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發年貨,過新年
一周后,四個孩子都在陸陸續續好轉,身上和臉上已經結痂,也不會發癢了。
等到四人完全好了,時間已經來到了12月下旬,很快就要到新年了。中文網
嘉兒已經開始唱起了民謠兒歌: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這幾天,江家不僅把需要的年貨準備好,還準備了發給作坊工人和酒樓掌柜夥計的工錢和年貨。
二十九號一大早,江明承就讓向南向北把年貨送去給酒樓的夥計們,讓他們也早些回家過年。
到了二十九號下午,江明承讓作坊工人們將作坊打掃乾淨,然後一起來一趟江家。
門口已經放好了江家給作坊工人們準備好的年貨,用一塊布蓋著。
江家門口不僅站著作坊和運輸隊的人,還有村裡跑過來看熱鬧的。
江明承站在台階上講了幾句話:「自從咱們作坊開始運行,大家一直都兢兢業業幹活。明兒作坊就放假了,所以我把大伙兒的工錢發了,還給大伙兒準備了年貨,好讓大伙兒都過個好年。」
眾人都愣住了:「這,這還有年貨發?」
「是啊,東家咋這麼好呢,發了工錢,竟然還給發年貨!」
有人倒是機靈很快反應過來,他聽說去年江家就給酒樓的夥計發了年貨,今年也輪到他們了。
這時,向南把門口蓋著的布揭開,下面滿滿當當的堆了好些東西。
在場的人都忍不住驚呼,東家不僅給發年貨,竟然還給發這麼多東西!
不僅有豬肉,還有紅糖和布匹。
江明承被這麼多目光灼灼地看著,忍不住輕咳一聲:「好了,大伙兒一個一個來,每人兩斤豬肉,半斤紅糖和半匹布。」
大伙兒都激動了,有了東家給發的年貨,今年就不用準備了。
尤其是一些家裡比較困難的人,發的工錢還想置辦些有用的東西,哪還能準備什麼年貨。
向南開始一個一個叫名字:「王鐵蛋。」
王鐵蛋「哎」了一聲連忙走上前,激動地搓了搓手,然後高興地把東西接過來:「謝謝東家,謝謝。」
「下一個,王銀蛋。」
王銀蛋也咧開嘴,高高興興地接過東西,然後跑去和大哥說話了。
王鐵蛋和王銀蛋是王大娘的兒子,兩兄弟現在都在作坊幹活,不僅幹活賣力,還很機靈。
「下一個,馬小花。」
江靜姝記得這個女人,是隔壁村子的,家裡特別困難,丈夫瘸了一條腿,還有兩個孩子。
聽她娘說,馬小花在作坊里幹活十分賣力,就希望能一直留在作坊。
馬小花拿著工錢和年貨,激動地紅了眼眶,鞠了一躬:「謝謝,謝謝東家,你們是最好的東家,我以後一定更努力幹活。」
柳氏連忙讓她起來:「你很厲害,以後努力,一定能把日子過好。」
馬小花重重地「嗯」了一聲,點點頭下去了。
「下一個…」
一個一個叫過去,大伙兒一個一個上前接過東西,每個人的表情不一樣,但心情都是一樣的。
其他人羨慕地看著,恨不得能用眼神把別人手裡的東西搶過來!!!
羨慕,嫉妒,恨!
但同時也在心裡暗暗發誓,若是作坊以後再招人,一定要努努力爭取也能也進作坊幹活。
很快,每個人都收到了工錢和年貨,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
江明承說道:「大伙兒今年辛苦了,祝大伙兒今年過個好年,明年繼續努力加油,爭取賺更多的銀子。」
「好,東家也過個好年,咱們明年加油。」
等到門口的人都走後,向南向北打掃了門口,大伙兒都聚在堂屋裡。
影三他們沒有過來和他們一起過年,但是江家在準備年貨的時候也給隔壁院子準備了一份,讓他們也能過一個開心的新年。
大年三十一大早,幾個孩子早早就起床,穿好衣裳。
吃了早飯後,然後給小包包裡面揣了些瓜子花生和糖果,就高興地跑出去玩了。
不放心林薇這個還不到兩歲的小孩子,江靜姝讓素雨跟著一起去了。
中午回來時,四人的小包包裡面裝著的東西全部散出去了,然後帶回來了一些別的回禮,幾人都很開心。
吃過午飯後,又揣著東西跑出去了。
柳氏搖搖頭,等素雨素雪將碗筷收拾好后,開始和他們一起擬定年夜飯菜單。
他們家人多,要準備的飯菜還不少。
和去年的年夜飯差不多,多準備了一些甜食糕點。
等到下午幾個孩子玩夠跑回來后,大家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
江靜姝調好餃子餡,然後把盆端到堂屋,和她爹還有幾個孩子包餃子。
至於她娘和素雨他們四人,則在廚房準備別的東西。
等到戌時末,大家終於將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準備出來。
向南向北把分給隔壁的年夜飯送過去后,回來大伙兒就圍在一起。
坐在首位的江明承率先講話:「又是新的一年,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能心想事成……」
「另外,今年咱們家多了兩個成員,分別是小拓和薇薇兩個兄妹,他們都是很乖的孩子,也希望他們在江家能開開心心。」
江靜姝鼓掌,嘉兒和楓兒也很上道,跟著大姐的桀紂舉起手來鼓掌。
「歡迎小拓和薇薇,希望你們能開開心心。」
小薇薇還有些懵懂,看大家都在拍手,她也舉起小手拍了起來,咧著嘴巴開心地咯咯笑。
林拓眼中蓄著淚水,舉起面前的奶茶:「謝謝江叔叔、柳嬸嬸,阿姝姐姐、嘉兒、楓兒、還有素雨姐姐素雪姐姐向南哥哥向北哥哥。」
「因為有了你們,才有了現在的林拓。」然後揚起杯子全部喝了。
林拓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江家的大恩大德,他不敢想,若是沒有遇到江叔叔他們,自己和薇薇現在會是什麼樣子的!
「好了好了,快開飯了。」
柳氏一聲話落,在江明承率先夾起一筷子后,大家也開始紛紛動筷。
大伙兒邊吃飯邊聊天,這一頓飯一直吃到了亥時末,收拾了碗筷后,就繼續待在堂屋裡面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