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生不足的天才
王惠志接觸足球是從娘肚子里開始的,他媽王小惠對足球不感興趣,但他爹王強卻是球迷,給兒子取名王惠志,分別取自中國的兩位球王李惠堂的惠和容志行的志,他把這輩子最景仰的兩個人的名字集中到兒子身上。王小惠本來對名字有些意見:「當媽的叫小惠,兒子叫惠,兒子比媽還大!」好在「惠」和「志」接合在一起意外地有「好志向」的寓意,公婆和娘家人都說名字好,王小惠也就樂於接受了。
生崽計劃尚在討論時,王強買了兩條紅短褲到「公王廟」去開光,開光之後穿上,兩條輪換以保證紅運不斷。王強穿著紅內褲不斷奔赴公王廟燒香跪拜,每次都許同樣的願:生兒子。平時他都不知道廟門朝哪邊開,為生兒子臨時抱佛腳。之所以選「公王廟」,當然是因為此廟名氣大,香火旺,法力足;更重要的是那個「公」字,公與母相對,雄性也。到公王廟裡燒香自然生公子的概率大大的增加。起先這一切都是瞞著王小惠的,那段日子雖然往公王廟跑但口口聲聲「生男生女都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腔調就慢慢往男孩那邊定向了,帶著王小惠一起奔赴公王廟。等王小惠的試孕棒出現雙杠,王強對自己的投機行為畢竟心虛,跟老婆說:「公王廟我們不能停,一停會被看出來,這東西來不得半點假,中途要反轉了就划不來。」所以一直堅持著到公王廟報到。王強平生最大的願望是培養一個足球明星,一掃中國足球的頹勢。在踢球這件事上,男孩女孩的前途確實是天差地別,也怪不得王強。
王惠志在娘肚子里幾個月,從一個小小胚胎髮育成型了,王小惠如面臨高考一般,兒子或女兒關係到將來家庭不同的走向,那次關鍵孕檢她緊張極了。按規定醫生不可以透露嬰兒性別,王強托關係給b超醫生打了招呼,醫生說:「你老婆講你天天往公王廟跑,可能是有點用。」王強愣了一下,馬上一個紅包遞過去,醫生不受:「我要拿你東西,性質就變了,一百天擺酒席不要忘記我就行。」
確認是公子后,王強夫婦再也不擔心反轉問題再也沒去公王廟。王強轉而將精力釋放到胎教上,強迫老婆跟自己一起看足球比賽,王小惠沒有辦法,敷衍著瞟幾眼,王強嫌老婆不認真。
「以後王惠志成不了才,你要負責。」
「未必會踢球才叫成才!萬一成了教授,當了官,就不叫成才?豈有此理!」
「在我這裡只有會踢球才叫成才!」
「懶得理你,我就是不看!」
王強不敢幹擾孕婦的情緒,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時候還親自下廚做飯洗碗。王小惠當然知道丈夫用心良苦,得給面子。開始是給面子,但後來,在王強不厭其煩地解說下,搞懂了規則,看起來亂七八糟的比賽竟然變得有規律起來,球員的盤帶傳球對抗射門透著一種美一種精神。有時候一場比賽一個球不進,也能從頭到尾看完不嫌煩。從開始的被動看球,看到王惠志出生的時候已經算一個球迷了。
可能是王強許願的時候忘加一個字,「生兒子」應改成「生壯兒子」;又或許b超確認公子之後的「斷供」被神仙發覺,結果兒子確實是兒子,卻長得瘦弱,呱呱落地時五斤二兩,之後體重從來沒達標過,同為雄性,個體差異其實挺大的。
與身體的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王惠志頭腦的強,從幼兒園起,別的小朋友背幾首唐詩挺費勁,王惠志卻很輕鬆的從「鵝鵝鵝」開始一口氣背幾十首。到了小學,成績穩定在年級前三名。不過,體育成績就不忍直視,年級倒數前三,跑不快跳不遠,速度不行耐力也不行,被大多數女生摁在地上摩擦。當然,校運會上只能是永遠喊加油的觀眾。因為體育不達標,從來沒當過「三好學生」。體育不好在別的家長眼裡,簡直不是問題甚至當作炫耀的資本。在王強這裡卻帶來無盡的遺憾和憂傷。幾次動了生二胎的念頭,阻礙這個念頭成為現實的倒不是怕丟了工作或罰款,而是擔心「第二個跟第一個一樣弱,怎麼辦?」醫生說:「大概率是基因問題。」王強覺得自己並不弱,老婆的身體在女人中也是正常,基因怎麼就有問題?醫生又說:「父母基因沒問題,不代表組合在一起就沒問題,而且你家孩子完全正常,是你非要定性為有問題,其實有問題的是你這個當爸的!」王強對再次重複公王廟那一套不敢指望,更不想跟dna較勁,這事就這樣擱置了。
王惠志自生下來就跟父母一起看球賽,電視機只要播放足球,他就不哭不鬧,張大眼睛盯著屏幕,百日宴上王強拿著話筒面對四十桌客人喊道:「我兒子生下來就喜歡足球,電視里放足球就不哭不鬧,放其它任何東西都不行,搞不清為什麼,大家幫我分析一下,什麼原因?」
有人喊:「王強你生了個足球神童。」
這種奉迎的話平時當不了真,但王強家人包括爺爺外公整個大家庭都是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的,這點很重要,中國式家庭祖輩的話語權往往超過父輩,對於王惠志的成長起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儘管隨著王惠志的長大,慢慢暴露出天生不足,爺爺和外公依然認為自己的孫子是神童,踢足球不行,其它方面很行嘛!他們為孫子驕傲。
王惠志四歲懂規則,不用大人解說獨自看比賽;球星卡片從上世紀被人遺忘的老球星開始無論哪個年代一認一個準;其它小朋友在外面瘋玩,他寧願呆在家(包括爺爺和外公家)看電視;用眼過度,小學二年級戴上了眼鏡,醫生下了電視禁令,卻只堅持了幾天就放棄執行。王強找理由:「又不是看電視劇,禁止看球賽在國外那是違法的,不知道就算了,我知道,怎麼能知法犯法?」其實在足球這件事上,王小惠一樣脫不了干係。她雖然時常提出與丈夫相反的意見,但非常欠缺堅持,一觸即潰。每到為自己的軟弱感到可悲甚至可恨的時候,總以「反正沒影響學習,如果成績下降我一定會制止」來說服自己。就這樣在球迷父母球迷爺爺球迷外公的縱容下,王惠志儼然接受著四種教育,一種來自家庭;一種來自課堂;一種來自社會;一種來自足球。
王惠志能力差完全不妨礙他踢球的興趣和努力,在足球興趣班裡他的動作顯得比別人慢一拍,一旦身體對抗倒下的總是他,但訓練很認真刻苦,尤其領悟力強,一點就通,深得吳老師(體育老師兼足球教練)的喜愛。在吳老師的概念里兒童主要培養對足球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規範基本動作,打下好的基礎。這兩點王惠志做的比別的小朋友好,興趣不必說,正因為興趣濃厚,訓練的時候從來不說累,按吳老師的要求反覆練,有時候吳老師叫停都停不下來,一定要練到自己滿意為止。考慮到王惠志力量不足,吳老師找來一個分量更輕的球給他單練,可練了兩天王惠志不幹了,要求跟其它隊員一樣踢大球。吳老師經常讓王惠志做示範,他的動作非常標準,完全沒有普通小孩踢野球那種亂踢的痕迹,又因為動作慢,示範起來像放慢動作一樣,效果特別好。不過,如此優秀的示範生卻打不了比賽,受限於能力,打起比賽來,場下的優點都消失了,成了球隊的拖累。足球畢竟是競技運動,不是街頭表演,所有技巧都建立在速度和力量的基礎上,失去了基礎,在這項硬碰硬的運動中無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