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塵埃

第二十三章 塵埃

「是的。」

敖青說道:「前輩之前說,山中所住之神仙,名為菩提祖師。這讓我聯想起了一個故事。傳說,老君西出函谷,化胡為佛,釋迦牟尼看到老君在西方的傳道布法,也受到了啟蒙,於是就在一棵菩提樹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覺悟成了佛陀。」

樵夫微微點頭。

這件事情,不是什麼秘密。三界中甚至很多凡人都當成趣事,口口相談。

而樵夫身為菩提祖師的弟子,更加明白,這其中因果。

但是,這跟「求道路」有什麼關係?

不待樵夫詢問,敖青便說道:「傳說佛祖乃無垢身,那菩提樹,亦是無塵無垢。但是一顆凡樹,怎能無塵無垢?所以我在想,定然是因為有人時常拂拭菩提樹,其方才無塵污垢。佛祖也當是如此,佛祖本是一個凡人,豈能是無垢身?他定然是以菩提樹為鑒。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樵夫再次點頭:「此話有大道理也。」

南海中,觀音菩薩也不自覺頷首。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世人都以為佛祖出生無垢。事實上,很多聖人、神聖,甚至是人間帝王,都有類似的傳說。

但是,真實的他們,也並不是出生即是通明一切,知曉一切的。

都是後天的努力,才一步步,有了如此之成就。

時時拂拭。

這是一句簡單,但卻難以做到的道理。

若是凡人都能夠做到如此,那世間或許便不會如此渾濁了。

然而。

這和「求道路」,還是沒什麼關聯吧?

樵夫用疑惑的眼神看向敖青。

敖青繼續說道:「可是既然是人,肉體凡胎,就一定會惹上塵埃。即使勤加拂拭,也只是不斷反覆的過程。永遠不能得到真正的『清凈』。所以我便在想。若肉體凡胎不得清凈,那魂魄呢?人的魂魄先天而生,本就是最為純粹的存在。若看破本質,洞悉『菩提』,則自無塵埃污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轟!

此話一出,頓時,猶如晴天霹靂一般!

樵夫先是一怔,旋即不由哈哈大笑了起來:「好悟性,好悟性!」

南海觀世音菩薩,也終於明白,為何敖青能夠走完「求道路」了!

因為,這「求道路」,看似是通向「大道」,實則,是通向「菩提祖師」。而菩提祖師何以成道?便是因為「心」!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兩句偈子,幾乎可以將菩提祖師悟道之前,通明菩提心的經歷,完全概述出來了。

而所謂的「求道路」,也是如此。

路本身,有阻礙,有限制,有「塵埃」。永遠不能到達終點。這就是「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而當敖青看到的不是路的本身,而是「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時。

路的實質,就會被揭露出來。

終點就在心中,就在眼前。因此,哪有什麼限制,哪有什麼阻礙,又哪有什麼「塵埃」?

因此,終點就在敖青的身前!

這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所以。

敖青才能夠度過求道路。

或者說他度過的並不是真正的求道路,而是,菩提祖師的……心路!

菩提心路!!

觀音菩薩站起身來,目光仔細向敖青看去。

這道理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絕非一般人能夠領悟的。

別的不說,就說僅憑「佛祖覺悟」這個故事,就能夠看出「山是山,水是水」,「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的道理,就已經很難得了。

何況,此子竟然還用兩句簡明的佛偈,給這般清楚地概括了出來!

甚至,以此發現,並且度過了菩提心路!

這已經不再僅限於是「佛性深厚」了。

不過,就在觀音菩薩,打算再觀看一番時。忽然,那霞光一隱。

觀音菩薩的眼中瞬間浮現出了一重重雲霧。再也看不真切方寸山內部的景象。

她的「天眼通」,竟然被菩提祖師遮擋住了……這?

觀音菩薩不禁一怔,旋即有些無奈地苦笑了起來。看來,這祖師也知道自己動心了。

不過也不怪自己動心。要怪,就怪這敖青,實在是一塊難得的璞玉。

現如今,菩提祖師遮蔽自己的視野。就是說,他已決定收此子入門了。

雖然還有兩道考驗,但那考驗,就猶如第一道考驗一樣,更多的也只是「預期課」的成分更大了。

在考驗中,更多的幫助敖青,鞏固基礎。就好像是璞玉在被雕琢之前,進行的溫養。

因此,如果方才自己還有一些希望的話,現在,則幾乎是沒有希望再收徒敖青了。

「木叉何在?」菩薩忽然開口。

片刻后,那惠岸行者,便上前聽命:「菩薩。」

菩薩說道:「我要去一趟靈山,領龍女向香水海之事,就交給你了。」

惠岸行者愣了愣,之前菩薩不是說,龍女佛性深厚,要親自指點嗎?

不過他也沒細想,便輕輕點頭,說道:「是,木叉知道了。」

觀音菩薩交代了一番,便很快,以「神足通」向西方靈山飛去。

她本不想因為收徒之事,去麻煩如來佛祖。

但是奈何敖青展現出的天資,太高了。

甚至菩提祖師都不讓自己「窺探」了。

因此,就算不和菩提祖師爭,她也想要將此事,告知給佛祖一番。

……

……

敖青對樵夫的這一番解釋,倒也不是成心想要抄襲這神秀和惠能的「菩提偈」。

而且他所依靠的,其實也不僅僅只有菩提偈。其中還有著《莊子·天下篇》、《道德經》和前世的一些哲學悖論。

這三者闡述的道理,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才共同啟發了敖青。

可以說,這些內容都是他在「求道路」上,不斷地冥想重溫,才總結出來的道理。

依靠著對這些內容的整合,敖青才從「求道路」上,找到了「菩提心路」,並且,抵達了「霞光」所在之處。

只是,對樵夫解釋的話,自然會選擇一個更接近「菩提祖師」的說法。

畢竟如此做,也能夠給祖師,留下一個不錯的印象嘛。

樵夫倒是不知道敖青想過了那麼多的念頭,他看向敖青,直到,眼前這小龍,十有八九就是自己的師弟了。

不過想起祖師的吩咐,他還是微笑說道:「小友,你的悟性讓我很是敬佩呀。你看,連祖師,都對你讚賞不已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遊:我,東海龍太子,拜師菩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西遊:我,東海龍太子,拜師菩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塵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