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援遼
檀淵之盟至今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了,遼宋兩國除了十幾年前,遼道宗突然發神經,要入主中原之外,便一直相安無事。可在七年前,遼國卻突然進犯,理由也極其拙劣,僅僅是因為過冬的物資。要知道,檀淵之盟以後,遼與宋之間便已經開始通商了,遼國缺少鐵器,缺少鹽巴,宋朝商人都是會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將這些東西給遼人的。
再加之,那時候,遼國內部叛亂,遼人面對內部叛亂,加之外部環境的雙重壓力。雖說發動戰爭確實是轉移矛盾的好方法。可打破遼宋之間數十年的和平,僅僅因為這個?
左於煥曾經也讓負責監視他國動向的朱雀七宿去調查過,卻並沒有什麼收穫。得出的回答不過是那一年的風雪特別大,凍死了大片牛羊,不得已只能發動戰爭。可這依舊站不住腳,難道你不會朝大宋借糧嗎?有檀淵之盟在前,只要不發動戰爭,借糧這種事,大宋必然會答應的。
左於煥覺得這件事的疑點很大,可在戰爭結束之後,遼國使臣過來請罪,皇上並沒有怪罪,甚至事後還單獨召見了他,讓他不必去管。於是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時隔七年,左於煥看到眼前的遼國使臣,忍不住回想起當年的事。
「虔稍大人,不能能否將現在的戰況告知本座?」左於煥開口道。
使臣耶律虔稍聞言,面帶恭敬的笑了笑,操著一口正宗的官話說道:「回稟樞密大人,這是自然。」
隨後便板著臉開始對左樞密說道起來,因為,大宋已經出兵了,所以耶律虔稍也就沒什麼需要隱瞞的,便將他來之前知道的戰況全部告訴左樞密。而其中有一部分消息,是左於煥通過朱雀七宿已經知道的了。
原來事實情況比左於煥想的要更糟一點,因為遼聖宗死後,遼國內部動蕩,不僅地方經常發生叛亂,就連中央也是十分混亂。短短數十年間,便歷經三位皇帝,足見其政治的混亂。而政治的混亂與腐敗,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度小,而徵收賦稅卻變多了。
地方官員為了讓上頭吃好喝好,以及讓自己過得好,自然是要從百姓手上「搶」。百姓被壓迫久了,就要起義。朝廷見了,就要派兵鎮壓。而那些領軍將軍得了差事,自然是向朝廷伸手要錢,朝廷都在享樂,就算有錢也不願意給。這筆錢就得徵收,徵收誰呢?還得從百姓身上拿。
如此惡性循環,早就將遼聖宗所建立的盛世給搞毀了,就算現在政治穩定下來,留給天祚帝的也是一個爛攤子。而天祚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便向大宋開戰,而那一戰,也確實有所成效,讓大遼的不少人看到了天祚帝的能力以及野心,所以很快,便將內部的叛亂勢力平息。
而七年前,他耶律虔稍過來,自然不是代表國家而來,而是代表天祚帝個人而來。請求大宋原諒。所以不得不說,天祚帝確實是個相當不錯的皇帝,只是生不逢時罷了。
雖然遼國休養生息了幾年,可是內部矛盾並沒有完全解除。而這時,東京道的女真完顏部統一了女真族,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東京道,隨後一路西進,遼國雖然抵抗,可面對這個有著「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稱呼的女真鐵騎,是非常吃力的。
因為擔心大宋可能會乘此機會報七年前的仇,所以耶律虔稍一開始並沒有說實話。
實際上,因為遼國還未恢復,還很不堪,而女真又強大的讓人窒息,所以女真並不是只打到了興中府,
而是已經佔領了中京大定府,以及中京道半數州縣。而且還在不斷的向前推進,說不準已經拿下了澤州了。
左於煥眉頭微皺,隨後問出了一個問題:「南京道有幾萬遼軍?上京道又有幾萬遼軍?」
耶律虔稍下意識的警覺起來,但下一刻,左於煥的話,便讓耶律虔稍不得不認真回答。
「十五萬大軍北上馳援最短也需要半個月才能到遼國南京道,而這段時間之內,中京道不能破,上京道的駐軍不能少於十五萬,南京道的駐軍不能多於十萬,想要牽制中京道的女真,南京道至少要發兵五萬,那樣就算女真攻破中京道,也會忍不住攻打南京道。那樣還能拖一會兒。」
耶律虔稍聞言皺了皺眉,仔細回憶道,「上京道有禁軍五萬,常備軍八萬,要是算上王族們的私軍,應該有十五萬。南京道……我只知守軍有七萬,其餘的就不清楚了。」
「中京道北安州駐軍多少?」左於煥皺著眉頭問道。
「駐軍三萬,澤州駐軍一萬五。」
「時辰應該來得及,虔稍大人,今晚休整時,你便立即飛書給南京道析津府守備,讓他率軍四萬前往南京道景州,做好備戰準備,隨後再探馬將中京道戰場的戰況飛書過來。」
「明白!」耶律虔稍來之前就曾聽聞左樞密是個心狠手辣的人,同樣也是一個用兵如神的狠人。
在道宗在位時,遼道宗公然違背聖宗在位時的檀淵之盟,說要入主中原,隨後便舉全國之力,兵發二十萬劍指宋朝。
那一戰,大宋沒有防備,又因為武備鬆弛,遼軍一路南下,一直打到了洺州,大宋皇帝御駕親征,召集軍隊於大名府。大宋軍隊才開始對遼軍進行反擊。
雖說道宗時,遼軍總體實力下滑嚴重,可是打大宋是不存在太大問題的。甚至多數人都已經沉浸在入主中原的美夢中。
可現實給了他們一個耳光,大宋樞密使左於煥帶領他訓練的新軍如神兵天降,打了個遼軍措手不及,並且配合大名府宋軍前後夾擊遼軍,殺的遼軍潰敗。
而那一戰,道宗潰敗,國內矛盾激增,原先高漲的戰鬥欲無處宣洩便全都釋放在遼朝身上,導致好不容易有一些回暖的趨勢,瞬間又降了下去。
那一戰,左於煥之名從此被遼人記在心中,遼人痛恨他,同樣的也相當敬重他!
所以,當大宋皇帝將左於煥派來援遼,耶律虔稍內心就高興的很了。
再加上左於煥的這番冷靜分析,耶律虔稍甚至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看著左於煥那清瘦的背影,這宛如戰神的人,就只是站在他的身邊,便讓人感到安心。
或許,這才是長生天賜福的勇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