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重回京城
李平安混入流民當中,沒有引起任何懷疑。
流民來自四面八方,匯聚一起只為活命,如同寒冬的狼群,沒人在乎唐志遠是死是活是真是假。
翌日清晨。
李平安學著其他流民,扒拉了草根、樹葉,就著露水咀嚼吞咽。
苦澀,泥濘,葉脈怎麼也嚼不爛,沙礫在牙齒上咯吱作響,努力忍住嘔吐的慾望,強行咽下去。
「這味道……幸好咱修成了大蟾氣!」
李平安瞥了眼旁邊流民,模樣看似三十來歲,臉上沾滿了污穢,嘿嘿一笑露出黢黑牙齒。
流民高興的手舞足蹈,只因挖到了一把甜草根。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大人物吃草根是憶苦,流民是真覺得香甜。
李平安問道:「兄弟哪裡人?」
流民微微一怔,反問道:「你不是宣府人吧?」
李平安尋了個借口:「我去阜山縣投奔親戚,未曾想遭遇了旱災,又得逃回京城。」
拿到唐志遠的戶牌,樣貌也有七八分相似,還缺一樣宣府口音,才能毫無破綻的冒充。
「京城人吶!」
流民用異樣的眼神打量李平安,只聽說有人去京城發財,竟然還有人離開京城去北疆宣府。
「俺叫牛石頭,求您教教俺說官話,去了京城好找活計。」
「行。」
李平安點頭答應,仔細記下牛石頭說話口音,慢慢糾正京城官話。
流民填飽了肚子,趁著早上清涼,繼續向南流竄。
這些天路過四五個縣城,全都城門緊閉,流民再不相信有賑災糧,只求能活著走到京城。
當官兒的不管百姓死活,皇帝一定會管!
過了幾日。
李平安說話有了宣府口音,又結識了幾個宣府流民,拼湊成求生互助的小團伙。
大群流民中有許多團伙,落單兒的總會莫名其妙消失。
牛石頭官話說的有模有樣,又向李平安請教京城的活計,譬如哪個碼頭容易扛活,哪個酒樓待夥計好。
人在求生面前,總會爆發出極大潛力。
牛石頭並不是個聰明人,然而在生存壓力下,能很快學會官話,能將李平安說過的話倒背如流。
「等到了京城,我直接去濟水碼頭扛大包,一天十文錢呢,天天能吃糙面餑餑……不對,官話叫饃饃!」
「牛哥,帶俺一個。」
說話的流民叫朱田,年歲十二。
李平安需要知曉阜山縣的人文習俗、風景建築等等,方才打破規矩,同意朱田加進團伙。
規矩只有一個,未吃過人!
朱田年歲尚小,沒多深的心思城府,哪是李平安這老油子的對手,三兩句話就套出了底細。
老家阜山縣朱家屯,遭災后隨父母逃荒。
一月前父親病死,半月前母親餓死,朱田靠著遺物活到了現在。
李平安在天牢見多了人間慘劇,嘆息幾聲,便將此事徹底忘記,以後也不會再想起。
人要學會善忘,才能活的洒脫自在。
記憶中堆積太多的黑暗、混亂,會潛移默化的扭曲性格,侵蝕神魂,最終墮入痛苦深淵。
「朱兄弟放心,跟著我有飯吃。」
牛石頭拍著胸脯保證,又看向其他流民:「兄弟幾個去不去,一天十文錢呢,人多了也不會受欺負?」
「行。」
「一起去碼頭扛大包。」
「俺跟著牛大哥。」
流民經歷過絕望后,只要給予丁點兒盼頭,哪怕是畫大餅,看不見摸不著,也能獲得支持。
牛石頭問道:「唐兄弟,到了京城可有差事?」
李平安說道:「以前讀過幾年書,教人認字,代寫書信,總能有口飯吃。」
流民不禁露出羨慕尊敬神色,大雍識字率不足十一,讀書認字是能吃飯的本事。
夜幕降臨。
流民餓肚子走了一天的路,平日里早就累癱睡死。
今天見到了些許希望,個個精神奕奕,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牛石頭與幾個流民竊竊私語,商量到了濟水碼頭,該如何去攬活,賺了銅錢吃什麼,每日存幾文才能娶媳婦。
聊到娶媳婦,精神頭更足了!
牛石頭問道:「唐兄弟,京城多少文錢能討媳婦?」
「城中姑娘只彩禮就二十兩,鄉下的也得兩貫錢。」
李平安沒娶過媳婦,但是對行情知之甚詳,畢竟是坊間有名的單身漢,少不了媒婆登門說媒。
「這麼貴?宣府才二百文!」
牛石頭面露頹然,轉頭與幾個流民商量,能不能湊錢一起娶個鄉下媳婦。
多生幾個兒子,一人養一個。
李平安躺在地上,看著漫天星斗,忍不住罵出了聲。
「這狗日的世道!」
……
九月。
天氣逐漸涼爽。
流民群幾經聚散,有人死有人來。
興許是有了盼頭,李平安所在的小團伙,竟然堅持到了現在,人數不減反增。
牛石頭終究沒能吃上餑餑,也沒能娶上媳婦。
前些日夜裡染了風寒,沒堅持到天亮,人就斷了氣,臨死前還迷迷糊糊的念叨。
「扛大包,一天十文……」
團伙頭人變成了朱田,年歲雖小,卻能服眾。
李平安在旁邊看得清楚,朱田拉攏、分化同夥的手段雖然稚嫩,卻是不精任何人指點,全憑他自己琢磨出來。
「以後得離這小子遠點!」
數日後。
流民進入京畿地界,官道上車馬多了起來。
遇見行人,流民立刻圍上去討要吃食。
見多識廣的商賈呵斥幾聲,命護衛強行驅散,寧可打死幾個也不施捨。亦有心軟的人,取出乾糧救濟,然後流民一擁而上瘋搶。
運氣好損失些財務,運氣差人也遭殃。
李平安暗中出手打死幾個流民,勉強保住了行人性命,然而流民可不止一股。
廿二日。
熟悉又陌生的京城,遙遙在望。
或許是有官差兵卒巡邏,或許是有水源解了饑渴,流民洗了洗臉擦了擦嘴,又恢復了幾分人樣。
城外十餘裡外,朝廷搭建了大片的窩棚。
兵卒將流民驅趕進去,由差役分配住處,十來人住一間,有意無意的將同縣流民分開居住。
同族同鄉,易聚眾生事。
李平安落後幾步,與同行流民分開。
從後面恰好看到,朱田從懷裡摸出粒碎銀子,低頭哈腰的塞到差役手中,換來與同夥住在一起。
「當真是無師自通。」
李平安微微搖頭,任由差役驅趕,分到了一處窩棚。
棚子里已經有九個人,四男三女兩個小孩,將狹小的棚子分成四塊,滿是戒備的盯著李平安。
「阜山縣,唐志遠,還請多多關照。」
一開口就是熟練的宣府口音,且與流民混久了,李平安衣衫襤褸,蓬頭垢面,臉色發黃髮綠。
任由再精明的官吏盤查,也挑不出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