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百官開印,定國策
在古代,若是論哪個方法來錢快,那一定是抄家滅族。
目前需要清算的有八大晉賞、宗室和江南財閥,以及勛貴富商。
雖然來錢快,但終究有用完的時候,所以還是要有源源不斷的進項才行。
但現階段只能抄一波了。
過了上元節,雖然還沒有到開印的時刻,各級衙門的官吏們也都陸陸續續的開始進入衙門處理放假期間積壓的公務了。
新年新氣象,這種現象崇禎也很滿意。
到了正月十九早上,午門外,等候上朝的大臣們個個喜笑顏開。
「李大人,您這年過的好呀!」
「托您老兄的福,過的還不錯!」
「李大人,您這話說錯了,不是托我的,是托陛下的福,您抽中的八百八十兩白銀,那是陛下的恩賜!」
「對、對,是陛下的恩賜!」
「李大人,你們兵部的計劃做好了嗎?」
「孫閣老,您四位放假了還在值守,當真是我等楷模!」
「肅靜!」
督察院左都御史張廷登看了看天色,低喝了一聲。
剛剛還在相互道賀的群臣瞬間安靜了下來,隨後快步走向自己的位置,迅速的整理著衣冠。
當張廷登的眼神從群臣身上掠過時,眾人心中一緊。
他們可是聽見過小道消息,年終三個月的臘賜考核,有平日里的禮節部分。
若是在這個上面被抓住了,那可就太坑了。
又是一刻多鐘后,午門上鐘鼓響起,緊接著鐘聲也響起,同一時間,午門兩邊的左、右掖門開啟。
內閣首輔孫承宗帶著文官由左掖門進入,英國公張維賢帶著武官由右掖門進入。
又是一系列的操作后,崇禎才進入了皇極殿,群臣行禮。
「諸位愛卿,有本啟奏,五本退朝!」
崇禎說完,靜靜的看著群臣。
群臣皆是沒有動,新年的一次朝會,大家都很是默契的選擇不上奏。
既是給皇帝一個好心情,也是迷信第一次超會沒事,今年整體都安寧一些。
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崇禎自然是知道的,便道:「那朕就說幾句吧。」
「新年新氣象,你們也不用拍朕的馬屁、揣摩朕的心思,更不用阿諛奉承上級,
只要你們盡心儘力做事,朕都能看到,做的好,加官、進爵、厚祿一樣不少,
但若是渾水摸魚,得過且過,朕勸你們早做打算,免得到時候掉了腦袋。」
「朕自登基以來所作所為就能看出來,朕喜歡直來直去。」
崇禎說著,也在打量著朝臣的臉色,絕大部分人都是面帶喜色的,這種方式是他們最喜歡的。
「行了,今日早朝就先到這裡,張廷登,你負責主持百官開印儀式。」
「內閣、六部尚書、英國公、忠貞侯、孫傳庭、宋應星、畢懋康、徐光啟、孫元化留下。」
待眾臣慢慢退出皇極殿內,崇禎淡淡:「走吧,到文華殿,朕有事同諸位商議。」
眾人皆是一愣,文華殿是皇帝經筵的地方,自皇帝登基以來,可從未開過經筵。
難道皇帝現在想開經筵了?
但轉念一想也不對,若是開經筵,這留下的人也不對
既然不是經筵,就說明一定是大事情。
等文華殿後,崇禎坐下后,看著眾人:「都坐吧!」
眾人都是識禮之人,該坐哪個位置很是清楚。
看著坐下的眾人,這些人都算是實幹的人,也算是自己的心腹之人了。
「大伴!」
崇禎喊了一句,王承恩立刻將準備好的五年計劃發給了眾人,這是王承恩抄錄的。
眾人很是好奇的打開,「大明崇禎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映入眾人眼帘。
接下來的內容,讓眾人紛紛倒吸了一口涼氣,看著崇禎的眼神滿是驚訝。
「都先看完了再說!」
崇禎淡淡的說了一句,隨後整個文華殿內就只有翻紙張的聲音。
看完之後的眾人,皆是精神一震,眼中滿是鬥志。
「諸位,咱們先說說第一項吧,這是實施所有計劃的基礎,若是沒有震懾力,再多的想法都是空談。」
崇禎說完,眾人看向了徐光啟,以前的火器是兵仗局和軍器局負責。
現在兩局都併入了大明火器研究院,這第一項火炮的任務自然是由他們負責了。
徐光啟沉思了一下:「陛下,上次陛下提出了鐵模的事情,臣等也一直在研究和試驗,目前已經有些端倪了,
若是一切順利,估計再有六七個月就有結果了,到時候鑄炮就簡單了,效率和質量都會大大的提高。
如果工部的鐵和戶部的銀子能供應,這五年計劃的第一項是可以完成的。」
不待崇禎問,徐光啟繼續道:「為了確保進度,臣建議分兩步走,一是繼續研究鐵模,二是繼續以泥模鑄炮,但要嚴加控制品質,
若是鐵模沒有研究出來,也不至於耽誤了進度,
若是研究出來了,那就將泥模的給回爐重鑄了,無非是浪費了一些時間。」
崇禎點了點頭,又看向其它臣:「諸位有不同意見嗎?都可以說說,
今天議事事關大明未來的發展,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說,朕恕爾等無罪。」
李國普遲疑了一下,沉聲道:「陛下,臣有疑惑,紅夷大炮威力很強,但因為笨重只能攻城用,野戰的機動性差了很多,
寧遠城就那麼大,兩千門是不是太多了一些,而且折算下來需要近三百萬兩白銀,這……」
「遠遠不夠!」
崇禎吐出一句,隨即指著一邊掛著的地圖:「你們看看大明有多長的海岸線?又有多少沿海而建立的縣城?
我們面對的不止是倭寇,還有類似荷蘭、西班牙等等這樣的海外的敵人,
這些沿海的縣城都可能是他們登陸的地方,
除去遼東需要的,其他八邊也都需要,還有水師戰船等等,
兩千門看著多,實際上每個地方分不到多少的。」
眾人又是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皇帝這想法太過於超前了,憂患意識更強。
但以他們的眼光來看,皇帝說的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