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戲曲不簡單
公社或者大隊的宣傳隊演出,只有在農閑時間才有。可以說是我們文化大餐了。
隊員都是以知青中有文藝特長為主,加上村裡的青年男女組成。
農閑時候排練、演出,有工分補助,年輕人哪個不想加入?家長也支持啊!但是,出身不好,沒有資格參加。
山鄉人會打鑼鼓、吹笛子、拉胡琴的多。多數是曾經是民間吹鼓手,鄰里相傳學習的吧!他們沒有樂譜,聽幾遍樂曲就可以吹拉;你前面唱他後面就可以,拉出來,見他們輕鬆勁兒,好像個個都是音樂大師。
冬季農閑時間很長,在沒有興修水利任務后。少許活計是不要大家都上,於是乎宣傳隊就是脫產專門的排練、表演了。
鑼鼓「咚里個嗆」,二胡「咯噫呀咁」,就在我們隊汪家莊,那個官塘拐小莊子。宣傳隊日夜就排練起來。飯菜由大隊安排,燒飯柴有「四類分子」派送。
我們小孩兒沒事白天就泡在那裡。看熱鬧,偶爾也學舌一二。
歌曲舞蹈排練,比較容易學。《BJ升起不落的太陽》、《大海航行靠舵手》、《東方紅》、《阿瓦人民唱新歌》、《我愛BJ天安門》等,演員沒排練完,我們小孩都學會唱了,舞蹈動作模仿倒不咋滴。
樣板戲排演,情節長,段子多。沒那麼好學,我們小孩只學一些唱段。像《渾身是膽雄赳赳》:
「媽!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赳。鳩山設宴和我交朋友。千杯萬盞會應酬,時令不好風雪來得驟,媽要把冷暖時刻記心頭。小鐵梅出門賣貨看氣候,來往賬目要記熟,睏倦時留神門戶防野狗,煩悶時等候喜鵲唱枝頭,家中的事兒你奔走,要與奶奶分憂愁。」
全段唱全的沒幾個,大多數胡亂哼上一二句。
演出要搭台的,台兩邊掛上明亮的氣油燈。
節目開始前,紅布幕布徐徐拉開。有報幕的:「下個節目演出的是歌舞《阿瓦人民唱新歌》。請欣賞!」
隨後音樂響起,七八個女青年,裝著戲裝,邊唱邊舞。
「村村寨寨嗨!打起鼓,敲起鑼。阿瓦唱新歌…」
每個節目完,又要報幕,在開始。
樣板戲一幕很長,演員可記不住所有台詞,在拉起的幕布角落,藏一名「提詞」的人,關鍵時候,小聲提醒唱詞。當然,多數觀眾是不知道內情,以為這些業餘演員好厲害,大段唱詞一點不錯。
我喜歡那些明快的歌詞;更喜歡樣板戲,激昂唱詞、嘹亮婉轉的唱腔;敬仰主人翁英雄主義精神。
為天下人求解放,民主自由,沒有剝削壓迫。不正是千百年來,人民的追求!
聽老人們講,過去唱大戲,要拜四方神聖,否則容易招災惹禍。說古戲多數是苦情戲吸引觀眾,戲名有《薛鳳英》、《梁山伯與祝英台》等。舊戲都是我們六安地方戲廬劇。現在還有很多人酷愛此劇。我這一代從小沒聽過,覺得那哭巴巴的調子,引不起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