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更易帝統,西天為難
長安。
吳宣軍佔領了此處,隨著更始帝劉玄及一批將帥的擒拿,就此宣告復興一年左右的漢幟重新覆滅。
此番大戰,和吳宣儀想象中的主力兵團決戰的場景並沒有發生,反倒是各路大軍分道出擊之後,整個關中之地很快便被控制住了。
連帶著隗囂這個未來割據涼州的存在都在長安之戰中投降,似乎默認了吳宣軍比之更始更靠譜。
但只是可惜的是,隨著之前更始軍的內戰,導致長安宮室毀壞不少,以至於遷移到這的安民大將軍下屬只得重新找辦公地點,但找來找去,所能用的也只有長信宮了。
「大將軍,臣建議就此之際,稱王號,別正偽,還定四方!」
長信宮內,魏延壽等吳宣門人分列兩排,身後跟著投降的更始諸將如申屠建、張卬、廖湛等。
「長安方定,暫且不急……宋淮何在?」
吳宣想了想,目前整個關中兵亂未平,百姓不安,潰兵草寇禍亂地方,實在不是急於稱王的好時機。
「宋淮在!」
聞聲,一個年輕小將站出身來,一身傲氣幾乎遮掩不住,而這人正是當初宋無忌之後人,因著當年淮水無支祁作亂,宋家就此元氣大傷,家族中人多以失散,於是,後來的吳宣便派人將宋無忌後人收入門下。
而此時的宋淮,模樣上依稀還有幾分當年宋無忌的神似來,有時,令著吳宣感慨,彷彿又看到了故人。
「命你率本部軍出藍田嶢關,收回武關,截斷南陽通道!」
「末將尊令!」
得到命令的宋淮抱拳回歸身側。
「至於其他各位,約束降兵,等待整編。」
「尊令!」
眾人齊聲道。
不久后,傳來消息,上郡和西河郡已經決定歸順,但同時,聲傳邊塞有武帝之孫劉文伯與匈奴聯兵興漢,目前已經佔據了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
大有南下入侵之勢。
「難怪西河郡和上郡歸降這麼快……」吳宣心下一笑,對於這人他也知道,所謂劉文伯,本名盧芳,詐稱漢武帝曾孫而已。
「此人雖為胡漢共舉,但本身依賴匈奴不少,縱然有著五郡豪傑支持,只怕還是匈奴在內佔據優勢。」
不過,短期內倒是不必擔憂,以此人手段,還不足以攻克上郡和西河郡。
次年二月,吳宣正式從長安建國。
立國號,為夏,同時,宣稱不就人主位,而稱代天子,意在安民,年號共和。
並布告四方:古之聖王以察賢德而就禪之,自啟之後,以為私統,而萬民棄於不顧,今復古制,以新學而從之,十年為一期,二十年一易,使聖王之德續於今朝。
隨著布告頒下,四方震驚,就是此時在河北招攬人手的劉秀都呆住了,毫無疑問,這一舉動,使得關中的吳宣夏國獲得了巨大的聲望,尤其是在於讀書人群體之中。
雖然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所謂新學一詞,但毫無疑問,這種主動的推行古制,並以天下之位而舍的精神,是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
尤其是對這個時候,已經割據的琅琊張步、巴蜀公孫述、淮南王李憲、楚黎王秦豐等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而同一時間,遠在西天極樂世界的國師王菩薩也沉默了。
「這難道是天命?」
不由得,這位成道已久的佛門大聖看向了東方,似乎望見了已經歸隱的人道大聖們。
人間。
隨著吳宣的夏國建立,本應該歸附於夏國王氣的玄漢龍氣卻瞬間崩散,畢竟,帝統與公統不合,而那一枚氣運符文縱然此時有著佛力支持,卻再也無法融合其中。
只得隨風散去。
作為佛門大聖的國師王菩薩清楚,自己此番再也沒有機會了,只因帝統與天下公統不一樣,前者,畢竟是一家一業之私,待其薄弱,便可窺取。
但公天下之道業,卻屬於萬民。
此法利萬民,不利一人,所以,縱然國師王菩薩仍有算計,但也明白,除非有朝一日人間再亂,否則,再也不可能了。
除非,國師王菩薩願意以太乙真仙的道行強行鎮壓一國天下,但那樣的話,卻和佛祖傳播佛法的本意有違了。
正如老話說的好,千里跋涉,羽毛為重。萬里來贈,玉石不值。
同年五月,新生的夏國已經佔據了涼州、關中、上郡、西河,以及原本前漢的司隸部。
改大都督為方面重將,六月以宋淮為將,揮師攻巴蜀,魏延壽統兵收取胡漢邊地五郡。
而吳宣則以主力東出,征討兗州和青州,首當其衝的是赤眉軍殘部和琅琊張步,以及淮南李憲三人。
同年末,赤眉歸降,張步敗亡,李憲遁逃,吳宣同時在東方各州推行新學。
壓力瞬間來到了河北之地,這時,劉秀已經控制了河北一地,部下有劉植、耿純等將,而HD一方,有王郎詐稱成帝之子,恢復漢幟。
而這時候,王郎漢軍和劉秀漢軍尚在交戰,此時,雙方都受到了夏軍北上的消息。
巨鹿站起,劉秀擊破守將王饒,大敗王郎漢軍,隨即,兵臨HD之下。
「夏軍以十數萬之眾北上,請將軍立下決斷!」
方方打進HD的劉秀這時也為難,畢竟,此刻東邊的銅馬軍尚未平定不說,幽州牧苗曾也是態度兩可之間。
以此時手下的漢軍兵力,想要和夏軍十數萬精銳一戰,前途未卜啊!
「聽說夏將魏延壽攻滅盧芳了!」劉秀站在HD城上,情緒莫名。
「正是如此。」
「既然這樣,看來不能再等下去了!」劉秀回過神來,彷彿擁有了心氣一樣,看著吳漢道:「幽州牧苗曾,不肯歸我,將軍可平之,並率其部眾來歸,至於銅馬,欲彼歸順,唯先敗之!」
說著,指著一張輿圖道:「銅馬在冀州之南,夏軍北上,勢必先攻銅馬,我軍可徐徐而下,但必要張大我軍威勢,不可使銅馬輕之,否則,我料彼軍未必歸我!」
但就在劉秀吩咐諸將之時,忽然,有著軍報遞上,劉秀一掃,頓時面色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