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原始社會的第一份工作
我第二天醒來的很早,簡單漱洗下,就開始帶著二哈它倆在周圍溜達,順便活動了一番飽受摧殘的腰。
二哈和孫小聖,在象部落受到了僅次於我的禮遇,很顯然是被當做了靈獸什麼的。
這倆天,我基本都和小圈圈粘在一起,算是冷落這哥倆了。不過這哥倆混的蠻不錯的,不但衣食無憂,還有美女專門看護,小日子過的很是愜意。
溜達了一圈后,我就開始了在原始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教授女人和孩子用竹篾編織簡單的生活物品。
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據記載,在舊石器時代,人類便會用植物韌皮編織成網罟(網狀兜物),內盛石球,拋出以擊傷動物。
將植物的枝條、葉、莖、皮等加工后,用手工進行編織的工藝,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編織不但是一種技術,更是母親對兒女、妻子對丈夫的深情厚意,編織的是女人的心。
中國的編織工藝按原料劃分,主要有竹編、藤編、草編、棕編、柳編、麻編等六大類。
竹子乾脆利落,開裂性強,富有彈性和韌性,而且能編易織,堅固耐用。竹子可以就地取材,還便於砍伐加工,是編織最常用的材料。
竹編無論是實用性、耐用性、美觀性、舒適性、藝術性、多樣性,都遠高於其他類編織。竹編工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富含著中國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歷經千年而不衰。
在小的時候,我跟爺爺學習過一段時間竹編,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使用竹篾編織的簍、籃、籮、筐等物品,竹編基本是人人都要學習的必備技能。而在我穿越前,這些物品逐漸被淘汰,竹編工藝也慢慢失傳,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象部落的人們,大體都懂一定的編織技術。他們已經會使用花朵和樹枝編織花環等飾物,會使用樹枝和草編織草繩和草籃,據掌握用植物韌皮和動物皮毛編織用品,也只差一步之遙。竹編對他們來說,學習起來並沒有太多困難。
我先帶著大伙兒用石斧和石刀,砍伐足夠的竹子后,把竹子削成竹篾,然後一根一根磨平竹篾的毛邊。
竹編大體可分起底、編織、鎖口三道工序。在編織過程中,以經緯編織法為主。
我先編了一個籃子做示範,再手把手教大家用竹片疊成十字,以挑一壓一的形式添加竹條,向四周展開,製作成竹籃底部……
竹編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忙活了一會兒就腰酸背痛,手上還磨出泡來。不過一想到竹編技術,能為部落提供大量實用的日常用品,提高他們的生產能力和生活水平,我也就不覺得苦了。
在休息之餘,我接著教小圈圈識字。今天教小圈圈的是從零到九十個數字,並給她引入簡單的數學概念。小圈圈確實很聰明,在記這些數字的時候病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而是不時掰著手指頭數來數去,我教起來也感覺輕鬆和愉快。
到了中午的時候,大伙兒基本上都能獨自編織出籃子來了。編織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也是日常勞作的一部分。只是他們以前編織使用的是樹枝和草,編織技藝比較粗糙,現在使用竹篾,編織技藝比較精細罷了。
學會了用竹篾編織籃子,編織簍、筐等物品應該也不在話下,它們不僅長的相似,工藝也一樣,基本上是一通百通。至於更複雜的,我現在也沒教他們的打算,讓他們自個摸索去吧,畢竟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師傅很忙,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緊接著,我開始琢磨著燒制陶器來。象部落目前的陶罐,與其說是陶罐,還不如說是土籃子。因為他們的陶罐,是用樹枝編織成籃子,再塗抹上泥巴,然後晒乾而成的。藝術性自然不用提,實用性也很差,特別是盛裝液體時,時間一久就有一股子泥巴味。
我並不是很清楚陶器製作的流程,只記得是先用泥巴捏成陶胚,然後在火中燒制而成。而象部落的土器,離陶器也就差了焙燒這一道程序。可惜這一道程序,也需要長時間的知識積累和生活探索。
我覺得自己制陶的第一步,應該先從改進象部落的土器入手,畢竟自己不懂制陶,也沒燒制過陶器,步子不能邁的太大。
制陶首先需要黏土,可什麼是黏土呢?我也是只聽過這個概念,並不知道它的成分,大約是有黏性的泥土吧。而什麼樣的泥土算是有黏性呢?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通過實驗了,看哪種泥土能更好地燒制陶器,那它八成就是黏土了。
泥土並不難搞,在小圈圈的幫助下,我很快就找到了好幾種。我分別把它們用剛編織的籃子收集了起來,帶到了營地。
我取出一種泥土,先挑出了裡面的草根樹葉等雜質,然後加入少許的水,將泥土濕潤,揉了揉,然後試著捏出個容器來。
首先是成型。用泥巴捏容器這活兒,我很熟練。小的時候,我沒少撒尿活泥巴,然後打哇唔玩,現在想想就覺得噁心和丟人。
哇唔是我老家的方言,其他地方叫啥我就不太清楚。做哇喔時,先用手把泥巴活的柔軟發亮。揉成圓球放到地面兒上,用大拇指在中間插入泥團,剩餘的四個手指在邊緣,隨著中間的大拇指旋轉捏和壓著,一直捏到內徑大,外面薄。然後站直身子,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把它摔入平地。隨著啪的一聲,在空氣的收攏下就炸出了個大窟窿。
本來想捏個碗來的,可能是我技術不咋滴,這碗越捏越像哇唔。我不由得露出滿嘴大牙,哈哈笑了起來。
緊接著,我又分別使用其他泥土,分別捏出幾個大小不一的碗來。
接下來是乾燥。可問題又來了,該如何晒乾呢?是在太陽下面晒乾,還是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晾乾呢?我只好又分成兩組,一半晒乾,一半晾乾。
最後一步是燒制。燒制陶器我知道是需要窯的,可窯又該如何挖呢,挖成什麼樣子呢?我也就不得而知了。對我這樣一桶水不滿,半桶水晃蕩的穿越者來說,挖窯這種技術活兒太難了。就算我懂技術,也得有工具,有足夠的人力吧。
那就用篝火燒吧!實在不行,就把晒乾的陶胚,隨便找個地方堆那兒,周圍放滿木柴乾草,然後點火燒。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柴火足,我就不信燒不出陶器來。
陶胚從成型到晒乾,大概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我琢磨著這段時間,還是先教大伙兒製作彈弓、弓箭、弩等武器,然後教大伙兒編織一些其他物件,比如斗笠、簸萁、椅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