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遺址

第六章 遺址

這邊奸商陳還在和胖子鬥嘴,那邊從屋裡出來了一個白髮老漢,估摸著是聽見院子里的吵鬧聲出來查看,一臉的滄桑,一看就是一輩子都在土裡刨食的庄稼人。

老漢一看院子里突然多了幾個陌生人,一時之間也是不明白怎麼回事,想開口問問奸商陳是不是他朋友來了,又見奸商陳正和胖子吵得不可開交,只有我正站在院子中間,於是問道:

「後生,你找誰」

我連忙往前幾步,一邊把手裡的東西往老者手裡遞,有些不知所措的問道:

「您是叔公吧?」

見我如此,老者一邊禮節性的婉拒我遞過去的東西,一邊打量我,然後搖了搖頭道:

「村子里的後生我基本上都認識,面生得緊啊!你是哪家的娃?」

隨後又解釋一句:

「哎,莫怪老頭眼拙,果真是年紀大了,怕是老糊塗了」

我當然不會怪叔公,叔公來這裡入贅已經五六十年,他認不出我們這些後輩也是正常。

我忙接著說道:

「叔公,我是子龍的孫兒」

子龍是我爺爺的名字,之所以報我爺爺的名字,是因為叔公走的時候我爸還小,怕沒什麼印象。

聽到了爺爺的名字,叔公的表情明顯變了,帶著明顯驚喜的口吻說道:

「啊,你是子龍的孫兒」。

說罷又再次仔細打量了一下我,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你是阿明的仔長福?」

我點了點頭,叔公也不再推脫客氣,接過我手裡東西就把我迎進了屋裡坐下。

一邊又出去招呼胖子和姦商陳也進來。

隨後叔公一邊讓叔婆婆準備些瓜果花生和茶水,一邊和我交談。

我這才知道叔公這些年其實很關注爺爺,對我們這一家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但凡我們家族有辦紅白喜事都會參與,只是這十幾年腿腳不利索了,無法出山,只能叫人順路帶禮,所以不認識我們這些後輩。

當說到爺爺過世,叔公竟是連連垂淚。原來當初叔公決定入贅到這個小山村的時候,大多數的親朋好友都不贊成,所以他成親的時候相當冷清,男方這邊只有三個人不顧村民的流言蜚語前來參加了婚宴,這三個都是從小和叔公一起光屁股長大的,爺爺便是其中一個。

這也是為什麼叔公幾十年來一直和我家保持著禮尚往來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其實要論起血緣關係,叔公和爺爺都已經是堂兄弟了。

我的到來,讓叔公異常歡喜,當聽我說是想來這裡倒騰點山貨后,叔公拍著胸脯讓我安心在他這裡住兩天,村裡哪戶人家有什麼貨,他都門兒清,只要他出去打聲招呼,樂意賣的人都會送到叔公家裡來。

這時我才弄明白為什麼奸商陳也會在叔公家。

原來早些年叔公家作為外來戶,也同樣遭了排擠,以至於所分的土地大多數都是山地,收成和小盆地里的水田無法比。

不得已,叔公便和兩個兒子經常進山采采山貨打打獵來補貼家用,不成想隨著改革開放的政策變化,這裡的山貨由於身處大山深處,味道鮮美,竟打出了一些名聲,叔公家也水漲船高,生活水平竟然超出了村裡大多數的人家。

隨著時代變遷,村裡人也不再把叔公當外人,農閑時紛紛跟著叔公一家進山採集山貨。

由於每次叔公一家的收穫都是最多的,不論是山貨還是獵物,品相也基本上都是上品,所以每一個進山來收貨的販子幾乎都是先來叔公家借宿,到了晚上,其他村民忙完一天的活計便陸續會把自己貨品也拿到叔公家來和販子交易。

不過城裡有銷售渠道的販子一般都有各自的收貨勢力範圍,而村裡的山民一般也只認經常來的老主顧,或者老主顧介紹來的人。

我雖然做這小生意才兩三年,可對這些門道也摸得差不多了,即便不能全部認識那些城裡的販子,也聽過各自的名號。

這煙竹堡是屬於一個外號黃瓜皮的販子勢力範圍,而奸商陳便是黃瓜皮介紹來的,當然我們都知道奸商陳來這裡肯定不是來收山貨的,怕是和我們一樣也是借著收山貨的名來看看有沒有古代小玩意的。

不過最讓我好奇的是,一般的東西都入不得奸商陳的眼,他也很少親自下鄉去淘東西。

奸商陳既然孤身一人在這裡出現,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這裡肯定流出過能讓奸商陳看上眼的貨,他才會跑到這深山裡來,而能讓他看上眼的東西,肯定十分值錢。

好在我們和姦商陳也算是老熟人,要說起來奸商陳還真算是胖子的師傅,胖子倒騰那些小玩意還真是奸商陳帶的路,兩人亦師亦友,只不過胖子倒騰的那些貨大多數都是不入奸商陳法眼的玩意。

而現在胖子之所以和姦商陳不對付,是因為之前有次胖子弄到了一個玩意,由於不識貨,被奸商陳給坑了一筆。

其實我知道胖子氣的不是奸商陳賺了一筆,而是他把奸商陳當成了兄弟,卻被奸商陳擺了一道。

閑聊了一個多小時,叔公便和婆婆一起去為我們準備晚飯了。

胖子和姦商陳也停止了無意義的抬杠,最後甚至兩人還討論起了哪個朝代的玩意最值錢之類的話題。

我坐在叔公家用大石頭壘砌的院牆上,打量著下邊的小山村。

村裡的房子大多數集中在盆地的上半段,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村莊一側沿著山腳彎彎曲曲流向我們來時的方向。

村莊的前面則是一大片水田,不過由於地勢原因,並不是平整的。

根據我查到的史料記載,「萬王古城,龍盤虎踞,所吞山光。城南、城西各築一寨,勢成犄角。城北半公里地修有馬道,古城舊地十二畝,呈橢圓形,年代悠久,已闢為田疇,昔日金城湯地池,仍歷歷在目。繞成墉垣,全部為為條方石砌就,高3米,底寬3米,頂寬2米;牆外掘池,還能清楚看見的有一里多,寬7米,深3米;城門石階十餘級,階長1。15米,寬30公分,高20公分。」

剛剛來的時候,我仔細研究過一路上的遺址,和縣誌史料上記載的大致不差,顯然這個地方以前是一座軍寨古城是沒錯的,不過我觀察了周圍的地勢,有幾件事情我始終想不通。

按史料記載,整個城池都是用條方石砌成,那這所需要的條方石和工程量都是巨大的,非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完成,然而如果作為普通軍寨,為何要捨棄這大山隨處可得的木材,而非得用條石?

另外我觀察了村子四周,卻並沒有發現有大量開採條石的痕迹。但遺址里,甚至田埂上確確實實遺留著一些長方形的條石。

而最讓我驚奇的是,根據查到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景佑二年,有個叫王增的宰相便來過這萬王城,而且還住了一些日子。

要知道,就當時而言,這裡可是屬於未開化的野蠻之地,居住在這裡的瑤民甚至都不能算是大宋的子民,一個朝廷大員,跑這裡來幹什麼?而這座萬王城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建造的?萬王又是誰?

我打量著這個看似寧靜的小山村,思考著千百年前這片土地上到底發生了些什麼事,不知不覺便已經到了黃昏。

直到叔公準備了一頓豐富的晚飯,喊我吃飯的時候才打斷了我的思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發丘詭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發丘詭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遺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