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 搞大走訪
「那這樣,要辛苦你1下,讓財政抓緊起草制度,爭取今年內就發下去。文件裡面把改革的內容和基層鄉鎮怎麼操作講清楚。執行期就從明年1月1日起。這次不會再有人畏難唱反調了。」
李紀成表情卻是皮笑肉不笑:「那就看瞿遠同志的表現了。」
細微的情緒引起了林方政注意。很正常,又1次的財政局長調整,又安排的林方政自己人,作為縣長直接分管的財政,只要不是他本人親自安排的,總會有1些抵觸。
幸好兩人已經達成1致重修於好,如果賀蘭祿還在給李紀成撐腰,那5人小組碰頭的時候,恐怕李紀成早就跳出來反對,細數瞿遠的缺點了。
「瞿遠這個同志,政府辦出來的,當初我讓他到斗篷鍛煉,然後又去了開發區,執行力強,總體上來說工作能力還是可圈可點的。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同志比較公道正派,沒有那些派系山頭思想,凡事只求做好,不去逢迎。我也給他打了招呼,任何事都要先向縣長彙報,不要越級,這都基本的政治規矩。應該來說還是能給減輕不少擔子的。」
這就是林方政,只要你對他釋放善意和真誠,他也會同等釋放善意。你要是跟他玩花花腸子,他套路起你來那也是不要命的。
這段話讓李紀成心中寬慰不少,前面那些都可以視作廢話,最後表態的任何事先跟縣長彙報才是重點。這是對自己的充分尊重喝信任。
李紀成點了點頭:「你當初選出來的幹部,又經過考驗和歷練,肯定是不錯的。」
林方政端起茶杯:「但是呢,光這個還不足以靖謠言、穩局勢。」
抿了1口茶,爽嘆1聲后:「我有個主意,不如借著起草村居委改革制度,下去走走,撲下身子好好聽1聽基層村幹部的心聲,或許能對將來的實際落實程序找到1些好的思路。哪怕不能滿足他們的訴求,也能讓他們心中舒服1些。」
「領導幹部走基層?」李紀成若有所思,「這倒是個好辦法,我們可以把它擴大化1些。主題還是釋明村居幹部新考核晉陞和津貼制度,但又不僅限於此,可以加上問需問難問發展方面的內容。實實在在收集1些老百姓的困難和訴求,解決1批、研究1批、規劃1批!」
跟聰明人聊天就是省心,跟能幹事的聰明人聊天則更省事。李紀成的迅速反應和有效補充,讓林方政很是舒服。官場本質就該如此,拋開那些狗屁倒灶的私人利益紛爭,官員之間要是能精誠合作,於國於民都是1件大好事,也能減少很多因為爭鬥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百姓災難。只是很遺憾,人不是機器,我們只能用制度不斷約束人的劣根性,卻無法根除。
權力天然帶有侵略性,其背後是有限資源的掌控,你多我就少、我多你就少,在0和博弈的驅動之下,權力只有鬥爭平衡后的合作,沒有主動放棄后的合作。
林方政與李紀成之間亦是如此,經過1場上至省里的鬥爭后,林方政這股東風壓倒了李紀成的西風,迫使李紀成不得不放棄尊嚴求和保身。這才有了接下來的精誠合作。也是林方政格局度量夠大,否則他完全可以將李紀成壓在手底,但那樣只會給朗新埋下更大的隱患,等林方政勢弱或調離,迎接的只有李紀成無情報復。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被長期壓制的繼任者,1旦接過權力大棒,必然將前任留下的工程1舉推翻,不問是好的還是壞的,這對當地發展來說,無疑是1場人為災難!這樣的結果,在林方政身上不是沒發生過,當初他離開岳山開發區后,繼任者高偉成就基本廢除了他在開發區的1系列政策,由此導致岳山開發區發展勢頭中斷、1蹶不振,險些重陷撤銷困境。
至於領導幹部走基層,不是什麼新鮮事。從中央到地方,不同層面都搞過這類專項行動。其中不能完全否定存在1些淪為「領導走馬觀花、報表折騰基層」的形式主義,但在1定程度上還是取得了良好效果,實實在在給老百姓解決了1些問題。
「你講得很好啊!」林方政高興道,「那我們就把它搞大點,把上中下都聯動起來!中間指的是,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30個副縣級領導幹部都參與進來,下指的是所有鄉鎮街道的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我們有110多個行政村,分配下去,每個領導幹部也就只需要走訪1到兩個村,完全可以實現全覆蓋!對他們也要有基本的要求,1個月時間,每個領導幹部都要匯總5個問題。1個馬上就能解決的問題,10月底前就要自己去想辦法幫忙協調解決。兩個需要組織上研究解決的問題,年底前必須解決。這個組織上也不能單單指縣委縣政府,在哪個單位,就哪個單位去研究解決。兩個需要長期解決的制度性問題,統1報到縣委縣政府,我們再研究規劃。」
林方政短時間內就為這項工作劃出了原則,這是非常考驗實戰能力的。要知道,1百多個村,每個村如果只弄1個問題,那太少了,最後各個領導幹部都會挑最容易解決的小問題解決。可每個村5個問題,雖然保證了問題有易有難,但幾百個問題都撂給縣委縣政府,那林方政和李紀成今年不用干別的事了,每天追在屁股後面跟蹤問題解決進度就完事了。這樣1細分,就實現了效率最大化。1個最簡單的問題,走訪的領導自己去解決。兩個稍微難的問題,則由各自單位去協調縣直部門等資源去解決。剩下兩個需要縣委縣政府研究決策的長遠問題,再由林方政和李紀成兩人去分配任務和跟蹤進度,壓力就小多了。有此5個問題分層,哪怕最後兩個難題暫時無法解決,也有前面3個問題打底,每個村都能感受到組織上解決問題的誠意,不至於讓走訪行動淪為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