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準備留德
一二八抗戰的屈辱結局深深震撼了蔣校長,因為首都南京和上海的距離朝發夕至,如果上海淪陷,南京必然不保,所以在一二八抗戰期間,錯判日軍意圖的蔣校長才萌生了遷都長期抗戰的念頭。而在一二八抗戰後,痛定思痛的蔣校長做了以下努力:
1、強化「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加強中央集權
一二八抗戰前後,蔣校長之所以不斷妥協退讓,奉行「不抵抗政策」,除了感覺武器裝備技不如人,更因為此時的南京國民政府派系林立,割據嚴重,蔣校長根本無法做到政令統一。在這樣的情況下,蔣校長認為如果堅決抵抗,其他軍閥勢必落井下石,其他反抗勢力也會趁機壯大,屆時結局將會非常悲慘。經過幾年的「整頓」,蔣校長平定了大量軍閥勢力,集權程度大大提升,為淞滬抗戰時期的政令統一打下了基礎。
2、加速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加強國防建設
上海的幾乎不設防令蔣校長后怕不已,所以日軍撤軍后,蔣校長就開始著手修建大型國防工事,應對未來的中日戰爭。
由於此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和德國關係密切,德國軍事顧問的意見得到委員長的充分尊重,根據德國顧問法肯豪森《關於應付時局對策之建議書》的建議,國民政府一方面加快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打造「德械師」;另一方面在全國範圍內構建大型的國防工事,應對日本隨時可能發動的侵華戰爭。
9.18事變以後,中日關係日趨緊張,留學日本學習軍事在政治上顯然已經不大適合。而此時德國為了從中國進口鎢等戰略金屬,因此有意和中國展開軍事合作,以德國生產的武器換取中國的礦產資源。
對當時的德國來說,處於左右為難的西方國家之間,勢必會消耗國力,慢慢衰落,此時物產豐富的中國剛好解決燃眉之急,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抗戰時期與日本軍隊不斷的摩擦使得國家落後匱乏的武器裝備雪上加霜,此時一批批先進的德國鋼盔和毛瑟步槍擺在面前,哪有不用的道理。
在這種情況下,中德兩國的軍事交流得到加強,德國派遣了顧問來協助國民政府編練陸軍,而派遣中國軍官去德國學習軍事知識自然也順理成章了。
面對擁有現代化裝備的日軍,蔣校長認為只有打造一支現代化軍隊才能與之抗衡。而這時蔣百里先生適時提出:軍隊的現代化,離不開現代化的軍事人才。因此為了中國軍事現代化,蔣校長特意將國民黨軍人派往德國學習。
和之前留日不同,留德留美將領的文化素質普遍來說要高一些,因為這時接受機械化部隊的軍事教育,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現代文化知識,以前那種大字不識幾個從基層上來的將領不太適合。
蔣校長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黃埔一到三期學生之中圈了二三十個人進行考核,考核成績優異者將派往德國學習。
因之前替蔣校長排憂解難,陳耀宗被蔣校長安排在名單里了。
蔣校長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名單上學生們的一致好評,為了不丟人,或者為了博一個出國名額,陳耀宗找到了楊傑這位軍事理論家幫忙為自己補課,至於德語嗎?第十師就是蔣校長安排的首批德械師,顧問什麼的,那都是一水的德國人,陳耀宗自信用德語簡單交流還是沒有問題的。
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學習,1934年5月,陳耀宗參加了軍政部組織的留德考試,-在等待了幾天後,
考試成績出來了,陳耀宗在二十七名人員中排名第三名,邱清泉獲得了第一名。最後蔣校長內圈了五個人,同年七月便被派遣前往德國。
名單公布后,幾家歡喜幾家愁,陳耀宗也顧不上別人,請了個假先回了趟上海。
「怎麼,你又要出國啊?」陳家庚有點想不明白。
「這次準備去幾年啊?」陳家庚問。
「兩三年吧!」陳耀宗隨口一說。
「兩三年,又一個兩三年,你看看我們幾個多長時間沒有在一起吃個團圓飯了。」陳家庚抱怨著。
「等我回來吧,我們兄弟姐妹們好好聚聚。」陳耀宗說道。
「家裡人怎麼說呢?」陳家庚接著問。
「明天早上我就回去,好好和爸媽說說。上次出國一聲不吭,這次無論如何要和家裡人說說,剩得爸媽難過。」陳耀宗回答道。
「算你還有些良心,在家裡吃個飯吧,吃完飯我幫你去兌的錢,你走的時候帶走。」說完,陳家庚走出書房結束了兄弟倆個人的對話。
次日一早,陳耀宗又坐上火車回到餘杭,一家人見面兩眼淚汪汪,陳耀宗不忍心告訴老娘要去德國的事情,更不敢開口告訴家裡人之前在淞滬會戰中負重傷的事情。
臨走前,陳耀宗拉起陳嵇康和陳李氏的手,告訴老倆口要去德國的事情,說完陳耀宗含著淚磕了三個頭轉身離開了。
回到南京后,陳耀宗收拾收拾好東西,最後看了看冷清的家裡,拎起自己的行李踏上了去德國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