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博弈,遼東軍閥
「義州城古原街廣聚軒酒樓,那是臣的產業,陛下差人攜帶臣的親筆書信和隨身信物去見掌柜的,他知道怎麼做!」
毛文龍說著,從袖口取出一封信和一塊鐵片呈了上去。
貼身護衛的方家立刻將兩樣東西轉呈給了崇禎,崇禎接過後先是翻看了一下甲片,像是鎧甲上的護心鏡。
但卻是殘破的,且上面有數道刀痕。
只是看著甲片,就知道這個甲片與毛文龍以及他口中的那個酒樓的掌柜的之間是有故事的。
但現在不是他好奇的時候。
崇禎將甲片放在了桌子上,又拿出信封中的東西,是一封信,上面只有取貨兩個字,下面是毛文龍的總兵印。
另一張紙就複雜了,上面有一行字,字上有多枚不同顏色的印章,但都被裁成了兩半,很像是在後世看到的銀票的存根。
甲片,書信,存根,前兩者找高手倒是好仿造。
可存根這玩意,不知道這一行被拆分的字是什麼,自然也就無法造假了。
而且這印章顏色也與平日的有些不同,調起來也難,因為書寫時間不同,最終呈現的顏色也不同。
搞不好毛文龍還在上面用藥水什麼的浸泡過等等。
反正三者只要有一樣對不上,那就肯定得不到昭顯世子,單從這一方面就能看出毛文龍的防備了。
更奸詐的是,昭顯世子竟然被他藏在義州城內。
義州城是哪裡?鴨綠江邊第一城,建奴聯軍佔據的地方。
正是印證了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句話。
將信物收起來后,崇禎看著毛文龍:「你就不怕朕找到昭顯世子后反悔?或者等以後暗中找機會弄死你?」
「怕,但能多活一日便活一日!」
「行了,你去吧,朕不希望朝鮮出亂子,也不希望有任何的風言風語。」
「臣明白!」
聽著皇帝的話,毛文龍眼中閃過一絲喜色,隨即行禮后,起身離去。
看著離去的毛文龍,崇禎看著一邊滿頭大汗的李若漣,低聲道:「李若漣,此事你親自去一趟,越少知道越好,速度要快!」
「臣遵旨!」
李若漣立刻退出大堂。
崇禎輕輕的嘆了口氣,他現在是徹底的明白了後世那些網上議論紛紛的、證據確鑿的奇葩事。
有些地方高層不僅沒有出手嚴肅處理,竟然還捂著蓋著,搞一些不疼不癢的處理來糊弄世人了。
想必都是如自己這般,被抓住『把柄』了。
至於說事後殺了毛文龍,這事更不可行。
毛文龍能事先將昭顯世子藏起來,還弄了這麼保密的提取流程,誰知道會不會搞了一個自己死後有人將此事爆出來?
似乎是看出皇帝的糾結,袁可立低聲道:「陛下,治國理政本就是多方之間的博弈,無非是誰掌控主動權罷了。
毛文龍和東江諸將的處理,臣以為算是達到了預期的。」
「朕知道!」
崇禎點了點頭,而後又道:「毛文龍和東江眾將都處理了,遼西諸將卻是個麻煩事!」
這回連袁可立都沉默了,臉上滿是凝重之色。
整個遼東之地有三大軍閥,李家、祖家、毛家。
李家就是李成梁,嘉靖四十五年以生員襲職,任險山參將。
從嘉靖四十五年到萬曆十一年,李成梁在遼東經歷了數十仗,打的蒙古、女真等部節節敗退,更是兵壓建州。
為了表彰他的功勞,在廣寧建石坊褒獎,可謂是風頭無兩,東北鎮國柱石。
可惜隨著權勢的加重,他開始墮落了,奢侈無度,將遼東軍民之利全部攬入自己名下,擁兵自重,對建奴是擁兵觀望,最終讓建奴崛起。
身下九子,最差的都是副總兵,家丁數人都成了一城的軍事主官,可謂是有名無實的東北王了。
遼東虎將,遼東第一悍匪,東北王等等名頭在民間傳的沸沸揚揚的。
但隨著建奴的崛起和蒙古諸部的侵犯,以及萬曆皇帝的有意主導下,李家最終迅速的衰敗了。
而後就是毛文龍的毛家了,其直系不多,都是義子義孫。
都是靠權、利捆綁在一起,這種捆綁方式可以說是最重要又最不靠譜的。
真要到了緊要關頭,估計也是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歷史上毛文龍死後,皮島那可謂是瞬間分崩離析,一個替他報仇的都沒有。
而相對於這兩個軍閥,祖家才是目前最頭疼的人物。
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話在祖家展現的淋漓盡致。
祖大壽的爺爺、父親都是大明總兵,出身將門。
如今的祖家雖然沒有總兵一級,甚至最高也只是副總兵的祖大壽,但架不住祖家子弟眾多。
祖大壽有親兄弟三人,堂兄弟更多,兒子五人,侄兒更是數十人,各個都是軍中的高級將領。
袁崇煥為什麼能在遼西立足?真的是因為他的能力和朝廷的支撐嗎?
有肯定是有,但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祖家的支持,或者說權與力之間的交易,以祖家眾人掌控遼西。
除了軍中的力量,祖家與遼西的商賈世家、官紳聯姻,關係錯綜複雜,那是真正的牽一髮而動全身。
從後世而來的崇禎,自然知道祖家眾將在袁崇煥死後的選擇。
《貳臣傳》中祖家有五個上榜,《逆臣傳》中也有一個,
正所謂: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複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裡外不是人。
如果只是背叛,崇禎倒也懶得收拾,也不怕他們鬧騰。
可問題祖大壽還有一個外甥,名叫吳三桂。
這貨打開了山海關,將建奴放進了關內。
史上說什麼衝冠一怒為紅顏、自身政治考量等等,但身為大明臣子,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
雖然說現在的吳三桂才十來歲,還啥都不是,但一想到開山海關,崇禎眼中就恨不得弄死他!
現在是怎麼清算,什麼時候清算,清算到什麼地步,這些都需要考慮。
尤其是如今遼東重新歸入大明,亟待恢復民生的時刻,更要小心。
想了想后,袁可立低聲道:「陛下,臣以為對祖家我們有兩條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