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張楊 呂布

第75章 張楊 呂布

汝南。

曹操見到張楊,哈哈大笑,為其解開繩索,勸降道:

「昔日董卓亂政之時,稚叔與我同舉義兵反董,彼時,我便知曉稚叔乃豪傑之士。

今稚叔雖敗於我手,皆因無賢士相助也,非戰之罪。

再者,你我二人不曾結怨,素來交好,會有今日之事,皆因呂布之故。

稚叔重情,而呂佈於你危難之時棄你而去,領走你麾下騎兵,稚叔當已醒悟,呂布此人,實乃無義之輩也。

如今,你我二人勝負已分,又無呂布從中作梗,稚叔不如歸降於我,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我定會對稚叔推心置腹,委以重任。」

張楊慨然嘆道:

「孟德好意我心領之,然則,自大將軍何進死後,我張楊立於世間近十載,從不曾居於人下。

昔日,我為南匈奴單于於夫羅所挾持,未曾屈服,今日,我敗於你手,亦不會因愛惜性命而討饒。

既為敗軍之將,赴死便是,苟存於世非我所願。

孟德如若憐我,便請予我一口利劍,容我了此殘生。」

曹操知曉張楊所言於夫羅一事,乃是當初反董之時,於夫羅本依附於袁紹,其後生出反意,並欲邀張楊與其一同舉兵反叛,張楊寧死不從,遂被於夫羅挾持,幸有袁紹大將鞠義領兵將於夫羅擊敗,張楊方能幸免於難。

思及舊事,曹操頗為感懷,再度好言相勸,而張楊卻道:「大丈夫死則死矣,不必多言。」

曹操見其心意已決,解佩劍送入張楊之手,曹仁、于禁等人大驚,趕忙勸阻,皆被曹操喝退。

張楊見此,贊道:「孟德乃真豪傑也!我敗得不冤,心服口服矣!」

話落,橫劍於頸,自戕當場。

曹操嘆了一聲,下令厚葬張楊。

其後,曹操命曹純挑選軍中悍卒,組建虎豹騎,屯兵於下邳,又命曹仁、曹洪、夏侯淵、樂進、于禁五人各領軍一萬,分別屯於汝南、陳國、梁國、沛國、魯國五地,自領其餘兵馬班師回濮陽。

至於潁川郡,便在曹操與張楊大戰之時,劉表見何曼盡領麾下兵馬前去汝南,后又探知張楊已敗,當即命部將韓晞、從子劉虎領兵一萬趁機佔據潁川。

曹操連番大戰,將士皆疲,遂不願再與劉表糾纏,暫且忍下此事,與劉表約定,以潁川之地為禮,將其贈與劉表,二人此後互不侵擾。

劉表豈有不願之理?自此,豫州六郡國,其五歸曹操,潁川歸劉表。

且說,呂布自平輿遁逃后,只覺天大地大,竟無一處是其容身之地。

高順勸其不如歸還并州,呂布卻不願為之:自隨丁原來到中原,其歷經輝煌,亦嘗遍苦澀,先前妻女失陷於下邳,如今又為曹操所迫,舍下好友狼狽逃竄,其怎肯以這副喪家之犬般模樣去見家鄉父老?

高順與呂布乃同鄉,知其心中顧忌,便不再多言。

思來想去,呂布決意領兵重回雒陽。

雒陽為大火焚毀之後,呂布曾路過數次,而此次再來,見雒陽之破敗,又思及此地乃其輝煌之始,呂布心中思緒之複雜不足與外人言說,更與以往大不相同。

至雒陽后,呂布諸事不理,寡言少語,待聽聞張楊自戕之事,呂布三日不曾飲食,其後,親手為張楊刻下牌位,並取下頭上發冠,與牌位一同埋入土中,跪在其上,久久不起。

高順從未見過呂布這等模樣,心中擔憂,去將呂布扶起。

呂布並未抗拒,卻忽的說道:

「高順,你不如取下我項上人頭,持我首級去獻與蔡瑜,亦可獻與曹操,當能求個好前程。」

高順聞言愕然,隨即怒道:「主公何出此言?莫非疑我不忠?」

呂布說道:「若你不忠於我,天下尚有一人忠於我乎?」

說罷,呂布徑自又道:

「這段時日,我思慮頗多,憶往昔近四十載,竟不知自己所為皆是為何。

我為權勢斬殺丁原,如今卻空負溫侯之名,實與一介白身無異。

我又因董卓不曾敬我而將其刺死,如今又有何人敬我?

我先後依附袁術、袁紹、劉備,得兗州、徐州,轉而復失。

天下共十三州,我輾轉其六,如今卻無立錐之地。

張楊為我生平僅有之好友,今死於我手,我妻女以我為生,如今落入曹操手中,生死不明。

我常自負於勇猛,而此時此刻,除去這一身勇力,我別無一物,何其悲乎?」

高順寬撫道:「張稚叔乃是為曹操所敗,方才自戕,如何能是死於主公之手?」

呂布面色痛苦:

「昔日我不容於袁紹,是稚叔庇護於我,今次我丟失下邳,窮途末路,又是得稚叔收留。

知稚叔死後,我方才幡然醒悟,莫說稚叔本無意用我性命去換得富貴,縱是其有此意,我亦當奉上首級、報其恩德才是。

而當日,我竟對其生疑而領兵潛逃。

若非如此,有我在城中,稚叔未必不能與曹操一戰,定不會棄城而走,更不會兵敗被擒身死。

高順,我追悔莫及,卻悔之晚矣,只恨不得當日未走,與稚叔一同戰死城中,混沌之間了此一生,當是幸事。」

高順默然。

呂布又道:

「我方才所言並非疑你,亦非試探之言。

我至中原八載有餘,當初與我同行之人皆死,身側只余你一人。

你跟隨我數載,忠心耿耿,屢立大功。

去歲,郝萌欲叛,乃是你將其平定。今歲,我淪落至此,你亦不曾棄我而去。

高順,這天下間,我所熟識者,唯獨你一人耳。

我乃無用之人,若能以我首級,為你換得前程,我死而無憾。」

高順聞言,虎目含淚,拜道:「主公休要復出此言,天下之大,定會有主公可立足之處。」

說罷,高順思忖片刻,又道:

「主公若不願歸鄉,不如我往益州一行,求見蔡瑜。

蔡瑜與主公不曾有怨,以主公之勇力,其豈有不用之理?」

呂布長笑一聲,說道:「何苦如此?我便守在雒陽,待曹操來時,我與其一決生死,亦能圓我與稚叔並肩一戰之願。」

高順生平首次拂逆呂布之意,堅持要往益州一行。

呂布見阻攔不得,說道:「若果真要去,你我同行便是。」

高順勸阻,呂布不聽,只道:「無非一死,有何懼哉。」

於是,呂布、高順領兩千餘騎兵至潼關,請求入關,經陳倉去拜見蔡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子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子珪
上一章下一章

第75章 張楊 呂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