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國書
三叩九拜。
禮成。
酒過三巡。
李思傻樂。
「齊王,這等大喜大日子,何不賦詩一首?」
敬酒時,國子監祭酒,大學士沈知舉杯笑道。
這話一出頓時惹來眾人附和。
「詩詞暫時沒有,不過對子倒有了上闋,只可惜這下闋,總感覺對不好。」
「齊王還會對對子?不如將上闋上來聽聽。」
眾人頓時來了興趣。
「聽好了。」
李思笑著拱手,「上闋是:良言一句三冬暖。」
良言一句三冬暖?
沈知有些愕然。
這對子不是很容易嗎?
良言對惡語,三冬對六月,暖對寒。
「惡語傷人六月寒?」
旁桌代表父親林立出席的林子長脫口而出。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絕對,絕對啊,子長兄果然大才。」
李思撫掌大笑,上前擁著林子長肩膀,這才發現這桌上坐著的都是些年輕人,好幾人他還認識。
崔鎏、趙小雷、王世安、劉睿、歐陽觀海。
除了錢進來出海去了,當初的京都六惡,全都在此。
「所以說,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李思笑著舉起酒杯,「今日開懷,不如共飲此杯?」
趙小雷、歐陽觀海對視一眼,眼裡有著心虛。
要說流言誰傳的最凶,他們兩個與李思有過節的人自然排的上號。
「今後當同心協力,為我洛朝更好的明天...」
李思一口飲盡,杯底朝著眾人轉了一圈。
「說的好,敬洛朝更好的明天。」
崔鎏踢了趙小雷一腳,一口飲盡。
如夢初醒的趙小雷慌忙飲盡,又給自己滿上一杯,微微顫抖著手:「齊王大氣,學生羞愧,當自罰三杯。」
連著四杯杜康下肚,趙小雷的臉色陡然紅了起來。
歐陽觀海有樣學樣。
他酒量差點,四杯下肚,站都站不穩了。
「崔兄,改日得閑,記得帶世家的幾位到宮中尋我,有事相商。」
「諾!」
崔鎏等人大喜。
「果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尚書令慕文軒撫掌,朗聲笑道:「諸位,不如共飲?」
「共飲此杯。」
「共飲!」
武帝坐在首位,摩挲著手裡的琉璃杯,嘴角微微抽動。
這小子,整這麼一出,目的大概就在這句話里吧。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理是那麼個理,只可惜,世人只管自己置喙的歡快,他人死活又與他們何干。
不論多不情願,李思終究還是醉倒了。
被人送入新房時早已兩眼迷離。
自己的洞房花燭夜啊。
就這樣沒了。
翌日晌午醒來的李思,捶胸頓足。
「少爺醒了?」
一直守在門外的小蓮聽到動靜喊道。
「少奶奶呢?」
「宮裡一大早便來人請少奶奶入宮了,還交代說少爺醒來后也須儘快入宮。」
小蓮推門而入,將早已備好的洗漱盆子端了進來。
「聽說昨日北地八百里加急送了訊息入京。」
小蓮想起今日府內下人聽到的消息,想著宮裡派人傳少爺與少奶奶入宮,多半與此有關。
「八百里加急?看來北地戰事已起。」
李思按了按隱隱生疼的太陽穴,眉頭漸漸皺了起來。
……
含光殿。
輿圖。
赤峰關隘、秦州、承州上插著旗幟。
赤峰關以西一道划向西寧方向的箭頭上被打了個×。
武帝、筱柔、謝晚晴、筱宸、慕文軒、江應流幾人討論后,認為蠻國沒有理由千里跋涉趕往西寧與黎國合兵。
費時費力。
黎、蠻兩國勾結,各自突破關隘,突襲洛朝腹地,才是眾人最擔憂的事。
西寧方向尚無軍情消息。
讓眾人憂慮中稍稍有了安慰。
李思趕到含光殿時,江應流正拿著戶部賬冊,彙報錢糧數量。
「國庫有銀三百六十萬兩,各地義倉與常平倉數量充盈,合併計數,存糧超兩百萬石。」
武帝目光看向李思,示意他坐下后這才感慨地說道:「朕執政十七年來,國庫從未有如今這般豐盈過。」
這是洛朝對抗蠻國與黎國的底氣。
「所以說錢氏跌倒,洛朝吃飽。」
李思笑著說了句玩笑話。
實際上,民間早有這樣的說法。
而這,也是另外五個世家如今夾著尾巴低調行事的重要原因。
誰都不想成為第二個錢氏家族。
「蠻國兵發赤峰關,你有何看法?」
「兒臣對兵法一道並不熟悉。」
李思說完沉吟了片刻,「不過國與國的戰爭與其說是軍隊戰力的比拼,倒不如說是國力的比拼。」
畢竟冷兵器時代,哪怕強如蠻國、黎國的鐵騎,補給跟不上,國力跟不上,在洛朝廣袤的大地上,耗都能耗死你。
至於所謂的以戰養戰,多也用於奇兵或先鋒軍。
若真有哪個王國傾盡舉國兵力,想要搞什麼以戰養戰,那絕對是拿國運開玩笑。
「如今洛朝國庫豐盈,民心可用,這戰咱們耗得起。」
李思有聽筱柔說起過,洛朝軍隊戰力雖比不上黎國與蠻國,但勝在數量與堅城。
「但蠻國不會如我們所願。」
筱宸搖了搖頭。
「其實我覺得李思說的不無道理。」
筱柔出乎意料的竟然支持李思的觀點,不假思索地接道:
「若蠻國騎兵繞過關隘深入我腹地,雖說他們如今有了馬蹄鐵,但補給肯定跟不上,所謂孤軍必敗...我朝的每一座堅城都將成為他們的噩夢。」
「如果我是蠻國大汗,我會先拿下赤峰關,整固防禦后再兵發承州與秦州。」
李思指著輿圖說道。
「這樣最穩妥。」
「如果是之前的蠻國,的確會孤軍深入,採取劫掠式戰鬥以戰養戰。」
謝晚晴坐在一側已經想了許久,「大家別忘了,錢氏家主錢楓在蠻國。」
筱柔眉頭皺了起來。
李思則是朝謝晚晴豎起了拇指。
錢氏主要骨幹都投了蠻國。
千年世家的眼界以及對洛朝的了如指掌,這就是最大的變數。
李思養傷期間閑來無事,倒是與謝晚晴探討過這方面的可能。
「以錢楓那老狐狸的秉性,既然投了蠻國,定然會藉此次南下的機會做文章。」
慕文軒撫了撫山羊鬍,沉聲說道:「這是錢氏的投名狀,同時也是錢氏在蠻國立足最恰當的契機。」
「晚晴與慕愛卿的擔憂不無道理。但令朕憂慮的是,德親王與牧親王至今下落未明...」
武帝的話讓眾人心中驚悚。
難道他們還敢幫著外邦入侵洛朝不成?
「報...」
「進來。」
武帝與李思同時說道。
「陛下,齊王,諸位大人,黎國與蠻國遣人遞了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