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妥協
蕭懿在下方喊道:「陛下,皇權不容辱,皇威不容踐踏啊。」
「此賊子自恃修為高,便敢擅闖皇宮,要挾陛下為陳玉顏翻案。」
「倘若天下武人皆效仿此人,那這天下豈不是亂了套。」
「陛下,此先例萬不能開。」
朱閔斜瞥了一眼面前暫時停滯不動,懸空的飛劍,不自覺的喉嚨微動。
周遭眾御林軍,以及影衛,全都嚴陣以待,手按刀柄,只等皇上一聲令下,便一擁而上。
只是,遲遲沒能等到命令的下達。
「皇后,當年之事,事後大理寺寺卿很快查明了案情經過,陳將軍乃慷慨赴死,根本沒有投敵叛國。」
「奏章都擺在了朕的房公案上,朕也看過。」
「只是當年便礙於皇家臉面不可辱七個字,致忠烈為國捐軀的陳將軍含冤莫白。」
「皇后,你覺得為了這七個字,讓陳家後人寒心,讓天下人罵我是個昏君,就真的對了?」
「皇后,從一開始我們就錯了。」
「正如林閣主所說,錯了就要認,錯了就要改,沒有什麼臉面不臉面的。」
「皇室要臉面,那被冤枉多年,明明戰死沙場,卻被誣陷投敵叛國的陳將軍冤枉不冤枉?」
這一刻,朱閔看似什麼都想通了一般,真覺得當年的所作所為,是他做錯了,該把錯誤糾正過來。
然只有真正懂得帝王心思的人才知道,他那哪是意識到錯誤,而是形勢比人強,該低頭先低頭。
蕭懿嘴巴微微張了張,想說什麼,卻又沒有說。
她的目光,在那座巨大的煉丹爐上游弋了一瞬,很快又收回。
蕭懿突然開始往後退,目光驟然間變得冷冽起來。
她一邊走一邊道:「眾將士聽令。賊子林立,膽敢私闖禁宮,要挾皇上,犯上作亂。」
「本宮以執政王的身份,命爾等將此賊子,就地格殺,以儆效尤。」
御林軍統領王羽,因為已經被劍氣震暈的緣故。
所以御林軍這些人,並沒有一個主心骨拿主意。
時下皇上朱閔,還被林立的飛劍指著,所以大家投鼠忌器的厲害。
此時皇后蕭懿,直接發號施令,讓他們將林立就地格殺。
御林軍眾人卻是沒有動手,而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知所措。
這時候,站在後方,六大司監軍中的兩位將軍,其中一人站出來說道:「還等什麼,此賊子不過是用皇上要挾我等,他哪裡敢真對皇上不利,否則天下之大,難有他容身之地,爾等還不隨我速速殺敵。」
他說罷,便揮舞刀劍,第一個朝向林立所在處衝去。
他的手下見狀,一個個緊隨其後。
有他的帶頭,周遭的御林軍和影衛,也開始一窩蜂的向那個年輕人殺去。
林立一臉戲謔的看著這一幕,扭頭與高台上的朱閔說道:「看來你的皇后,是要置你的生死於不顧,或者是要取而代之。」
朱閔聞言,臉色難看至極,他如何看不出來蕭懿的想法。
林立說罷,乍然收回長劍。
劍在手中,他二話不說,對著周遭一劍斬去。
無邊劍氣,頓時化為匹練,橫掃天地。
下一刻,天籟俱靜。
至少有千人隊伍,在林立這一劍之下,轟然倒地。
後面的人,被這一劍之威,震撼的無以復加,再不敢輕舉妄動。
而蕭懿,不知是被林立有意漏掉,還是有其他保命手段。
此刻孤零零地站在一片屍體中央,頭髮凌亂披散,鳳服襤褸,看上去有些狼狽,但她的表情依然鎮定。
高台上,朱閔忽然開口說道:「都退出去,凡抗命者,誅九族。」
朱閔畢竟是皇帝,帝威猶在。儘管已經多年不主理朝政,可是那帝王的威嚴,還是不曾損耗半點。
之前因為一心痴迷長生,故而帝位權威看上去不顯,此刻因為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帝王本色再度回歸。
「是,陛下。」
在場的將士齊聲高喊,然後相繼退出大殿。
就當站在最前面的六大司監軍將軍們也要退出去的時候,朱閔這時候又道:「關河、陶開,拿下鐘虎,聽候發落。」
他口中的鐘虎,便是剛才不顧他安危,在皇后蕭懿下命令后,第一個跳出來,說是要就地格殺林立,然後帶頭下場的那個司監將軍。
皇后蕭懿這些年以後宮之主的身份代理朝政,朱閔沒有想到,她在朝中的滲入竟然已經這麼深,快到了一呼百應的程度。
今日若不是這場變故,他還不知道,他滿以為朱氏王朝的江山永固,一直牢牢握在他手中。
結果不知何時,已然漏風,甚至要一分為二。
「是,陛下。」
被朱閔點明的兩位司監將軍,聞言二話不說,直接將鍾虎卸刀拿下。
被擒拿的鐘虎,臉色大變,他看向蕭皇后,眼中滿是求助之意。
然而蕭懿看也不看他,轉身就要往外走。
朱閔喊道:「皇后,你也先別急著走。」
「畢竟林閣主所要求之事,摻合了蕭家的家事,你也留下來聽聽。」
蕭懿回頭,再度恢復那副母儀天下的姿態,輕輕一笑:「陛下有命,妾身莫敢不從。」
這二人說話間,眼中沒有一絲作為夫妻,該有的情感在其中,像是面對一個陌生人一般。
眾人悉數離開后,長生殿內餘下之人不超過十人。
有天下武學第一人的林立,有皇帝朱閔,有皇后蕭懿,有方士曹罡,還有三名司監將軍,以及陳玉顏。
外面的人,不知道裡面發生了什麼,談了什麼。
只知道那一天過後,午門前,數百位原本被陛下以禮相待的方士與術士,盡皆被斬首。
皇帝朱閔親政,下達的第一條命令是廢后,天下嘩然。
第二件事,皇帝親自將雁南關舊案翻出,並為之翻案,賜下陳將軍謚號「忠」和「勇」。
史記聞,農曆十一月十號,朱氏王朝驚變,撰史官不允記載。
卻民間有野史相傳於百姓之口,說是有一人,以一人之力扭轉聖聽,以一己之戰力,一劍霜寒十四州,陛下怕,故妥協。
同日,世間不聞的舉霞飛升之事,似在京城隱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