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 指條明路
「你現在是將功補過,能做的事情很多,看你如何做而已。「
李冬兒還是一貫的有什麼說什麼。Z.br>
「能請夫人指條明路么?」
李大當家心裡有點數,但是還不敢肯定。
」一個你是地頭蛇,自然比我們更了解瓊崖,哪裡的東西好,哪裡的人能用,瓊崖的腹地里還有什麼產出。
二個你要給這瓊崖的產出找下家,蚊香往哪裡銷能賣上價,你還有現成的船,現成的手下。不用我費勁巴拉的重新組建。
三個嘛,你還有什麼價值值得我們保你,你得心裡有章程。」
「這算是為朝廷做事?」
李大當家又問。
「當然。」
李冬兒應道。
李大當家陷入了沉吟之中。
他不是不想做,博一個萬一,他敢,最多不過是白出力,出來混的,大家都是提著腦袋幹活。
但按李冬兒這麼個說法,就是不但他的人,他的手下,他的人脈,全部都要交出去了,這就不是他一個人做主就完事了。
經過初初的短暫的混亂,他現在理明白了。
那些追隨呂蒙正過來瓊崖的老兵油子就是關羽長的人,跟關羽長也好,跟呂蒙正也好,都是滿滿的親近的姿態。
呂蒙正教過關家的子侄輩,也教過將士們,呂蒙正這個知州是不是也是因為關家而得的?
所以整個瓊崖說成了關家的地盤都不為過,黎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真要用起來,他看呂蒙正那一拜就知道,這占城稻也是關家帶過來的,並且黎人們感恩戴德。
關家這條大腿很粗,很值得一抱賭一賭。
問題是關家繼續在瓊崖上發展下去,瓊崖還算不算是朝廷的地方。
瓊崖這地界,小,四面都是國家,啥都沒有,他倒是想混個從龍之功,就是希望渺茫。
他帶手下跟關羽長帶手下都是一個道理,給人一個好下場,而不是沒下場。
關羽長的兵看起來混得不錯,哪怕到了瓊崖這樣的地方,還是笑容滿面的。
既然李冬兒能肯定說他們是為朝廷做事,他也選擇相信,但總要有個憑證,將來要是有個萬一,自己也能有個***的地方。
思前想後的,李大當家最後還是開口了:
「夫人,我也不怕得罪您,關將軍已經不是將軍,呂知州也只是知州,位置還沒坐穩呢,空口白牙的,我不能做,我的手下也不能幹。」
「雖然你不算是個好人,我也挺欣賞你這種做事的態度。這次你跟我們走吧。回頭我讓潘美過來一趟,以後打交道的時候多了去了。」
李冬兒覺得不是問題,看趙德昭點頭,就直接回答了。
「。。。。」
讓人過來,這麼吊的話說得這麼稀鬆平常。李大當家相當服氣。
把二當家那邊的人清理完了,他這邊的人自然是少了,打也打不過,也只能認了。
「明天就出發么?」
李大當家又問。
「嗯,明兒就走,你跟著我們,帶上你的人,船上有好些東西要運過去,這邊你留一兩個人看著吧。」
李冬兒答道。
「舅母,挺適合做港口的。弄個崖州港還行。」
謝嘉上挺喜歡這個地方,從地圖上也看是最佳中轉點,補給點,做個港口大有可為。
「附議。比廣州港的位置好像還好點,地方也不小。」
趙德昭也喜歡這裡,有舅母所說的廣闊的味道,不像在京城裡,待久了就想去跑個馬。
「這個你們跟你們潘叔商量,正常他應該沒意見,不過晚著些吧,這邊什麼都沒,現在張羅打個伏筆,明年估摸著差不多。他明年也不知道會被官家派那兒去。」
李大當家只是默默的聽著,一個個的都是口氣大過天。
他不配叫大當家,在座的幾個倒是很適合。
說完正事,大家各自回去休息。
翌日一早。
所有的人聚在一起吃早餐的時候,小喜子拿上來的只有簡單的饅頭包子。
「啥情況?」
關羽長想吃烤魚。
「上路了再說吧。」
小喜子拒絕回答。
關老爺摸著鼻子忍了,媳婦帶出來的丫頭也是真有個性!
等大家收拾完畢,騎馬的騎馬,坐車的坐車,走出了海賊的營寨。阿盛才跟關羽長說道:
「他們扔了東西進海里,不幹凈。」
小喜子坐在車頭皺眉,她都不想提,她跟阿盛起早張羅,就看沙灘上有屍體。
問了才知道昨天李大當家去處理二當家的人,完事都扔海里了。綁的石頭可能是鬆了,就有一具沖了上來。
小喜子慶幸的是昨晚吃的東西是早他們一步捉的,要不然隔夜飯都要吐出來了。
「造孽啊!
車裡的榮老爺子秒懂,然後懊惱地說道。
「不該殺?」
邊上騎馬的四郎好奇,按青黛的說法,老爺子可不是個善茬。
「那有什麼不該的,就是浪費,我買到了好多藥材,想試試功效,活人最好。
我年輕那會,我師傅都是找等著秋後砍頭的死囚。
我沒那個本事,愛得罪人,這條線就斷了,好多方子想出來,沒試過。
最初見夫人那次,夫人說起的麻沸散,琢磨很久了,還有醫術里說的縫合什麼的,就差有人試藥了。
昨天就是忘記這事,要不然留幾個身強體壯的下來,夠我試很久了,白白殺了,暴殄天物!」
榮老爺子懊惱極了,就一句話的事,偏偏給忘記了,這太耽誤事了。
「沒事,他們肯定不止這些人,應該還有出海了沒回來的,到時候讓大當家留下一批窮凶極惡的就好了。
潘美那邊也有吧,老爺子要用,讓他們送過來?」
關羽長安慰榮老爺子道。
他們的對話並沒有遮著掩著。
也騎著自己的馬跟大家一起,慢悠悠的往前走的李大當家,瑟瑟發抖。。。。
【小科普:中醫的外科,殷商時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外科病名的記載。而中醫的沒落始於1822年,清詔令——太醫院針灸一科,著永遠停止。其餘就不表了。幾千年的發展,百年時間,幾乎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