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武清伯李偉
「我重生到紫禁城一個多月,還沒有和姥爺李偉見上一面,我到母后那裡去看看吧,說不定還能遇上他呢!」
今日是二月初五,非視朝之日,天剛亮之時,萬曆帝就去了母后和仁聖皇太后那裡問過安,「再去一次又何妨?母子多親近也是好事。」
話說萬曆帝即位后,上嫡母尊號為「仁聖皇太后」,居慈慶宮;上生母尊號為「慈聖皇太后」,居慈寧宮。
兩宮並列,並無高低貴賤之分,「神宗孝事兩宮無間」。
其實,在趙銘的心裡,他更喜歡仁聖皇太后,她對自己沒有束縛。
原本根據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安排,萬曆帝逢三、六、九日視朝,其餘時間都要到文華殿講讀,但朱翊鈞已傳旨取消日講和經筵,每月除了六天時間上朝外,其餘時間都歸他自己支配,與以前相比,簡直爽歪歪。
如果不是每日清早都要去兩宮太后寢殿里問好,他在不上朝的日子,倒想睡個懶覺,但大明以孝治天下,不孝就是失德,會被那些文官們揪住不放的。
此時,趙銘已經來到母后所住的慈寧宮。
「鈞兒,你早上不是來請過安了嗎?有什麼事情要和母后商議?」慈聖皇太后雖文化程度不高,卻是個聰明的女人,她見兒子兩進慈寧宮,這一次不會是專程再來請安的。
自從上次,朱翊鈞搬出「後宮不得干政」的皇明祖訓,逼她搬出了乾清宮,母親關係一度降到冰點,但畢竟母子連心,哪有隔夜的仇。
李彩鳳早已想通了,兒子是大明天子,她也不可能管他一輩子,既然他要早日親政做名副其實的皇帝,她有什麼理由去阻攔呢?
她雖深居內宮,「高鬍子」被朱翊鈞親自迎回紫禁城的事情,她早就知道了。
內閣中,張居正和高拱這對冤家已形成了均衡之局,誰都不願意打破這種局面。
前些日子,小萬曆以雷霆手段,整肅內廷、布局外朝,就連被後世譽為「大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的張居正,都也不敢再把萬曆看成是十歲的孩童了,而是把他看成自己的幼主。
不然的話,他將重蹈前任首輔高拱的覆轍,皇帝曾多次暗中警告他不要拿他這個小皇帝不當回事。
張居正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要推行萬曆新政,必須有小皇帝的堅定支持,不然會一事無成。
李彩鳳在外朝失去了張居正這個強有力幫手,內廷中的大太監馮保又自身難保,不可能再來慈寧宮告密。
慈聖皇太后一下子失去了左膀右臂,在宮內再也掀不起什麼風浪,好在皇兒還算孝順,每日晨昏定省,禮節從未缺失。
不過,李彩鳳也發覺親生兒子似乎和仁聖皇太后更親近一些,反倒對她這個生母有些疏離。
李彩鳳正想著心事,朱翊鈞說道:「母后,兒子有些想念舅舅和姥爺,他們何日可進宮?」
慈聖皇太后心中一喜,看來鈞兒沒有忘記李家,沒有疏遠國戚的打算,笑道:「鈞兒,說來也巧,今日也到了你大舅爺和姥爺進宮的日子了。」
說曹操,曹操到。話聲剛落,就有小太監從門外疾步走來,跪在門口道:「太后,武清伯和國舅爺到了。」
「快請他們進來吧!」
不久,一個莊稼漢模樣的男子和一個公子哥從坤寧宮宮門口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很快,他們就進入了皇太后的寢殿。
兩人見了皇太后剛要裝模作樣地施禮,李彩鳳一把抓住老漢的手道:「爹,在女兒這裡就不必虛禮了。不過,鈞兒來了,你們君臣之禮還是免不了的。」
李偉很快發現了裡面的朱翊鈞,急忙拉著兒子李文全的手道:「痴兒,還不和我一起給皇帝行禮。」
趙銘如今正準備重用他們,怎麼能讓他們行禮呢?表面上是禮儀,實際上是內外有別,親近的人之間可免掉那些繁文縟節,端的是信任二字。
果然,李偉受寵若驚,笑道:「還是我外孫疼我,今日,皇上怎麼在坤寧宮?我記得今日的早安禮早已過了。」
趙銘道:「姥爺、大舅,我專程到母后這裡堵你們的,想不到運氣真好,竟然讓我碰上了。」
李偉不解地問道:「皇帝外孫,你堵我們,所謂何事?」
趙銘用稍帶撒嬌的口吻道:「孫兒就是想姥爺和舅舅了唄。」
這番話,趙銘故意是說給姥爺李偉聽的,他心理年齡早已是成年人,卻用孩童的口吻說話,他自己很反胃,不過,考慮到這算是一種策略,再說他身體確實與孩童無異,外人並不會覺得反常,他也就不那麼在意了。
李偉見外孫對他很是親近,心中也很高興,道:「今日進宮有點匆忙,也沒有帶什麼禮物給皇帝外孫,倒是我這個做姥爺的不是。」
趙銘道:「姥爺,禮物就不必了,外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怎麼能收您的禮物呢!」
此時,一直沒有言語的大舅李文全插話道:「皇帝真是好外甥,以後,我這個落魄舅舅全仰仗你了。」
趙銘心道:「這個舅舅才不是落魄呢,肥的流油,」見魚兒上鉤了,便順水推舟,說道:「大舅,我正有差事委任給你呢!」
李文全見小皇帝主動給他差遣,同樣受寵若驚,他的心裡一直認為皇家委派的差事肯定有油水可撈,再說自己的親外甥還能坑自己?
李文全道:「皇上委派臣什麼差事?」這時,他倒是識趣,趕忙換上了君臣的對白,不再用親戚之間的稱呼了。
趙銘道:「大舅,朕準備讓你掌管皇家禁衛軍,成為朕在京城裡最可靠的屏障。」
李文全不假思索地問道:「皇上,禁衛軍統領俸祿高嗎?」
趙銘對他的貪財好賄本性早已心知肚明,自然不會感到詫異,對其他臣子來說,他們可能覺得這份差事更多的是榮耀,而李文全首先想到的卻是銀子多不多。
趙銘笑道:「大舅,您就放心吧,俸祿每月二百兩,朕保證不會虧待您的。」
趙銘在前世,平時無聊的時候,喜歡上網瀏覽歷史論壇,他曾讀到一個帖子,一名歷史發燒友通過物價對比,算出了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差不多摺合軟妹幣六百六十。
那麼,二百兩銀子就相當於後世的十三萬兩千軟妹幣,在現代的話,絕對是高薪一族,高薪養廉,他李文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李文全謝恩道:「臣李文全,謝皇上隆恩。」
此時,趙銘卻正色道:「大舅,朕許你高官厚祿,就是怕你再貪墨朝廷的銀錢,你可明白?只要你全力以赴為朝廷辦差,朕也不會吝嗇,將從內帑再拿出來點銀子和古玩,額外賞賜你,但外甥醜話說在前頭,如果大舅膽敢剋扣禁衛軍將士的餉銀,朕絕不輕饒。」
趙銘這套恩威並施的手段很快就震懾住了富二代李文全,姥爺李偉卻不幹了,道:「好外孫,你給不成器的舅舅謀了好差事,也不能忘記你水深火熱中的姥爺啊!」
趙銘道:「姥爺,您年事已高,朕就不讓你摻和朝廷的事了,但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的虛職會給您一直保留,至於俸祿,朝廷一錢銀子都不會少你的。」
李偉哭喪著臉,向女兒李彩鳳叫苦道:「好女兒,你幫我向皇上求求情吧!我還年輕呢,身體也還利落,我覺得我還可為朝廷效勞五十年。」
李彩鳳自然忽略了老爹再活五十年的鬼話,但她也想給老爹在朝廷謀個正經體面的官職。
於是,她對皇兒朱翊鈞道:「鈞兒,你姥爺身體還算康健,你就讓他以勛貴的身份在朝廷發揮餘熱吧!」
趙銘拉著李彩鳳的玉手道:「母后,您錯怪皇兒了,我是想給姥爺一個天大的富貴!」
李偉聽到這話,差點沒有樂得暈過去,他忙道:「皇帝外孫啊,這可是你說的,天下人都說皇帝『金口玉言』,你可不能騙你姥爺沒文化啊!」
趙銘正色道:「姥爺,孫兒雖小,但作為大明皇帝,說出去的話自然是『一言九鼎』,至於何種富貴,您日後自然會明白。」
李偉問道:「皇帝外孫,到底是什麼富貴啊,能不能先透露一下,不然我回去都睡不著覺,硬是要琢磨這件事。」
趙銘也不再賣關子,道:「姥爺,就是皇家委派你做生意,而且是穩賺不賠的那種買賣。」
李偉興奮起來,問道:「皇上,到底是哪方面的買賣,你不會是想將皇莊交給我打理吧?」
趙銘被他一說,倒又生出新的想法,心道:「不如將皇莊也交給姥爺打理吧,與其讓宮內的太監中飽私囊,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讓李家得些實利。」
萬曆帝笑道:「姥爺,您這一說,朕倒想起來皇莊的事,現如今都是宮內的公公們打理,難保他們不上下其手,從皇莊撈些油水,不如以後就交給姥爺來打理,您每年只要給皇家繳納足額的收益,其餘都是你們李家的進貢,如何?」
李偉和李文全父子一聽,當真是喜從天降,今日到皇宮打秋風,原本沒有多大指望,想不到竟收穫意外之喜。
可他們哪裡知道,趙銘給他們定的上繳數額差不多等於皇家每年收益的百分之九十九,還有百分之一的銀錢算是他們的辛苦費。
即便如此,李偉一家還是會賺得缽滿盆滿,畢竟每年皇莊的實際收入高得驚人,要沒大小太監們上下其手,侵吞皇家進項,皇帝內帑錢糧會比現在多好多倍。
明朝內帑里的錢財屬於皇帝的私房錢,並不受戶部調配使用,不屬於國庫里的錢。
而國庫又稱外庫,其主要收入來源則是戶部管轄的太倉庫、工部管轄的節慎庫以及太僕寺管轄的常盈庫。
有時候,皇帝會動用自己的內帑里的錢財與寶物賞賜大臣,當然,遇上小氣的皇帝,他不願意用內帑所存的錢,而讓戶部拿錢出來,大臣們也是無可奈何,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天下所有的財富,只要皇帝想要,沒人敢不給,不過,那樣的話,皇帝肯定會背上與民爭利的罵名。
西周時期,厲王殘暴,將國人(平民)原本可自由利用的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禁止國人使用。
國人對此強烈不滿,怒罵譴責之聲不絕,後來,終於引發了國人暴動,憤怒的國人衝進王宮,厲王只得倉皇出逃。
但在大明,這種事情不太可能會發生,到了這個時代,皇權已大為加強,與周厲王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話說明朝各地都設有府庫用來囤積收來的稅賦,比如糧食、貨物或白銀,在各地徵收完賦稅之後,就需向兩京的大型倉庫輸送,這時就需要區分,哪些送入國庫,哪些運進皇帝私人的倉庫,也就是俗稱的「內帑」。
內帑的實體則是明朝設置的「內府十庫」,也有人將「天財庫」和「供用庫」算上,則變成「十二庫」。
內承運庫,貯緞匹、金銀、寶玉、齒角、羽毛,而金花銀最大,歲進百萬兩有奇。
廣積庫,貯硫黃、硝石。甲字型檔,貯布匹、顏料。
乙字型檔,貯胖襖、戰鞋、軍士裘帽。
丙字型檔,貯棉花、絲纊。
丁字型檔,貯銅鐵、獸皮、蘇木。
戊字型檔,貯甲仗。
贓罰庫,貯沒官物。
廣惠庫,貯錢鈔。
廣盈庫,貯紵絲、紗羅、綾錦、?絹。
六庫皆屬戶部,惟乙字型檔屬兵部,戊字、廣積、廣盈庫屬工部。
又有天財庫,亦名司鑰庫,貯各衙門管鑰,亦貯錢鈔。供用庫,貯粳稻、熟米及上供物。以上通謂之內庫。
內帑的錢財都屬於皇帝私人財產,其中,內承運庫專門負責儲藏金銀,在內府十二庫中地位最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內庫」或「內帑」。
大明官員請皇帝調發的「內帑」指的是內承運庫而不是其他庫。
內庫只能由皇帝自己決定用途和管理,戶部可派員巡視和登記內庫收支,但無權管理,而工部只負責查驗進入內庫的東西。
內府收支,哪怕是戶部的「計臣」也不完全了解實際賬目到底如何,一線管理人員則完全由宦官充任。
內庫置「掌印太監一員,近侍、僉書、太監十餘員,掌司、寫字、監工數十員」?,「掌大內庫藏,凡金銀及諸寶貨總隸之」。
內帑的主要來源是「金花銀」,所謂的金花銀是明代稅糧折收的銀兩,主要用於皇帝賞賜,折放武官月俸。
趙銘自從了解了內帑是怎麼回事後,他就一刻也不放心讓太監們去管理,必須有可信賴的勛貴去監督,而先帝的國丈、自己的姥爺李偉便是眼下最好的人選。
「姥爺,朕不僅讓您管理皇莊,還讓您監管內庫,再沒有比您更合適的人了。您要時刻盯著那些管事太監,一錢銀子也不能放過,朕就怕他們暗中勾結,以朕年幼,欺騙朕!」
李偉立馬錶態道:「皇帝外孫,你儘管放心,我絕不會讓你們老朱家的錢掉入宦官們的私人腰包,一文錢都不行!」
趙銘道:「姥爺,您的忠心朕自然不會懷疑,其他事兒,朕會召你去乾清宮或是直接去姥爺家的清華園詳談。」
趙銘也想想看看被世人稱為「京師第一名園」的清華園到底是什麼模樣,
趙銘前世就看過一本名為《明水軒日記》的古書,記載道:「清華園,前後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為名園第一。若以水論,江淮以北,亦當第一也。」
清華園又被稱為「李園」,園中樓台亭榭一應俱全,登上園中樓台西望,便可將西山秀色飽覽無餘。
園中除了大量從產石名地靈璧、太湖、錦川運來的各種怪石以外,還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萬種,「牡丹以千計,芍藥以萬計」,有柳堤花海之譽。
趙銘自然不會讓他與李偉等人合夥做買賣的事被母後知悉,畢竟,皇帝經商斂財會被大臣們議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