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實戰練兵!
宋獻策現在算是明白了。
張牧早就已經把人安排進去了,仔細的想想,這些願意跟著高桂英一起走士兵,日後會如何?無論是投靠高迎祥,還是投靠李自成,他們必然是要受到重用的。
只要他們受到重用,也必然是要給張牧提供大量的情報和消息。
絕,真的絕!
「主公,這些人!」
宋獻策試探性的詢問道:「可是控制了他們的家人?」
「他們是自願去的!」張牧笑了笑,給宋獻策倒了一杯茶,笑著開口道:「宋先生,你覺得我們共進會這裡怎麼樣?」
「好,非常好!」
宋獻策飛快的開口道:「我走南闖北,從來就沒有見過就像是共進會下的治民這般,主公一片仁心,給予百姓土地,讓他們耕種,更是挖掘溝渠,水庫,還把耕牛,鐵犁借給他們,教他們讀書識字,主公仁心,曠古未有!」
宋獻策回憶著張牧的諸多政策和手段,卻也不得不承認,在張牧的治下,簡直不要太幸福。
頓了頓,宋獻策繼續道:「我也看過主公寫的書,寫過的文章,正是因為如此,我才認為,主公能成大事!」
聽著宋獻策的馬屁,張牧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我不需要控制他們的家人,我雖然很需要他們做情報工作,不過,更多的還是需要起到一個宣傳的作用!」
「試問,在李自成的隊伍當中出現了我們的人,宣傳我們共進會的理念,宣傳我們的生活,你說說看,這些起義軍,是不是會願意加入到我們的隊伍當中?」
宋獻策瞪大了眼睛,卻是明白過來。
張牧這一招是真的狠,這才是真正的殺人誅心,張牧能給的東西太多了,別的不說,單單是一個分地,就足以讓農民軍的底層士兵想要投靠張牧了。
當然,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這也需要張牧拿出相應的實力,實力不夠,就不足以讓人信服,張牧說給你分地,你張牧能不能守住這些土地,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武裝力量的強弱決定了你的信任度。
安排出去的這些人會不會變節,這也是需要看看張牧的實力夠不夠強,只要足夠強,他們就沒有這個心思。
張牧還是把一些間諜滲透的任務交給了宋獻策。
除了起義軍,還有就是官兵。
暫時,讓宋獻策來處理情報的工作,看看宋獻策的表現,然後,再來慢慢的決定自己對他的信任程度。
沒辦法,手底下能用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這個位置,還真的就是宋獻策最為合適。
張牧也不擔心宋獻策獨大,這麼一個情報部門,宋獻策是玩不轉的,他需要助手,需要有人支持。
接下來,就是擴張了。
不擴張也不行了,張牧的手裡頭也是沒有多少糧食了。
這段時間,張牧也算是官兵,起家的士兵,收編的流寇進行了一輪整合,人數一共是控制在了三千人。
整合完畢,也是時候了拉出去狠狠的打一仗了。
火槍隊,攻堅隊,長矛兵,還有就是刀劍。
訓練方式,基本上是戚家軍的紀效新書,這是王虎臣帶頭訓練的,不過,實戰能力如何,張牧心裡頭也沒底,只能讓他們儘可能的去實戰。
實戰之後,從最基層的士兵開始總結經驗和教訓。
那就去擴張了。
張勇被張牧任命為共進軍的總指揮,
副總指揮是張漣,此外就是提拔起來的一部分軍事幹部,還有一個搭配的軍政,主要是負責教導戰士們讀書識字。
總指揮三千人。
一千人為一個團。
三百人為一個營。
一百人為一個連。
三十人左右為一個班。
十人左右一個隊。
軍政直接安置在連這一級別,做完這一切之後,張牧立刻就開始了擴張。
最先遭受到攻擊的就是劉集鎮。
劉集鎮距離龍堰鄉並不遠,此外,劉集鎮並非是沒有武裝力量,面對著流寇攻破了鄧州縣,這些地主士紳也是在第一時間組建了鄉勇,來抵禦流寇。
不過,這些鄉勇的戰鬥力也就是一般般,對付一般的流寇問題還是不大的,但是,對付張牧這一種訓練有素的,那就是遠遠的不夠看了。
此外,張牧這邊是集中了力量,而劉集鎮一個個財主,則是勢力分散,正好可以各個擊破。
有組織,有紀律,對付無組織,無紀律。
張牧的作戰,也不是單純擺開了車馬,正面跟你交鋒。
而是,先滲透,在你這裡安排我的人,宣傳張牧的政策和理念,還有就是召集周圍的農民去龍堰鄉學習,然後,掀起農民暴動,有了內應,再來大軍出動。
直接攻打劉集鎮。
這一次,張牧倒是沒有直接出手,直接讓張勇帶兵,逐個擊破。
進攻的時候,帶著炸藥包,先把地主家裡的圍牆給轟塌了,然後,再來進攻,堪稱是無往而不利。
三天的時間,劉集鎮拿下。
拿下之後,再來讓士兵們集中討論,在進攻的過程當中,哪裡做的不好,還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
通過實戰來練兵。
現在,張牧也很清楚,自己已經是漸漸成氣候了,必然是要成為官兵的眼中釘,肉中刺,如此一來,自己就必須要讓手下的士兵進行實戰訓練。
在實戰當中一點點的解決自己的問題。
實戰練兵,同時,也是提高自己治下百姓對自己統治的信任。
張牧立刻就開始安排這段時間培養出來的幹部前往劉集鎮,不急著擴充軍隊,而是組建民兵,組建生產隊,讓民兵保護家鄉,進行一定的軍事訓練,但是絕對不能脫產。
事實上,現在龍堰鄉的人口在一萬兩千人左右,三千多的兵,比例是1:4,再來擴軍,四個農民養一個兵,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張牧收糧稅收是一成五,而且,現在還是沒到收稅的時候。
能養這麼多兵全都是靠著地主家裡的糧食來接濟,三千多人脫離生產,這就是逼著張牧不得不擴張了,再不打劉集鎮,張牧家裡也沒有什麼餘糧了。
對於張牧來說,理想的比例是1:20,二十個農民養一個兵,要養活這三千兵,自己起碼也要掌握半個鄧州縣,完全掌握了鄧州縣倒是可以考慮擴軍到五千人了。
如果自己的地盤擴大,如果要長途跋涉,跨省作戰,這個比例就要進一步拉大,農業社會,最為理想的狀態是1:100,一百個農民養一個兵。
當然,如果選擇走流寇路線,那就不存比例的問題,但是,問題也來了,流寇路線顯然是不長久的。
拿下劉集鎮,張牧立刻地主這裡繼續搜刮糧食,把糧食搜刮出來,分潤給了百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張牧繼續攻打裴營鄉。
南陽府
整個南陽府的官員濟濟一堂,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身材魁梧,雙臂格外粗壯的男子,乃是五省總理盧象升。
在眾官當中,有一個人只感覺自己的心都要碎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老潘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