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心態變化
時值五月,大明朝內閣尚有閣臣六人,分別是首輔周延儒,次輔陳演,群輔蔣德璟、黃景昉、吳甡、魏藻德四人。
當然,因為商議的是兵事,因此兵部尚書張國維雖然沒有入閣,但是也參與到這一次廷議當中來。
崇禎掃視了眾人一眼,沉聲道:「眼下國事艱危,建虜掠我百姓財寶出關,豈能坐視之?若再是那等庸碌昏聵之輩,不必說來。」
周延儒聽到這裡時,不由得心中一驚,這句話豈不就是在敲打於他?頓時老臉漲紅,深深低下了頭去。
眾臣聽到這裡時,也都肯定了心中的想法,周延儒恐怕也坐不久首輔這個位置了。
當然,他們雖然欣喜於此,可具體到事物本身,卻也覺得有些棘手。
眼下大明朝屢戰屢敗,各路督師也都入獄的入獄,被斬的被斬,真正有用的人才也是在四處騰挪,壓根就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次輔陳演微微瞥了一眼張國維和吳甡,果斷地出列支持張國維:「眼下軍情危急,只因為用人有所失誤,不如就由張兵部引薦能臣吧。」
吳甡看了一眼陳演,臉上浮現出一絲冷笑,只是他也沒有出列開口,似乎也默認由張國維來舉薦人選。
見到輔臣們都不願意開口,張國維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他早已經想要卸下這個擔子,可是眼下國事到了這個地步,群臣之間卻依然鬥爭不止,甚至在這種任命關鍵人選的時候,竟然也不開口了。
崇禎皇帝目光掃視了過來,道:「張卿,可有合適人選建議?」
張國維還的確有一個合適的人選,他毫不猶豫地說道:「臣願意舉薦薊鎮總督趙光抃出任督師。」
聽到這個名字時,崇禎皇帝不由得微微一愣,這一次入衛的總督當中,除了遼東總督范志完以外,便是薊鎮總督趙光抃,讓他來擔任似乎也是合情合理,且趙光抃本人的能力也相當出眾。
趙光抃是九江府德化縣人,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趙贊化宮至工部郎中,而他也相當爭氣,於天啟四年鄉試中舉,五年聯捷成進士,而後便接連擔任工部都水主事,繼任淮安清江關提舉司副提舉、兵部職方司員外郎與郎中、太僕寺少卿等職務,擁有極為豐富的政治履歷,頗受大司馬楊昌齡賞識。m.
但是,與當時的很多文官一樣,趙光抃也深感大明朝在軍事上的沒落,他才氣雄豪,愛議論軍務,與當年的袁崇煥性情一般無二,且在崇禎十年時被派往薊遼巡察邊務,在周曆數千里后極為熟悉邊塞的情況,於是他便向朝廷上奏十二條良策。
崇禎皇帝對於趙光抃還是比較賞識的,很快就升趙光抃為密雲巡撫,等趙光抃赴任后沒多久,他就受到了密雲監軍鄧希詔的多番抵觸,後來趙光抃便告發鄧希詔奸謀通敵,本來是鐵板釘釘的罪行,結果因為前來核查情況的太監與鄧希詔有私交之誼,反而使得趙光抃反坐罪,充軍廣東。
等時間來到崇禎十五年時,大明朝形式變得越發危急,但是真正能帶兵的督師能臣卻沒有幾個人,於是朝廷便又想起了趙光抃,將他召見回京。
不得不說,趙光抃雖然過去被冤屈了五年,可是他卻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迅速返回鄉里變賣田產,毀家紓難,攜帶數萬兩白銀來充當軍資,而他治軍嚴謹,作戰驍勇,臨危不懼,哪怕建虜進攻薊州時,也沒有從趙光抃手中討得便宜。
崇禎想了想,沉聲道:「那就即刻下旨吧,著趙光抃為督師,統領京畿軍務,絕不可讓建虜這麼輕鬆地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張國維連忙拱手道:「是,陛下。」
.......
對於趙光抃而言,他得知了這一消息時,第一反應卻不是為了個人的功名利祿,而是他終於有機會率領大軍迎擊建虜了!
面對略帶幾分擔憂的張國維,趙光抃的神情反而顯得有些淡然,他輕聲道:「玉笥兄,我大明眼下最需要的就是一場勝利!」
沒錯,在輸掉了一系列關係到大明生死存亡的大戰後,明軍的士氣已經低落到了最低點,不要說同建虜正面交戰,即便是以多擊少的情況下,也往往沒了膽氣。
好比在這一次建虜南略的過程中,明軍並非沒有兵力可用,甚至在京畿附近再次加大防守力度,除了原來關內外二總督以外,還增設了昌平總督和保定總督,以及加上了寧遠、永平、順天、保定、密雲、天津六地巡撫,以及寧遠、山海、中協、西協、昌平、通州、天津、保定八地總兵,兵力不可謂不雄厚。
但是真正打起來以後,幾十萬明軍卻毫無作用,各路明軍一遇建虜即當場潰退,甚至建虜南略返回的途中時,其車馱成隊三十餘里,他們也不敢出戰,幾乎已經徹底被打掉了所有的士氣。
更重要的是,建州的七次南略對於大明所造成的威脅極大,其中不僅造成了軍事上的潰敗、經濟上的衰退,乃至於財政也由此而破產,這種深刻的影響甚至在間接里為清軍真正入主中原時提供了幫助。
在面對后金的數次南略時,大明君臣的心態也出現了相當大的變化,在最初的時候大明大部分文臣武將都是積極抵抗,對於建虜的進攻也常常拼至戰死,甚至最初的失敗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心態,大部分人還是懷著相當的信心去對抗建虜。
然而,等到了第六次和第七次建虜南略時,大明的文官武將們也越發感覺到戰局的吃力,再加上各種失敗的出現,以及精銳官兵的一次次損失,朝廷面對危局的無能應對措施,相當一部分名將或亡或俘,導致了整體文官武將們心態上的失衡,演變到了這一次南略時,也就出現了大批官兵消極避戰、得過且過的情況。
在這個心態失衡的過程中,大明崇禎皇帝則同樣是極為鮮明的表現,倘若在前面幾次時,崇禎還滿懷著期待的心思,可是在松錦之戰結束后,他同樣也產生了畏懼,甚至打算同建虜再一次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