們帶著印、符、節[8]急忙找皇后,一邊到皇宮外向西園軍求助。事實上他們已經找了皇后一段時間,但皇后卻突然神秘失蹤。這其實是曹妙銀的計策。她得知高豹率軍抵達皇宮后便趕緊回到凰儀宮,讓公主邀請媽媽來到凰儀宮避難。她告訴皇后不要擔心太子安危,她已經讓人去拯救太子殿下。宦官們來到凰儀宮然而怎麼也沒找到。原來公主孫雲葉在自己的宮中有一個秘密藏身地。那就是早前趙策站崗或者受罰時呆著的小黑屋。那是一個誰也不愛去的地方,漸漸的也就被人遺忘。宦官們離開時,曹妙銀便示意另一位侍女曹香農跟著他們。這位侍女也不是普通的侍女,她是位劍客的後代,從小便喜歡習武射箭。曹香農心領神會跟在後面。與他們一起來到龍烈宮。他們已經駕著龍烈公子站在大門口同高豹軍對峙:

「逆賊!見到太子殿下還不趕緊退下?」

高豹軍回擊道:「佞賊!你們挾持太子,罪當夷族!」

「挾持?你們才是挾持。我們有符、節。」宦官們亮出了這些信物,「你們口口聲聲說進宮護駕,你問問太子答應你們嗎?」

此時高豹走到軍前向著龍烈太子高呼:「皇甥,他們是壞人。到舅舅身邊來。」

龍烈太子看到對面拿著刀戟的武士,為首一人正朝自己走來嚇得「啊嗚哇啊」躲到中常侍蔡順(同德)身後。

中常侍樊騰(傳升):「看見沒有。太子受驚,讓你們退出皇宮。」

高豹無可奈何,只能下令後退,但仍守在大門前。眼看著宦官們送出符節調來了尚書[9]們。連皇宮衛士們也開始緊張起來。高豹覺得在耽誤一會西園軍就會進入皇宮,與其在此戰敗,不如奮擊搏殺,先斬除宦官在考慮以後的事。就在高豹一籌莫展準備強攻的時候,常侍鄧讓(東付)派人送來了龍烈太子喜歡吃的米糕和他心愛的玩具。高豹大喜過望。鄧讓帶著這兩樣東西來見太子。龍烈太子見到心愛的東西頓時衝出去,他「啊啊嗚」地要去高豹那裡。蔡順、樊騰等人看見同為宦官的鄧讓站在他們對面,已經叛投到高豹陣營十分驚訝,他們趕緊阻攔太子,龍烈太子就急切地咧嘴大哭。就在他們撕拽之際。中常侍丁安(承禮)從懷中掏出利刃:「我們也不想傷害殿下,這都是你們逼的。不要過來!」說著就要武力挾持太子。此時宦官中立即出現了一支手搶奪那把利刃。丁安(承禮)便和其他宦官撕扭起來。混亂當中又突然竄出一人,拽著太子便向高豹跑去。這人正是一直跟在後面的曹香農。她帶著太子徑直跑進高豹軍中。

高豹立即率軍上前將宦官集團全部斬殺。

司隸校尉姜勛(毋空)便將事情告訴給了司徒聞人協(孟卿)。此時他的弟弟聞人昌(仲佩)因為來鉅京講課正好在他身邊。當他得知這件事之後便勸誡哥哥:「懷侯(高豹)看起來是個有野心的傢伙。我們應該趁隴右軍入關之際與我族軍力匯合駐紮在鉅京城外。拉攏董統的西園軍。皇后是個沒主意的人,只要趕走了懷侯,哥哥就建立了霍光那樣的功業[10]。」

一旁的表哥五官中郎將[11]聞人節(伯堅)告訴弟弟:「我聽說懷侯是個喜好美名的人。我們協助他幫我們除掉了宦官集團,理應獲得美名。我們只要通過美名對他稍加引導。他就與我們一樣,我們到時自然行動一致。目前一切都盡在掌握。」

如同聞人節(伯堅)所言。朝中恢復正常秩序後果然都在以司徒為首的士人集團掌控中。高豹因為妹妹臨朝聽政的原因不願過早擁立太子孫京繼位。但最終也沒能阻止妹妹讓龍烈太子登基繼位,在這個問題上,高豹就非常怨恨他的妹妹。孫京繼位成為天子,高皇后仍然可以臨朝聽政。為了紀念亡夫,高太后堅持保留原來的「元平」年號。高豹也為自己爭得了在天子身邊安插兩名宦官的名額。與他的野心相對應的是,剩下的幾乎都是聞人協的!無論是朝中影響力、掌控軍隊數量、名望。聞人協的士人集團都是壓倒性的優勢。高豹除掉了宦官一躍成為車騎將軍,手握實權。可他並不甘心。因為他覺得聞人氏什麼也沒做,贏得比他更多,還以絕對優勢掌控了朝廷。他漸漸覺得自己被聞人氏所代表的士人集團所利用。他一方面責備自己的妹妹高皇后不努力,一方面開始尋找新的外援。或可以壯大自己的力量。

【作者題外話】:全篇腳註:

[1]傳國玉璽的起源有很多猜測。但公認的是出自公元前200餘年秦國。傳到東漢末年時已經歷400多年。人們視其為天命之物,正統皇權,國之重器。傳至隋朝時失蹤。后又忽隱忽現,直至民國失蹤后至今未再現世。

[2]古代天子出入有專門的馬路,寬幾十米至百餘米,兩邊有旗作為屏障,就是為了防止刺客使用射擊武器行刺,也能給天子和侍衛留有足夠的時間反應。但章武王作為王不享有此權利。

[3]司隸校尉:一人,比二千石。監察百官(三公以下)以及京城附近各郡的違法者。後來演變成監管一州。

[4]小黃門。東漢末年任職二十人,俸祿六百石,由宦官充任。相當於天子貼身秘書。隨侍皇帝左右,接受並向皇帝稟告尚書奏事,皇帝在內宮時,聯絡宮廷內外,以及管理皇后所居宮中以下的各種事務。也是宦官。

[5]衛尉,一名,九卿之一,中二千石。負責宮門、宮中的巡查守衛。

[6]文中所指的是公元168年九月竇武、陳蕃與宦官集團的宮變。最終代表士人、豪門集團的竇武、陳蕃失敗。二人被殺,受牽累者數萬人,最終演變成引起了天下震動的「第二次黨錮之禍」。

[7]漢代皇宮每個門設置一個司馬,一人,比千石。掌管該城門守衛工作。蒼龍司馬掌管蒼龍(東)門。

[8]符就是兵符。可以合到一起的兩個信物,上面有文字。將軍一半皇帝一半,可以調動軍隊。節就是黃鉞,是皇帝信物。形狀類似小斧。被授予者被成為持節、使持節或假節。擁有極高的地位和權利。必要時可以不經審判斬殺兩千石及以下官員。

[9]尚書六人,六百石。左右丞各一人,四百石。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令史十八人,二百石。符節令一人,六百石。尚符璽郎中四人。符節令史,二百石。他們都隸屬尚書台。也稱「中台」。本為掌管圖書、記錄、參奏之事的秘書機關。東漢時,因為其地位接近皇帝,又因其出納王命、為天子喉舌,所以權利日益擴大,財政、選拔等大權皆由其管理,總領綱紀、無所不統。逐漸取代「三公」,成為東漢真正的「宰相機構」。事實上不光是尚書台,皇宮中的各種郎官必要時也協助負責皇宮的守衛。

[10]西漢權臣霍光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都是朝廷重臣。在權利頂峰的一段時期獨攬大權,皇帝也不過問。並且天下人都讚頌他的美名。他也確實使得漢朝平穩政治過度。民眾得已修養。將漢武帝揮霍一空的國家恢復過來。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掌朝時期被合稱昭宣中興

[11]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隸屬於光祿寺,負責管理「五官郎」,也就是北軍五營中的文職人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未王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未王策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一章 皇族、外戚、豪門、宦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