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張羨叛劉表 蔡瑜圖荊州
呂布走後,蔡瑜命人傳信與曹操,許諾以豫州牧之位與其交換呂布之家眷。
曹操自是知曉,其若得天子任命,則可名正言順收攏民心,當即應下,並將呂布之妻女送至江州。
蔡瑜見到人,將其安置妥當,依約拜曹操為豫州牧、兼領兗州,又叫人快馬傳信與呂布,以安其心。
冀州,鄴縣。
袁紹得知蔡瑜褫奪其大將軍之位,破口大罵。
袁紹自恃兵強,大將軍之虛名並不被其放在眼中,卻深以為此事大傷其臉面,乃奇恥大辱,恨不得即刻揮師益州,無奈路遠,不得為之。
至於捆縛袁術送至江州一事,袁紹只當未見,更不會理會。
且說,自初平二年(191)起,袁紹連戰五載,先後與公孫瓚、袁術、黑山黃巾、臧洪等人交戰。
至公孫瓚退守易縣時,袁紹糧草耗盡,士卒疲敝,故此,其未再掀起大戰,以休養生息。
如今,冀州元氣稍有恢復,其子袁譚全取青州,袁術又送來兩萬士卒與傳國玉璽,袁紹便有意儘快一統北方,再南下征伐,實現霸業。
於是,袁紹傳信公孫瓚,勸降於其,卻為公孫瓚斷然拒之。
袁紹登時大怒,再度興兵,攻向涿郡。
便在袁紹與公孫瓚烽火重燃之時,蔡瑜亦有意動上一動。
且說,當日桓階自告奮勇,請纓前往長沙遊說張羨。
至長沙后,桓階勸說張羨道:
「如今蔡司空兵強馬壯,又迎奉天子,握有大義,待來日,其奉天子之命討伐不臣,兵鋒所指,當是所向披靡。
劉表據荊州自守,暗藏不臣之心,其之所為不合道義,自古以來,所作所為不以道義為本者,必不能長久。
二者相較,論義、論賢、論才、論將、論兵、論政,劉表皆不得望蔡司空之項背。
府君當知大義所在,行明智之舉,才能保全家族,立下功業,不然,來日益州大軍揮師前來,府君則悔之不及也。」
張羨聞言意動,問道:「以伯緒之見,我當如何為之?」
桓階說道:
「府君於荊南之地一向頗有威望,深受百姓敬重,不如領荊南四郡撥亂反正,歸附於蔡司空,豈非上策?」
張羨對劉表本就心懷不滿,又聽桓階言之有理,遂決意依桓階所言行事。
彼時,黃祖尚在廬江,蔡瑜便叫桓階、張羨二人暫且稍待,等其號令:
不論真心假意,劉表既已奉詔討袁,蔡瑜自不能於此時行背刺之事,並非顧忌私德有虧,而是若如此做法,必定損傷天子詔令之威信,即後世之公信力。
如今,黃祖歸江夏已有時日,袁術亦北上冀州,討袁已成舊事,動手時機已至。
蔡瑜將荀攸、賈詡、董昭、法正四人召來,說道:
「長沙太守張羨願領荊南四郡歸附,我有意藉此良機發兵,跨連益、荊二州,諸位以為如何?」
四人之中,賈詡最為年長,已是知天命之齡,董昭、荀攸亦年過不惑,三人飽經世故、老成持重,聞言皆於心中細算得失,並不急於作答。
唯獨法正只二十有一,年輕氣盛,又急於建功,頓時喜形於色,躍躍欲試。
荀攸見此,撫須笑問道:「孝直有何高見,但言無妨。」
法正入司空府參贊軍事後,依蔡瑜之意,以荀攸、賈詡二人為師,此時聽聞荀攸之言,便當仁不讓,說道:
「我以為此乃不可多得之良機。
荊南四郡之地甚廣,若要攻取,非一時能定。
如今張羨既願棄暗投明,可謂天予主公。
然則,四郡與益州看似相接,實則有連綿山脈相阻,孤立於外,若欲將其穩穩收入囊中,必得使其與益州結為一體,此連接之處,便是南郡。
若不得南郡,荊南四郡便如無根之木,縱然得之亦不過鏡花水月,遲早復歸劉表所有。
故此,主公於此時出兵荊州,為英明之舉。
益州人多糧足,眼下雖只有四萬餘兵馬,皆因主公愛民,不然,便是十萬大軍亦可輕得。
以如此底蘊,莫說南郡唾手可得,便是全取荊州亦不在話下。」
董昭來江州時日尚短,雖與法正同為參贊軍事,畢竟對其所知不多,此前只以為蔡瑜乃因私偏用於法正。
今日一聽法正之言,董昭才知其確有謀事之能,有心再考校法正一二,遂說道:
「荊北有南郡、南陽郡、江夏郡,我聞孝直之意,視南郡為勢在必得,又聽孝直言說全取荊州亦不在話下,不知以孝直之見,是否應當全取南陽、江夏?」
法正面現遲疑之色,說道:
「我以為主公雖有其力,卻不必急於一時。」
董昭奇道:「為何?」
「南郡之地於益州甚為緊要,乃東出之門戶,而益州雖能聚起十萬士卒,此戰可用者卻不過魚復三萬五千之數。
若一味貪多求快,以致南郡有所閃失,再欲將其奪回,所需耗費兵力、糧草必數倍之,可謂得不償失矣。」
董昭聽罷,贊道:「孝直不過及冠之齡,便有如此謀划,又知進退,後生可畏也。」
荀攸、賈詡亦頷首讚許。
董昭又道:
「我亦贊同主公出兵,不過,便如孝直所言,宜只取南郡,待南郡穩固,再圖後計。
如若順利取下南郡,另有荊南四郡歸附,荊州七郡已得其五,雖說此五郡人口合計方與南陽、江夏二郡相當,亦足有人口三百餘萬。
況且,荊州向來安定,無需費時恢復民力,只待主公示之仁德,使五郡歸心,便可猛增三成之勢,足以力壓諸侯。」
荀攸說道:
「公仁所言甚是,步步為營,其勢可久,正如秦滅六國,乃蠶食也。
主公之勢本就隱為諸侯之首,若再鯨吞荊州,一戰而定劉表,必惹諸侯忌憚,人人自危。
到時,彼輩若結盟以抗主公,只恐以主公之勢,亦難以應對。
再者,南郡重城江陵乃四戰之地,雖有堅城可守,卻無險可據,欲立足於此,所需兵力頗多。
長沙郡與豫章毗鄰,亦要屯兵以防孫策、劉備。
四郡之南為交州,交州雖寡民少兵,卻不能因此大意,須得屯兵,否則,來日或會受其所累。
而最緊要之處,則是益州士卒少經戰陣,若貪功冒進,有馬失前蹄之危,當徐徐圖之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