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龍山之情深
這些天肖軍正在龍山考察,肖軍龍山人,名牌大學畢業,曾經是龍山的驕傲,後來離開了教育系統,又離了婚,深感無顏見家鄉父老,這些年在外面打拚很少回來。那個時候龍山在他眼裡就是鄉情難忘,現在他身份不一樣,境界不一樣,有能力有責任思考怎樣讓龍山變得更美,讓龍山人更富裕。肖軍回來投資不想打攪相鄰,更不想表現出衣錦還鄉的派頭。一個人開輛老帕跑遍周邊二三十公里,到現在路還是這樣差,這裡和曾經兒時的記憶沒有太大差別。雖然前幾年政府也提出修路規劃,財政也撥了些錢,包括肖軍也捐了15萬。但那點錢是太有限了,只在路上鋪過一些石子,沿路栽了杉樹。但不到半年樹折了,石子也被水沖的溝溝壑壑。南平窮,龍山更窮。南平需要改變,龍山更需要改變。以一己之力他肖軍不能為家鄉帶來什麼改變。但是他還是信心滿滿做家鄉改變的第一驅動力。不只是自己的家鄉情懷,更重要的是南平、龍山改變的機會來了。這是國家大環境發展改變帶來的機遇,就看誰能把握這個機遇。一個大的浪潮又一次把肖軍推上風口浪尖。
這一夜他住在南平藍山酒店,已經是8月,過了立秋。作為森林之小縣城,不是很熱,下晚時天已經暗下來了,涼風習習,把街頭碧綠髮樹葉吹的沙沙響。吃過晚飯,肖軍在酒店第一次饒有興趣地看起南平新聞。播的是蔣建民講話,落實市委關於加強旅遊開發建設,重點強調龍山溫泉度假村建設。窗外突然下起雨來,嘩啦嘩啦的,歡快悅耳。街上的行人慌張嬉笑地奔跑著,這場水對水稻和旱地都是很好的益處。
肖軍不是不想他那熟悉的老家,他是要在回家之前把思路理清,把準備工作做好。接觸這些親愛的相鄰他要說些什麼,讓大家知道投資龍山不等於坐等發財,自己也不是救世主。而他只是帶領大家共同富裕。是的,共同富裕!
龍山人的小日子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代一代龍山人在這個封閉的村莊繁衍生活,他們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雖然貧窮,但很安逸,人們都渴望走向外面的世界。龍山大隊在少數出去吃商品糧的。遠遠看見馬路上有一個騎自行車的,肯定是公社幹部下鄉的。在當時農村唯一能走向外面的世界就是讀書,但在龍山村靠讀書走出去似乎不怎麼行得通。
龍山村有兩個小學,70年代一家都有幾個孩子,除了在大隊部旁設立一個小學五個年級齊全的學校,在二拐隊還設立一個一二年級的教學點,主要是考慮到那裡到大隊部學校路遠,一兩年級孩子小,不方便。那時學校的桌子是泥砌的,上面塗上石灰水泥,板凳都是學生自家帶了。上學是件苦差事,好容易熬到期末考試結束,就算是勝利大逃亡。小公路上就看到學生扛著板凳往回跑,臉上掛著都是激動和喜悅。有的孩子自作聰明,把板凳翻過來,一根繩子栓在板凳腿上,板凳面貼地,拖著跑,開大車子了!幾個孩子比賽看誰車子開的快。等跑到家才發現板凳少了兩條腿,另外兩條腿在路上瘋掉了,板凳面子被路上石子划的一條條痕,就像小孩打架被抓的臉一樣。最神奇的就是跑的最快的孩子跑到家才發現就拖兩個板凳腿回來了,於是一會兒公路上出現哭哭啼啼的孩子後面跟著罵罵咧咧的大人,在路上找板凳腿。板凳腿早被哪個路過的人撿回家當柴火了,於是大人扯開嗓子罵撿板凳腿的人。
村子里孩子大多小學畢業就不再讀書了,只有少數成績好的會繼續到龍山公社初中讀書,讀完初中在農村就是文化人了,家裡有門路的在小學當個代課教師,在大隊當個跑腿跟差的;或者可能找個合同工,當個兵什麼的,其他再沒有什麼奢望了。公社初中沒幾個公辦老師,好多都是從小學抽調上去的,家都在農村,放學還要回家干農活,學校農忙都放農忙假。有的老師家裡勞動力少,上課還要請假做農活,甚至星期天讓學生幫老師家做事都是有的。當然偶爾也有幾個學慣用心悟性好的孩子也能上高中,但是真正能考上大學在國家單位做事的多少年只有肖軍一個,若干年之後村裡會計文斯文女兒文清考上了高中,到離家10多里的區上上高中,這是繼肖軍之後龍山隊的一件大喜事,文清成了村裡的高級知識分子,大隊幹部都對他們家客客氣氣,可惜文清沒能像肖軍那樣為村裡爭光,後來沒考上大學,文清被安排在村做代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