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山神
袁世凱的無意為之,用磚頭臨時搭建的避雷針底座,本意是使侯德柱的力量擴展到山頭的任意角落,惠及茶樹、本地豬、魚等動植物,不期望催化速度達到龍城出租房的程度,至少有所提高吧?
本體內,侯德柱對於袁世凱的所作所為,極為欣賞,頗為期待新分離的三號磚頭的表現,因為他感知到了一件讓他既興奮又有點患得患失的事實。此刻的三號磚頭已經逐步改變了發展路線,不再是攜帶型的隨身磚頭,相反已經有自成一體的趨勢,源源不斷的山脈之力彙集這座名為葫蘆山的最高處。
下寬上窄,猶如一個葫蘆因此而得名,雖然現在山還是山,磚還是那個磚,不過侯德柱覺得只要一個契機,兩者就會融合,葫蘆就會成為三號磚頭的本體。以前侯德柱就預知過分離的磚頭可自成一脈,這並不是無的放矢的,袁世凱的發展路線暗合這個想法,但是侯德柱擔心的是駐紮在寨塘如此的山野之地,是否有前途呢?
「算了,自家的孩子總不能一直庇護吧,隨遇而安吧。」侯德柱也不想過多干涉宿主們的做法,也許人煙稀少的山村更適合三號的發展呢?侯德柱結合在都市裡面的經歷,其實人多了,許多事情更不好辦,需要顧慮的實在太多了,之所以低調也正是如此,一旦房子的身份暴露,那可是毀滅xìng的打擊,以現在侯德柱力量,自保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禁得起國家機器rì復一rì的圍剿?
況且無法移動是侯德柱的一大弊端啊!分離磚頭也正是留幾條後路罷了。葫蘆山的動植物暫時來說生長周期並無太大的改變,不易察覺的是不論茶樹、家畜等,發生病害的可能xìng降到了最低,逐步融合山川的3號磚頭開始脫離目前的形態,佔據葫蘆山絕對的統治地位。
一rì深夜,萬籟俱靜,一道閃電劃過夜空,層層疊疊的山丘之上,葫蘆山並不顯著,但是雷電之力卻似乎對它情有獨鍾,電蛇激shè至葫蘆山的避雷針,傳播到底座的3號磚頭,進而灌入葫蘆山體之中,通過雷電的連接,使得3號磚頭融入的速度加快。
「快劈我,快劈我,哈哈,我就快成為山中之神了。」侯德柱極其高興,按照估計正常的融合起碼要數年之久,期間還不能隨意拆移,不然就會功虧一簣。大自然的力量促成了侯德柱及早作為一山之主的夙願。
住在山腰搭建的木板房內,袁世凱用二手的筆記本玩著單機遊戲,一看打雷下雨了,立刻拔掉了電源關機,熄燈睡覺了。他的第一筆投資為養豬行業,其後的路線要看今年的收成如何,對此袁世凱抱著極大的期待感,幻想著一家人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三輪摩托車到有錢的時候,肯定要更新換代咯。
想著,想著,袁世凱進入了睡眠狀態,任由外面狂風急雨,都無法阻擋其夢境裡面的事物。
人因為有夢,才會努力奮鬥,袁世凱找到了一個明確的人生目標,進而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而侯德柱分離的3號磚頭在雷公的幫助,融合於葫蘆山,這裡不僅僅有茶樹,高處松樹、竹林各sè植被應有盡有,生活在這裡的動物如以百計,受到現代侵襲較少的山村,還保存著原始的勞動方式,因此開墾出來的茶樹田埂並不是很多,百來畝都花了數代人的辛勞。
「我也該體會下什麼叫做世外桃源了……」侯德柱一直以為分離出來的磚頭,要自成一體,除了要吸收充足的力量之外,還必須以建築的形式存在,這只是說侯德柱太小看磚頭們的發展潛力了。
避雷針底座屬於建築吧?但是由此為中介,卻把控了整座山脈的支配權,這場雷雨來的太是時候了,葫蘆山如同侯德柱身體的每一部分,泥土是肉,石頭是骨,樹叢是毛髮,行走在山上的人和動物與身體上的跳蚤無疑。
次rì清晨,陽光明媚,蚯蚓們在葫蘆山的土地上翻動著吃食泥土,侯德柱極為舒適,聯想到了「魚療」。
「土龍啊,你們的數量還真不少,好了,別分散在一起,快去鬆土吧。」侯德柱有意識指揮土龍,也就是蚯蚓們集中在半山腰的茶樹種植的區域,進行翻動,使得茶樹的生長環境更為優越,在保持其周圍的濕度、氣溫、泥土的酸鹼xìng等,達到優質茶葉的水準,而豬圈方面侯德柱利用一些局部溫度的轉變,殺滅一些細菌,再從豬的身體生長情況各方面著手,在山的上面,侯德柱能更加具象化的把控。
侯德柱此刻山的角sè,有點類似於管家,幫著袁世凱解決具體的技術xìng問題,以前磚頭的形態,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催化植物,在房屋本體的效果最為明顯,融合了葫蘆山之後,侯德柱就無法做到整體的催化了,當然侯德柱全力消耗「山力」的話,還是可以達到這種程度,但是有損於侯德柱剛融合好的葫蘆山的根基。
這是用生命在催化啊!土壤是有肥力的,要保持肥力,除了施肥之外,養地最為重要,如果侯德柱不顧一切催化的話,短時間葫蘆山必定翠綠一片,生機勃勃,但繁華過後便會凋謝,搞不好連磚頭都沒得做,好不容易融合了葫蘆山,只看到短暫的利益,顯然不是侯德柱的xìng格。
養了個把月的豬,袁世凱總算明白了辛苦的滋味,與在都市裡面種植高檔菌類黑松露的輕鬆不同,養豬的確是一個體力活,還需要充分的耐心和不太髒的心態。
時不時去鄉裡面購買飼料,開著新買的三輪摩托車,又不太熟悉路況,開得時候顫顫驚驚,生怕一不小心就墜入深淵,簡單的幾根石柱護欄不過是心理安慰而已,估計真的撞上去,不出所料根本粉身碎骨了。
「這樣的險路,大的貨車根本過不來啊,縣上沒地方官出自這裡就是麻煩。」袁世凱購買了一車的飼料慢悠悠地行駛在前往寨塘的路上,以著山脈旋轉的山間小路,路面上坑坑窪窪,極其顛簸,別說飆車了,要開個40碼都困難,何況彎道過多,視野繼而所阻,一不小心就會迎面與對面的車輛相撞。前面幾次,作為新手的袁世凱還真的差點出意外,好在運氣不錯,及時剎車了,身在這個山坳裡面,對於能開挖一道寬敞平順的路,需求就更大了,但是單靠個人來修路,不說要花多少錢,所耗費的時間就難以估量。
「算了,大不了多叫幾輛車來運豬吧。」鄉裡面還是有許多的農用貨車,走這段路雖然危險,但是小心一點總不會出事,何況僅僅十多公里,並不是太遠,只是每次運出去的豬也就幾頭而已,要運很多次啊!
想到這裡,袁世凱開始思考著是不是要轉移養殖路線,琢磨了一陣,暗道:」豬的體積龐大,交通不方便的情況下,養多了車費就是一大筆的開銷,養完這批豬,有了資金之後,應該轉到一些體積較小,但是市場上比較受眾的動物。」
目前還說,袁世凱還沒想到合適的養殖品種,到出籠的時候,再去考察下本地的情況和周圍市場情況吧,已經養殖了百來頭豬,那就要專心養殖,至少來說賺個幾十萬再說吧,通過路況的觀察,袁世凱覺得還是不投入鯉魚、鯽魚了,價格不高是一方面,還有運輸上並不方便,魚要水是吧,水和魚的重量一疊加,運送途中極其不確定,所以養魚並不明智。
葫蘆山底部的池塘面積還不錯,養魚的話有點太浪費了,高價的魚,這樣的氣溫條件並不適宜,還是選擇其他的品種吧!袁世凱忽略了百畝茶樹可創造的價值,往年來說因為種植技術的缺乏與市場上的脫軌,茶葉的收成並不高,也就每畝能產30斤干茶,120斤鮮茶,百畝也就3000斤干茶,一萬五千斤鮮茶收購商以每斤一元的價格收購鮮茶,每年也就是一萬五左右的收入。
除了產量比一般正規的茶園低上幾倍外,低價出售也是收入低的原因之一。袁世凱忽略的百畝茶樹,在侯德柱的jīng心打理,每年開chūn的新茶必定會給他帶來極大的收穫,作為一個互聯網時代高度發達的年代,出售質量優質的鮮茶,根本沒必要就近出售,找一些大型的企業,相信價格會翻幾倍。
山坡新茶的市場還是頗高的,只要加工得當,包裝宣傳更檔次,那麼必定會開創出一個品牌。
樂得逍遙的侯德柱,轉職成為了山神,也頗為自得,閑著無聊搜尋著山中的小夥伴們,還沒別說葫蘆山的生物品種還挺豐富的,至少在現代社會的影響下,山腰之上的松樹林、灌木叢、竹林裡面隱藏了許多動物,也許連常年居住在這裡的山民都不知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