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農民的大事收麥子
轉眼間,麥子也熟了,金燦燦的麥田,一眼望不到邊,畢竟是平原,只有村莊和高高的大白楊樹,才能遮擋遙望的視線。
今年的麥子,顆粒飽滿,註定是和那場大雪是分不開的,也註定了今天的豐收。
農民的收成好了,生活水平自然也會提高一點,大家帶著喜悅的心情,開始了準備收割工作。
這時的農民,都不約而同地來到集市,買些工具,準備割麥子。
有鐮刀,鏘鏟子,磨刀石,叉子,掃帚,木杴,草帽等等,都是收割麥子的必備工具。
天色漸漸的黑了,小峰的家人,吃過晚飯,小峰的爸爸趁著明亮的月光,開始磨鐮刀,準備了四五把鐮刀和兩三個鏘鏟子。
這裡解釋兩個問題,為何在月光下磨鐮刀?因為那時候沒通電。鏘鏟子是什麼東西?這個鏘鏟子有點類似魯智深的月牙鏟,只不過他不是月牙形,是個半月形,插在一根長木棍上,用來鏘麥子在土裡的根部,將麥子鏟倒。
用鐮刀割麥子,需要彎著腰,或者蹲在地上,將**根部割斷,然後一把一把地擺起,放在一起,在用叉子挑起來放在平板車上拉到場里。
這裡再說一下「場」!這個是需要在麥子成熟收割前幾天就要做的事,具體操作如下。
先在地里割出一塊正方形或者長方形的一大片麥子地,而且,是連根拔起麥子,這樣這塊地里都是純土,在人拉著石磙全場碾壓這塊地,直到把這塊地碾壓的十分的平整,非常的硬實,這塊地就是「場」。
那「場」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將收割的麥子放進來,鋪平然後用牛拉著套帶著石磙,碾壓麥子,直到把所有的麥粒從麥穗殼裡面碾壓出來。
再將碾壓厚的麥子秸稈,全部收起來,堆成一堆,等著第二遍碾壓,因為,第一遍不一定全部把麥子碾壓出來,所以,才有第二遍。
然後,剩下來的就是麥子和麥子殼,以及一些碎秸稈混在一起。
農民利用風的吹力,用木杴將這些混合物,高高地拋在迎風的空中,下落時,風吹走了輕飄飄的麥子殼和碎秸稈,落下來的都是重重的麥子。這樣麥子就和那些雜質分開了。
如果分的不幹凈,就再次碾壓,再次揚杴,分出來麥子。
然後,將乾淨的麥子,裝在大的塑料袋子里,收集堆放起來,再晒乾,就可以儲存了。
儲存前還要挑出來一部分交公糧,也叫「農業稅」,這部分糧食,一定要弄的乾乾淨淨的,一塵不染,如果不幹凈糧站是不收的,到時候只能交錢了,那時候誰能有幾個錢,還是老老實實的弄乾凈公糧,爭取一次性通過交上去。
至於小麥秸稈,農民就把它們堆成一個垛,俗稱「柴火垛」,農村人用的基本都是土灶,燒的都是柴禾,就是秸稈類,大多都是小麥秸稈,大豆和玉米秸稈,當然,還有油菜秸稈等等。
這個柴禾垛,一般都安置在院子外邊的房子後面,方便生火做飯,也是為了遠離火源。
一般柴禾垛上面會鋪設一層薄膜,用來防水,保持柴禾的乾燥。
至於交公糧,那場景和整個過程,小峰是從小參與過的,場面還是極其盛大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