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張楊來攻 曹操之怒
卻說,呂布奔逃二十餘里,見曹兵不再追趕,遂叫將士下馬稍歇。
高順上前,拿來乾糧與其,呂布接過,只是,其雖腹中飢餓,思及先後丟失兗州、徐州,心中慘然,只覺難以下咽。
默然思忖片刻,呂布忽的豁然開朗:
「兗州乃是陳宮、張邈所贈,徐州得來亦不費吹灰之力,丟便丟了,我勇力無雙,又有高順相助,再去奪一片基業便是。」
既已想通,呂布大口吞下乾糧,領數百騎兵向豫州馳去,決意至張楊處稍作休整,向其借些兵馬,再圖後計。
此時,張楊領兵行至沛國相縣,沿途暢通無阻,偶遇小股賊兵,見得張楊有數萬之眾,皆望風而逃。
張楊暗思:「沛國將定,豫州只得梁國、魯國尚為曹操所據,我當叫其歸還才是。」
正自思量,卻見呂布尋至。
張楊自呂布口中得知,徐州已為曹操所奪,頓時大怒,當即書信一封與曹操,痛斥於其,並叫曹操速速歸還梁、魯二地。
曹操自是不願歸還,言稱梁、魯賊患未除,待來日平定,再行奉還。
張楊見信,怒道:「曹孟德當我三歲小兒乎?竟這般戲耍於我!」
待探知曹操便在譙縣,張楊當即整兵,領五萬大軍向譙縣攻去。
譙縣本有曹仁領兵一萬在此,其後曹操又帶來萬五士卒,合計不足三萬兵馬。
曹操見張楊來攻,引軍出城與其交戰,無奈曹操兵強、張楊兵多,雙方殺得難解難分,各自死傷數千士卒,皆退兵重整旗鼓。
見不能得勝,曹操下令據守城池不出,欲待曹洪四人領兵來此,再與張楊一決高下。
張楊連攻數日,未能建功,深感懊悔:「早知如此,不該將董昭留任汝南郡守,而是應當叫其隨軍,或許能有妙計。」
僵持半月,曹洪、樂進四部兩萬兵馬趕至,曹操遂領軍與張楊再戰。
交戰不至一刻,張楊見處於下風,遂聚攏三千騎兵,交予呂布,叫其直取曹操中軍。
呂布悍勇,又挾舊怨,領騎兵徑自向曹操大旗殺去,一時無人可擋,竟被其殺至曹操近前。
見曹操周遭護衛頗多,難以接近,遠處又有曹軍士卒來救,呂布當即取出強弓,搭上利箭,向曹**去。
呂布膂力奇大,其射術又冠絕天下,此箭便如雷霆閃電般,才入曹操眼瞳,便已飛至其面前。
曹操避之不及,面色瞬時蒼白,暗呼一聲:「我命休矣!」
便在此危難之際,只見一人高高躍起,擋在曹操身前,以血肉之軀為其攔下這一箭,正是曹安民。
曹操劫後餘生,后怕不已,待再看猶子,卻是一箭當胸而入,此刻正口吐鮮血,眼看已是不活。
見得此景,曹操頓時渾身冰冷,顫抖不止。
是時,只見其雙目充血,怒髮衝冠,宛若瘋魔一般,厲聲道:「呂布賊子!我必殺你!」
話落,曹操持劍向呂布殺去,其護衛見此,亦紛紛上前,圍殺呂布。
呂布見良機已失,事不可為,遂領騎兵後撤,於曹軍側翼游弋,所過之處,無人敢攖其鋒芒,曹軍士氣大喪。
見曹操仍鍥而不捨,兀自追趕呂布,郭嘉、曹仁趕至,將其攔住。
曹仁拜道:「主公,今日若再戰,恐將不利,不如暫且收兵,從長計議。」
曹操雙目赤紅,盯住曹仁:「子孝亦為安民叔父,莫非竟不欲為安民復仇乎?」
曹仁心中一突,
只覺曹操恍如欲擇人而噬之猛虎,不敢再言。
郭嘉上前,肅然道:「今日主公心志已亂,不宜再戰,請主公收兵。」
見曹操望來,郭嘉又道:「主公縱是欲為安民公子復仇,亦須另擇良機,若今日敗亡於此,此仇便永無相報之日矣。」
曹操聞言,沉默片刻,方才咬牙切齒道:「鳴金收兵!」
張楊小勝一場,甚是欣喜,當晚犒賞三軍,對呂布說道:
「今日能勝,多虧奉先勇猛無匹,有奉先助我,又何懼曹操?
待你我二人合力,將曹操逐回兗州,我定會相助奉先奪回下邳。」
呂布聞言大喜。
譙縣,曹操茶飯不思,強忍胸中悲痛,召集諸將商議軍事。
待眾人皆至,曹操說道:
「當初我等將呂布逐出兗州時,我兵多而敵兵寡,又逢荒年,呂布缺糧,我卻得袁本初之助,方能功成。
而今日,張楊與我兵力相仿,又有呂布領騎兵,其勢無雙,我才遭此敗。
張楊不足為慮,惟呂布及其騎兵乃大患。
諸位當知,我與呂布不共戴天,誓要殺之,誰能為我出謀,圓我此願?」
諸將面面相覷,皆以為此事棘手。
郭嘉諫言道:
「主公此言差矣,欲殺呂布,又何必急於一時?
天下雖大,呂布能依附者僅張楊、袁術二人,袁術敗亡已是定數,主公當務之急,乃是擊退張楊,進而奪取豫州。
待張楊、袁術皆亡,呂布自當無處存身,到時,其之生死皆由主公之意,堪稱易如反掌,又何苦於此時絞盡腦汁,強為此事?」
曹仁見曹操臉色陰晴不定,卻並未出言呵斥,亦說道:
「奉孝之言甚是。
安民乃我從子,其為呂布所殺,我與主公感同身受,亦有為其復仇之念。
然則,我等皆知,欲敗呂布不難,欲殺呂布不易,若要殺其,必得將其困住,令其不能遁逃,方能功成。
如今主公與張楊勢均力敵,譙縣又無險地,實難為之。
再者,相比誅殺呂布,如何擊破張楊才是當下首要之事。」
曹操聽罷,長吁一口,行禮道:
「奉孝、子孝皆是良言。
今日安民為護我而死,我心痛至極,著實有些大失分寸,請諸位勿怪。」
行禮罷,曹操又道:
「今日張楊小勝,明日我等求戰,其定無不應之理。
子和,我將軍中騎兵盡數撥於你手下,到時,你須緊隨呂布,不惜傷亡,亦要糾纏於其,定要令呂布不能於我陣中肆意突襲。
子孝、子廉(曹洪)、妙才(夏侯淵)、文則(于禁)、文謙(樂進),你五人與我一同領步兵合擊張楊。
今日之敗,其咎在我,明日,我等誓要一雪前恥,必能一戰而定!」
說罷,曹操命諸將自去整軍,養精蓄銳,只待明日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