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奇襲岩關

第46章 奇襲岩關

「轟隆隆」

「轟隆隆」

桂林以北延灕水門戶要衝之地,依次有著岩關、千秋峽、百丈山、靈川等關城屏障。

此時,正在這道天險防線的第一道陣線——岩關之前,炮火硝煙如同霧霾般讓整個關前都陷入模糊,隨著孔、尚兩軍調動,使出全力,二十門紅衣大炮在距離岩關兩里開外的山丘上火力全開。

經過多日的狂轟濫炸和反覆衝擊,原本就稱不上多麼固若金湯的岩關已然搖搖欲墜,多段城牆、炮樓坍塌,傷亡過千,若非前日桂林方面派來的一營新增前軍援兵,恐怕早已淪陷。

那大炮林立的山丘之上,孔、尚二人正向南眺望形勢,周邊轟隆炮聲不斷。

說起這孔有德作為滿清當中,為數不多具有實權和顯要地位的漢將,最為可以依仗的便是這紅衣大炮和炮兵之利。

可以說滿清能夠自遼東一路南下,攻城破府、走州過縣,孔有德、尚可喜等人的炮兵之利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功勞。

所謂紅夷大炮,其原型是歐洲在16世紀發明的長身管、紡錘形結構的火炮,在明代後期傳入中國,並很快被仿製。所有類似設計的火炮都被中國統稱為稱紅夷大炮,也稱紅衣大炮。

這種無論是設計還是製造水平,相較於明朝中前期的簡易火器都有著巨大進步的大口徑炮銃,無論是守城還是攻城都比一般的佛郎機火炮更有優勢。

這玩意最早是萬曆、天啟年間,明朝一些有遠見的官僚從當時位於澳門的葡萄牙人那裡引進而來。後來也的確在遼東戰事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他不說,當年寧遠大戰中,袁崇煥就是用這種犀利火器重挫后金大軍,甚至把清太祖努爾哈赤給轟成了重傷,不治而亡。

但不得不說,此時的滿清作為一個新興政權,還是非常有進取之心的,在吃過了紅衣大炮的虧后,滿清便一直想要獲取這種犀利武器。

直到孔、尚等人帶著精銳兵馬和工匠還有許多大炮投降而來,可謂是打瞌睡遇枕頭,對於野戰兇猛而缺乏攻城手段的八旗軍而言簡直如虎添翼。

崇禎四年,后金在瀋陽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仿製了西洋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他們以複雜的退火、淬火程序處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於夷字犯上滿洲人的忌諱,紅夷大炮便更名為「紅衣大炮」。

事實也的確如此,順治元年(1645年)十二月,在入關戰爭中出擊潼關,李自成的大順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次年正月,又以紅衣大炮重創李自成的大順軍。

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四日,清軍調集數十門紅衣大炮轟擊揚州城,直接給城牆開了幾個大口子,精銳再反覆衝擊,突入城內。史可法血書告急,南明政權卻置若罔聞。次日揚州城破,史可法殺身成仁。

紅衣大炮作為這個年代技術含量較高的火器,鑄造工藝極難,即使此時滿清已經入關數年,但一共也就裝備了六十多門而已。

而今為了突破桂林,分割兩廣,平滅南廷,清軍足足拿出了三分之一的紅衣大炮部署桂北,勢在必得。

「大將軍,這岩關久攻不下也不是個事啊......」

尚可喜見炮火準備得差不多了,又是一營清兵集結起來向城頭髮起衝擊,轉頭對孔有德道

「唉,岩關地勢險要,強攻恐怕難取,再加之明軍援兵不斷,確實須圖他計。」

孔有德一邊眺望局勢,一邊回答

尚可喜若有所思道

「大將軍,不如遣一偏師繞融江東進,從西側兩面夾擊,再以大炮壓制,一舉圖功!」

孔有德稍稍思忖后,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上一章下一章

第46章 奇襲岩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