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江寧侯國
「號外,號外,江寧侯片言折服洋人。看小說最快更新)洋兄弟主動出面驅逐滿清官吏,將松江府雙手奉還天國!」
……
早晨的街頭,許多報童奔跑叫嚷,在推銷新發行不久的「天京時聞報」。這份報紙於年前創刊,採用活字印刷。目前由於各種問題,比如記者數量不足,印刷技術不過關,出版得極為緩慢。但好歹也是天國報業的先鋒了。
徐簡在文翰那裡得到彩頭,當然不會放過這個自我吹噓的好機會,於是報社全員開動,加班加點趕出了這期號外,除了記錄事情經過,適當介紹了一點英吉利國的情況,剩餘的當然就是為徐侯爺大吹大擂,講其如何英明神武王八氣洋溢,以至於四夷賓服,不動刀兵就拿下整個松江府地界,還接收了滿清的海關衙門。
國子監外,幾個官員模樣的攔住報童,買下了幾份報紙。在寒風之中,幾人匆匆瀏覽了一下,一人振奮道:「四夷歸心,聖朝果然有了君臨天下的氣象!」
另一人嘆氣道:「江海關是滿清的錢袋子,這一下子可比丟失半璧江山還要嚴重。滿清看來是真要完了!」
一個同伴斜睨了他一眼,不滿道:「獲吉兄嘆息一聲是何意思?難道還想為滿清惋惜不成!」
獲吉兄名為賈鍾麟,是滿清秀才出身。此科卻只考中三甲,弄得臉上無光。跟取在二甲以上的同年相比,心態差了好多。聽到同年劉慎隱含不善的反問,賈鍾麟卻只笑了一笑。
本科二甲裡面秀才出身者眾,三甲卻只有寥寥幾人。這個劉慎在前朝不過是個童生,院試屢戰屢敗,是個名符其實的「老童生」。賈鍾麟雖然只是江寧府學的「增補生員」,對劉慎這種童生也是不怎麼看得起的。但目前大家是三甲同年,沒必要把關係弄僵,所以賈鍾麟一直表現得姿態較高。但這種氣度看在劉慎眼裡,這個自卑心重的老童生只有更加不爽。有事沒事總要觸觸他的霉頭。
看到賈鍾麟隱含不屑的笑意,劉慎的怒火突突的上來。他正要加重火力,同年侯敦詩連忙勸阻道:「大家都是同年,在新朝正該相互扶持,可千萬不要鬧得生分了。此刻正有一個機會,要是操作得好了,你我恐怕很快就有官職到手,甚至飛黃騰達也不無可能!」
一聽到有官可做,劉慎立刻變了臉色,連忙改容道:「此話怎講,大雅兄可有依據!」
侯敦詩字大雅。他一笑道:「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且回到宿舍咱們再從長計議。」
國子監的宿舍里,侯敦詩將劉、賈兩人拉進門內,仔細關好了門,這才從容說道:「天國制度這門課,咱們新科進士全都細讀過。徐相爺受封江寧侯,這是有實封的顯爵,其實相當於滿清的鐵帽子王了。比鐵帽子王更厲害的,是聖朝侯爵有封地、有私軍。封地內,官吏任免全操在侯爵手中。除了封國必須通行天國政令,稅收要上解三分之二入國庫外,可以說,這個侯國完全比得上春秋時的列國諸侯了!」
劉慎一臉艷羨,眼放異光道:「所以說天朝制度真是偉大。要是有機會,我一定轉為武職帶兵打仗。要是僥倖立下大功,或許能有封侯的一天,那時候才叫不負平生哪!」
賈鍾麟嗤笑道:「慎之兄想帶兵也不難。只消申請以文改武,通過相府兵略及弓馬考試即可授職為國朝『兩司馬』,掌兵二十五人有奇,慎之兄何不一試?」
劉慎之冷笑道:「區區兩司馬怎會放在我的眼裡?我要改武職,至少也得弄個旅帥!手下兵太少,難立功不說,打起仗來很容易成為炮灰。大功未立先殉身可犯不著!」
賈鍾麟一臉鄙夷,正要繼續譏諷,侯敦詩一把拉住道:「兩位少鬥口。慎之兄說得也不錯,咱們堂堂進士,要是改武職才做個統兵二十餘口的兩司馬,一張臉往哪擱去?此刻卻有個機會,要是咱們應對得當,不論文職武職,皆可一飛衝天!」
這話說得賈鍾麟也來了興趣。考在三甲儘管鬱悶而丟臉,但如今太平天國氣勢已成,要他隨便放棄卻也是絕對不能的。好在科舉不過是官場起點,起跑線上一著不慎落後些許,後面還是有大把時間可以追趕的。所以一聽有後來居上的機會,賈鍾麟也打點起了精神。
見兩個同年屏息靜聽,侯敦讀面露得色。他將天京時聞報拍到桌上,沉聲說道:「天國顯貴,目前只有兩人享有實封。東王不必說了,如今可是攝政親王,實封江蘇一省。徐相爺受封松江全府。除此以外,即使是改封為西平侯的幼西王也還沒有劃定封地。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相要是操作不當,難免落人口實。所以咱們的機會也就來了。咱們目前還沒獲得實職任命,但已經有了官品,也有了上書言事的權力。要是咱們能為侯爺找個合適的借口,主動上書促成其接收松江府建成侯國,然後再設法消掉國朝其餘權貴也要得實封的後患,咱們的功勞可就大了!
徐相到時酬功,就算不能直接授予外朝高位,可是江寧侯國裡面,足足有五個縣、一個府的地方實缺。此外侯府乃是超品的諸侯官衙,府內尚有國相、長史、將軍、司馬等高品官職可以授予。侯府親軍編製足有兩個師五千餘人。以咱們助成『開國』的功勞,怎麼著也能在裡面弄到幾個實權的文武官職來乾乾吧。以獲吉兄的大才,不敢說國相,一個實授縣令總可得到吧。慎之兄弄個侯國的『中尉』之類武職,統兵五百也不算貪婪。安安穩穩歷練幾年後,從侯國再轉出來,到時至少也是師帥軍帥。以咱們相爺『侯國嫡系』的出身,只要還能撈著仗打,封伯封侯有何難哉!」
一番話說得兩人都是精神大振。賈鍾麟頻頻點頭道:「自秦以來,歷代都推行郡縣制,分封越來越趨於慎重。國朝有兩個實封已經足夠,我輩書生定要阻止後續之分封。侯爵可有封地,但只許收稅,不許再有臨土治民的權力。藩鎮林立,那實在是禍亂國家之道!所以此舉不光是謀身,同時也是謀國。這種義利兼得的好事,我輩能不賣命去促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