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將軍誇寶劍功在殺人多

第431章 將軍誇寶劍功在殺人多

門房李四一時半會還沒反應過來,臉上狗仗人勢的囂張頓時凝固,顯得格外可笑。

緊跟著,李四看著那身大紅色的官袍,只覺得頭皮發麻。

——整個兵部衙門,穿著大紅色官袍的只有一個人。

那就是官居一品的新任樞密使李艾。

李四隻覺得脊背發涼,他兩腿發軟,尿水頓時把褲襠給淋濕了。

正在打人的程海措手不及,連忙跳開幾步。

在不遠處圍觀的士兵一陣哄堂大笑。

樞密使李艾氣得鼻子都歪了,他無奈的揮了揮手,兩名侍衛走過來將李四拖進了房間里,免得他在大門前丟人現眼。

定了定神,李艾晃了晃手裡的公文:「請問哪一位是程海將軍,哪一位是明岳大人?」

樞密使大人雖然在問話,但是目光已經不由自主的朝著明岳投了過來。

說起明岳這個人,現在帝都之內,當朝的文武官員都是有所耳聞。

他是皇帝的救命恩人,而且是好幾次的救命之恩。

他是朝廷的影子軍師,身上沒有官職,卻管理著大小事務,直接架空了兵部。

他是戰場上的無敵統帥,在絕境中反敗為勝,殺得二十多萬燕軍土崩瓦解。

可是,這個叫明岳的人,卻極少在帝都露面……

直到李艾收到這封由衛伯玉親筆書寫的書信。

書信是跟著公文一起送來的。

當樞密使大人打開好友衛伯玉親筆寫的書信,不禁被裡面的內容驚呆了。

書信中,衛伯玉用密密麻麻的五頁紙,細述了明岳如何擊敗燕軍的奇謀。

書信結尾,衛伯玉還寫了首詩:「幽燕雨後晴,邊塞夏先秋。千里逐窮寇,為解帝王憂。」

先前李艾一直沒出來,就是在看這封信。

看完這封信,李艾對明岳真是無比敬佩。

以前李艾對明岳的事情,當然有所耳聞。

只是這些事情,多半都是含糊其辭的傳聞。

而這一次,是李艾的老友衛伯玉,詳細為他述說了明岳的事情。

他水淹七軍,葬送了燕軍十萬精銳。

他困守孤城,擾亂敵軍,在絕境之中反敗為勝。

他果斷追擊,打得燕軍站不住腳,一路敗退千里。

於是李艾連忙帶領侍衛出來迎接。

樞密使大人的眼睛是雪亮的:那個傻大黑粗穿著甲胄的將軍,當然不會是明岳。

其他的士兵也是絕不可能是明岳。

只有那名穿著淡青色長袍的書生,才是大名鼎鼎的影子軍師了。

李艾心中暗暗佩服。

這樣有功於國的人,卻不貪圖功名利祿,實屬難得。

李艾彎腰行禮,目光卻不由自主的落到了明岳腰間的長劍之上。

帝都的名門公子,都以習武為恥。

而明岳的腰間卻懸挂了一柄兩尺多長的劍。

寶劍沒有什麼裝飾,劍柄上乾涸的血跡已經滲入布條。

斑斑血痕提醒著樞密使大人,這柄劍可不是用來裝飾的。

這是殺人的兇器。

明岳向樞密使大人拱手回禮:「見過樞密使大人。」

李艾微笑著點點頭:「走,咱們進去說話。」

說著,李艾向身邊的下屬說了幾句,讓一位樞密院主事去安排程海的公司,然後準備帶明岳進入樞密院。

樞密院依然是在兵部衙門舊址,這裡的擺設大多是平平淡淡的實用型傢具,所以沒有太多的浮華奢靡,而是樸實中帶著厚重的軍伍氣息。

李樞密使在前面走,明岳在背後不疾不徐的跟著,一路朝著節堂走去。

路上看見兩人的樞密院小吏和衛兵,連忙站在路邊行禮,神情恭敬中帶著幾分驚奇。

李艾不理會那些兵部官員,他把明岳一直帶到自己處理公務的節堂,然後讓明岳坐下,他自己,則坐在明岳的身邊。

進來端茶的僕人看到這一幕頗為驚奇。

李艾沒有坐在自己寬大的公案前,而是和明岳肩並肩坐著,顯然是以平等的姿態接待客人了。

寒暄幾句之後,李艾笑著說道:「先生此次北伐辛苦了,明天我就把各位的功績上報給陛下,到時候陛下論功行賞,先生必然能夠封侯拜相。」

明岳微微一笑:「在下不想以殺人的功勞,去擔任朝廷的職務,在戰場上,我和同袍們曾經用劍去戰鬥,但不是為了權利和官職,而是為了創造讓人們幸福生活的新時代……將軍誇寶劍,功在殺人多,這種事情非我所願。」

李艾啞然,他皺著眉頭說道:「可是先生如果入仕,能做的事情豈不是更多?」

明岳笑了起來:「李大人,陳友方屍骨未寒,難道您就已經忘了前車之鑒嗎?」

李艾只覺得彷彿有桶冰水當頭淋了下來。

自從擔任樞密使以後,李艾頗有點大權在握的感覺。

這個新成立的樞密院,雖然不能直接調動軍隊,但是與皇帝的關係卻極為親信,儼然是陛下的左膀右臂。

李擴甚至還給他在皇宮裡準備了一個小房間,如果李艾忙得太晚,便在宮中連夜處理公務,晚上就在宮中留宿。

而明岳的話,頓時一語驚醒夢中人。

陳友方是怎麼死的,帝都中的人眾說紛紜。

作為朝廷的一品大員,李艾可以確定兩件事:

第一,陳友方「病逝」之前,已經和皇帝頗為疏遠,抱病在家中休養了半個月。

第二,陳友方暴斃之前的那個白天,皇帝確實派人給陳友方送了些禮物,其中包括補藥。

想到陳友方的死,這些天意氣風發的李艾頓時驚恐起來,拿著茶杯的手開始瑟瑟發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劍歌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劍歌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431章 將軍誇寶劍功在殺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