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章 遷移程序,確定時間
「諸位愛卿先不要問,問了朕也不會說,不過你們可以放出消息!」
我去……
聽著皇帝的話,群臣齊齊在心中爆了粗口。
皇帝是真會玩,徹底的將他們的好奇心給吊起來了,欲罷不能。
他們搞不清皇帝這個殺手鐧到底是什麼,到底是故意這麼說還是真有這種手段。
「行了,遷移範圍就這麼定了,戶部掌管魚鱗冊、工部掌管天下工匠、禮部掌管天下讀書人,遷移範圍和百姓就由三部共同完成!」
「臣等領旨!」
戶部尚書畢自嚴、工部尚書范景文、禮部尚書劉宗周三人齊齊回應。
商議到這裡,就差最後一步的遷移時間了。
想到這裡,崇禎便向群臣問出了這個問題。
依舊是戶部尚書畢自嚴第一個出班,也能理解,畢竟遷移這事兒都是戶部負責。
「陛下,遷移時間決定了大明徹底掌控中南半島的時間,以及同化的時間,能早一天算一天,但這裡面涉及到很多事情,大致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中南半島三十餘座大城的選址,大城的選址涉及到百姓遷移的目的地、路程遠近等等;
第二步,劃定遷移區域、報名人數夠不夠,人數不夠那就得繼續調整。
民間老話說的好一隻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趕,遷移百姓也是,遷移一百和五百沒什麼太大區別,自然是一次性搞定是做好的;
第三步,人數夠了的情況下,規劃詳細的遷移路線、停靠休息點,每天走多少里、什麼時間到達,給百姓一個準確時間,未知的才是最可怕的。
第四步,根據規劃好的路線調撥安家費、沿途所需糧草、陸路所需馬車、水路所需船隻以及沿途護送兵力等等。
這一點關係到百姓的吃喝拉撒,你不能等到人到了補給沒到,餓著肚子前進,百姓有沒有怨言不好說,但這不靠譜的事情會降低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補給中最重要的是藥品,濕熱的環境容易出現濕疹、風寒或風邪、滯下等等,必須的及時治理。
數千里的遷移,東一點不靠譜、西一點不信任,慢慢的積累起來很容易出問題的。
第五步,大隊人馬到達總目的地、然後開始朝著四周分散;
這五步中,第一步若是確定不下來,那後面的就要跟著變化,牽一髮動全身。」
「除了這五步外,我們還要準備百姓所需農具、百姓建房所需材料等等,總不能百姓到了,開始要耕種了,結果沒有合適的農具,白白錯過播種時間。
百姓耕種的鋤頭、鐵鍬等等可以攜帶原有的,一輛四輪大車就能裝數百把,可代耕、取水車、風谷車、禾戽(hehu)、篩子、簸箕等等大件的都只能在那邊領取。
乃至於說鍋碗瓢盆等等都需要安排工匠提前去那邊製作,安排工匠這些都需要協調。」
「除此之外,更重要一點,那就是遷移地是否安全,這是百姓遷移的信心所在,畢竟誰也不想去一個滿是匪患、排外、容易丟掉性命的地方。」
……
畢自嚴自顧自說,一條又一條,環環相扣,有理有據。
群臣聽得連連點頭,幾乎是滴水不漏了。
崇禎也不催促,就這麼足足聽了大半刻鐘的時間后,畢自嚴突然就停止了。
「中南半島的雨季是每年的六月到十月,而旱季則是每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五月份。雨季期間,降水量大且集中。
南掌和真臘的雨季較短,只有四五個月,而暹羅南部則有八個月的時間是雨季。」
「我大明無論是南方的廣東、福建,還是北方山東、河南等地,旱季和雨季雖然時間長短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夏天雨水多、冬天雨水多,雨水多集中到四到九月,而旱季則是集中在十到三月。」
「綜上所述,臣建議大明境內遷移時間從明年九月份開始,也就是崇禎七年九月份。
一是這個時候秋收差不多結束了,開始進入旱季,從遷移地到沿海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天氣很適合。
二是秋冬是西北風,商船、戰船可以藉助風力南下。
三是有一年多的時間我們用來打造蒸汽機戰船,爭取縮短遷移時間。
四是中南半島的清理、各項物資的準備和調撥等等都需要時間來準備。
以上是臣的一些想法,請陛下聖裁!」
「嗯!」
崇禎點了點頭,看著群臣:「諸位愛卿可還有想法?」
「陛下,畢尚書所講滴水不漏,有理有據,臣以為可行!」
「陛下,畢尚書已經將該考慮的都考慮了,時間上臣以為可行。」
「陛下,雖然還有一年的時間,但各項準備都充滿不確定性,時間久點也能準備充分點。」
「陛下,臣贊同畢尚書所建議的時間!」
「臣附議!」
「臣附議!」
……
「袁愛卿,你的想法呢?」
聽著皇帝的詢問,袁可立出班:「陛下,遷移百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同化諸國百姓,耕種倒是其次,晚一點也無妨。
陝西大旱雖然持續但目前還能堅持且有儲糧準備三年內問題不大的,無論是運河還是大災所需糧食,只要大軍駐紮中南半島,糧食都不缺的。
另外,臣建議,還地於民等到明年遷移之後一起實施,在這之前的一年中,朝廷收取百姓耕地產出的三成,三成相對諸國百姓之前的稅收已經很少了,他們不會拒絕的。
這也算是同化之前的最後一次利用了,非常時期行非常規手段!
從這三點來看,臣以為畢尚書的提出的時間剛剛好,請陛下聖裁!」
咚……咚……
崇禎沒有立刻回應,而是手指輕輕的敲打著扶手,眉頭微皺。
這不幾十上百人的移民,而是數百萬之多,整個華夏歷史數千年來四次大移民,全都是百姓自行遷移。
即便是大明開國的遷移,那也只是官府下達詔令,給出辦理『憑照川資』的地點和時間後由百姓自行選擇路線遷移。
所以,這次由朝廷組織的遷移是沒法藉助前人經驗或者能借鑒的經驗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