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再遇見
回到家,陳紹池在鄭婆子的追問下還是忍不住說了,「媽,還是再看看吧。」
「這是咋了呢,媽看著你倆也挺合適啊!」聽到兒子這樣說,鄭婆子不解。
「也沒啥,就是感覺我和她合不來,說不到一塊兒去!」其實不只是說不到一起,陳紹池對秦芳這人也沒什麼好感。
鄭婆子還想說什麼,陳老漢就發話了:「行了行了,孩子說不合適,那就再看看,總不能娶個媳婦兒回家,兩個口子連話也不想說吧!」
於是鄭婆子就作罷了,只好請張媒婆給那邊傳話,就說是陳紹池年紀有點大了,怕委屈人家閨女。
這邊,新安村。
一大早起來,秦蕙原本以為今天也要去上工的,誰知秦母一大早起來就去把秦蕙叫醒,叫秦蕙陪她一起去趕集。
「快起來了,明天小旺和你二哥二嫂他們要回來,咱倆趁著趕集去買點肉,也好久沒吃肉了!」
原本不想去的,可是自從秦蕙來到這裡,每天就吃紅薯、玉米糊糊這些,連饅頭都只吃過二合面的,乍一聽說要買肉,就急忙爬起來和秦母趕集去了。
秦蕙來到這裡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但其實連新安村都沒逛全,更別說去鎮上了。所以即使是走路去趕集,秦蕙一路跟著秦母也是興緻勃勃的。
等到了鎮上,秦蕙發現人還真不少。看著那麼多人在鎮里趕集,秦蕙覺得新鮮極了,不過還沒等她多看看,秦母就急忙拉著秦蕙往供銷社的方向去了。
秦蕙以為有什麼事兒呢,結果是秦母帶著她來這裡買布。
「小妹啊,一會兒布料出來搶的人可多了,咱倆一起擠,好拿到好一點兒的貨。」秦母急匆匆地朝秦蕙交代。
「那拿哪種顏色的啊,給咱家誰做衣服?」秦蕙怕沒經歷過那麼激烈的購物,一會兒拿錯了就不好了。
「你這不是該相親了嗎,也該重新做一身衣裳了,存了好久的布票呢!」
呃……秦蕙倒是沒想到還是為了她。
來到供銷社,秦蕙不得不承認秦母的英明智慧。看著門口站著的那麼多人,聽談話的內容也是來買布料的。現在的衣服顏色普遍是灰色、黑色這種,要買好看的布料可不容易呢!
供銷社一般在趕集天會拿一些鮮艷點的顏色來賣,所以人們都等著搶購呢。
等了一會兒,就看見供銷社的售貨員拿出來一堆布料,不等她喊,人們便一股腦地擠了上去。
秦蕙也記得秦母的叮囑,隨著人流擠進去,看了一眼大部分的灰撲撲的料子,秦蕙眼疾手快地在一堆布料的最底下抽出一匹豆綠色的來。
等搶了一會兒,秦母對著秦蕙遺憾道「我剛剛看見水紅色的,那個顏色好看,可是人家都要完了。」
秦蕙聽秦母這樣說,心想「還好我來選了!」
看著秦蕙手裡拿的,雖然沒有紅色的好看,但也比其他的好上一點了。
於是秦母便扯了幾尺,夠給秦蕙做件新衣服就算了,布料可不便宜呢,家裡布料還有那麼多人,布票也不多了。
買完了布料,秦蕙母女又往賣肉的攤子去。秦蕙在現代不怎麼喜歡吃豬肉,就算吃也是吃一點瘦肉,但看著秦母買了一斤大肥肉,秦蕙也暫時忽略了上輩子吃肥肉的噁心。
肚子里好久沒有油水了,每次餵雞的時候,就彷彿看到一盤盤的辣子雞在向她招手,不過她可沒那個膽子給秦母說想吃雞。秦蕙很清楚,到時候說不定先去世的就不是雞了。
買完東西秦蕙和秦母就準備回家了。
鄭婆子想著今天趕集,二兒子回來還沒有給他做身衣裳,於是就叫陳紹池騎上自行車,倆人去鎮上扯布料。
去的時候好好的,回來的時候陳紹池帶著鄭婆子騎車到半路,發現車胎漏氣了,於是倆人不得不推著自行車走路回家。
從鎮上到新安村和福安村是一個方向,一條大路沿著那個方向走去一大截,再分向兩邊就是通往兩個村子的路了。
今天趕集的人多,回來的路上也斷斷續續都是行人。
秦蕙看著騎著自行車從身邊路過的那兩個身影,只覺得有點熟悉,好像在哪裡見過。
自行車在不遠處停了下來,秦蕙和秦母也剛好追上他們。
「大姐,這是咋了,我看你們咋停下來了呢?」秦母看著人家的自行車,有些眼熱,也好奇怎麼好好地就不騎了,騎車多舒服啊。
「哎呀,我們這車好像漏氣了,等回家修修才能騎了!」鄭婆子看著秦母,「這位大姐,你是新安村的吧,你們今天也去趕集啊?」
聽著兩個婆子像是很相熟的談話,秦蕙看了一眼漏氣的車胎,一抬頭看見陳紹池,就想起來他是誰了。
這不是那天大堂哥送的客人嘛,聽後來秦母說,好像是和秦芳相親來著。
秦蕙之所以會記得陳紹池,是那天遇到大堂哥的時候看了一眼他。見他身高相貌比起大多數農村人來說要優秀許多,一般在村子里看見的男人一米都少,而他看起來最少得一米八三這些。
秦蕙在心裡默默地評估陳紹池,同時也忍不住感嘆這秦芳還真會挑!
秦母他們走過來的時候,陳紹池其實就認出秦蕙來了。
那天在新安村見過她,聽見秦家國叫她小蕙,也不知道是哪個字。長得真是好看,笑起來很溫柔,看得人心裡甜甜的。
注意到陳紹池在盯著她看,秦蕙抬起頭朝他笑了笑,也沒說話,就到秦母旁邊去了。
等鄭婆子和秦母說了一會兒之後,才看到走在旁邊的秦蕙,「哎,這閨女是大姐你家的啊?之前去你們村的時候還見到過呢,長得可真俊啊!」
聽到鄭婆子在說她,秦蕙就笑著叫了聲「嬸子!」
秦母在旁邊哈哈地笑,也跟著誇起來,「您這兒子也是英俊得很嘛,這人高馬大的,小夥子長得可真精神!」
不多會兒,兩路人就到了路的分叉口,打聲招呼,一家往左,一家往右,各自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