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東亂》中涉及唐代特有名詞的解釋…

第一卷《江東亂》中涉及唐代特有名詞的解釋…

三省六部:

本書首發:——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唐朝的三省六部體制已經十分完備,各個部門職責明確,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又相互牽制。

各種職官分工細密,職守分明。

又恢復了三省的傳統名稱:內史省仍稱中書省,內史令仍稱中書令;門下省的納言仍稱侍中。

三省之間的分工是:中書省制定政策,草擬詔敕;門下省審核復奏;尚書省頒發執行。

如果中書省所擬詔敕有失當之處,門下省有權予以封駁,要求重擬。

對於各部門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門下省認可后,方准送中書省呈交皇帝批閱;

如認為有不妥之處,可駁回修改。

由於中書、門下二省官署位於尚書省之北,所以二省合稱「北省」,而尚書省被稱為「南省」、「南宮」。

三省及其長官名稱在高宗、武后及玄宗時一度有變更。

尚書都省所屬的六部二十四司,負責處理全國軍政、財文、兵刑、錢穀等一應行政事務。

而六部即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為尚書省下屬部門,負責更實際的政治事務工作。

每個部下轄數目不定的司,分別執掌其管轄範圍內的細分政務。

比較重要的司有:

吏部下轄的考功司,堪稱吏部實際權力最大的司。

主要執掌文官的處分及議敘,即官員的績效考核。

有考功令史十五人,書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戶部下轄的度支司,在中唐時期以來,因為鹽鐵制度改革和鹽鐵轉運使的設立,一度實際取代了戶部職能,成為朝廷最為重要的財政部門。

中書省:

以中書令二人為長官,又以中書侍郎二人為副長官。

重要的屬官有中書舍人,掌參議表章、草擬詔敕及璽書冊命等。

省內的意見經中書令、侍郎彙集后,再交付中書舍人,然後根據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這個專門負責執筆草詔的舍人稱為「知制誥」,其餘舍人也要分別在制敕上署名。

在舍人中選擇一個資格最老的,稱為「閣老」,負責處理本省雜事。

舍人六人分押尚書省六部,並輔佐宰相判案。

故而唐代「閣老」並非是高級文職官員的通稱,而是專指中書舍人中資歷最高者。

中書舍人因職掌的特點,可以接觸機務要政,並可以對軍國大政提出自己的初步處理意見,簽署自己的姓名,稱為「五花判事」。

唐代的中書舍人都是文人士子企慕的清要之職。

所謂「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是躍居台省長貳以至入相的一塊重要跳板。

屬官還有右散騎常侍二人、右諫議大夫四人,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事上封事(上呈書面報告)。

又有右補闕、右拾遺也是諷諫建言之官。

此外,中書省的屬官還有起居舍人2人,從六品上。

本書首發:——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新唐書·百官志》云:「掌修記言之史,錄製誥德音,如記事之制,季終以授國史」。

通事舍人16人,從六品上,掌朝見引納,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則導其進退,而贊其拜起、出入諸禮節。

四方蠻夷納貢,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進。軍士出征,則受命勞遣,並每月慰問將士家屬。

又有主書4人,從七品上。主事4人,從八品下。

右散騎常侍2人,從三品,右諫議大夫4人,正五品上,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則上封事。

牙兵:

牙兵是中唐以來至五代,唐代軍事組織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破壞力的一個組成。

他們的名號頗多,有「突將」「牙兵」「衙軍」等等,名目繁多,但都可統稱為「牙兵」。

最初指的是唐代地方軍鎮中節度使的私兵,但逐漸演化為軍鎮組織的實際掌控者,隨意驅逐殺害節度使。

所以牙兵集團才是晚唐藩鎮割據的主體,節度使其實在許多時候都是與朝廷合作的。

唐代大運河:

唐代大運河中段終點在洛陽,經通濟渠(汴河)入淮河,再經邗溝(山陽瀆)入長江。

此處的轉運樞紐便是揚州和潤州,再經潤州入江南運河入錢塘江抵達終點杭州。

天平軍:

天平軍隸屬於河南道,在中原地區的東北端。

在今山東西部,治所在鄆州,治下有曹州(今曹縣),濮州(漢代的東郡,濮陽縣,成陽縣,今菏澤西南),鄆州(今菏澤市東北部,山東西南地區,也是宋江,晁蓋的故鄉)。

原本是憲宗時期被一分為三的天下第一強藩,平盧淄青節度使的一部分。

感化軍:

感化軍是原來的徐州軍,因接連發生銀刀軍之亂還有龐勛之亂兩場大叛亂而被撤銷軍號。

徐州地區官民上表請求朝廷賜予軍號后才得名感化軍,以示朝廷恩德感化叛逆,徐州軍民不再思叛作亂之意。

宣武軍:

治下有宋州,汴州,治所在汴州。

宋州即故睢陽,也就是商丘。

汴州即古大梁城,也就是後來的開封。

宣武軍是中原地位最重要的藩鎮,位處中原腹心,控扼汴河,保護漕運,是直面河朔三鎮和淮西,淄青等叛亂藩鎮,保護唐朝的運河生命線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哪怕安史之亂和四王二帝之亂時也一直沒有被突破。

宣武軍是五代第一個朝代後梁的太祖朱溫建立後梁王朝的根本之地,也是晚唐最著名的藩鎮之一,在此後一直到宋金時期都是全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河東軍:

河東節度使,防禦突厥,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統轄天兵軍、大同軍、橫野軍、岢嵐軍、雲中守捉及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代州(雁門郡,今山西代縣)、嵐州(樓煩郡,今山西嵐縣北)三州郡兵,管兵五萬五千人。

李國昌在唐僖宗時篡奪了河東軍節度使之職,率領沙陀部眾入主割據河東。

河東軍是殘唐五代時期最著名的藩鎮之一,其牙兵牙將團體中走出了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王朝的建立者,堪稱是殘唐影響力最大的軍事集團。

鎮海軍:

唐代地方藩鎮軍名,唐置,初治潤州(今江蘇鎮江),唐僖宗時因戰亂改治杭州(今浙江杭州)。

至德初曰江南節度,領潤宣諸州。乾元初改置浙江西道節度,治升州(今江蘇南京),領升、潤、宣、歙、饒、江、蘇、常、湖、杭十州。

在四王二帝之亂時由韓湟韓太沖統領,控遏東南財賦重地,兵精糧足。在唐庭被叛軍團團圍困時,韓湟實際上是關東地區平叛的實際指揮和後勤保障者,形同攝政。

鎮海軍在韓湟時也堪稱天下第一強藩,但在韓湟入朝後迅速被一分為三,不復往日。

潤州:

潤州就是今天的鎮江,對岸是揚州,那時候長江入海口在鎮江,所以也叫鎮海,故而浙江西道在設立節度使時又被稱為鎮海軍,但鎮海軍時存時廢,此時仍然叫浙江西道。

幕府佐官:

巡鹽判官等同於是浙西觀察使衙門的幕僚官,在朝廷沒有正式的官職,只是代表了官職主人在幕府內的實際管轄範圍,檢校華亭縣丞才是真正的官職。

本書首發:——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而巡鹽副使則是鹽鐵轉運使衙門體系內的官職,與地方官職互不統屬,是兩個體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挽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挽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江東亂》中涉及唐代特有名詞的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