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不言的力量
君子慎密而不出。
說話是一種本能,閉嘴是一種修行。
人從生下來就學著說話,等年紀漸長才慢慢學會閉嘴。
從學說話到學閉嘴,這是一個人一生的功課,一生的修行。
01
強者不言
只有弱者才會喋喋不休。
強者大多沒空抱怨,沒空啰嗦。
人生不會因為你多抱怨幾句就可以柳暗花明。
也不會因為你多責難幾句就能暢通無阻。
真正的強者都懂得自己去闖,自己去熬。
作家李笑來的朋友金光,去銀行貸款做包工頭。
因為經驗不足,貸出來的錢很快就被騙光了。
整天為還債奔走。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倆人在街上遇到,一起吃飯聊天。
聊了一個下午,金光對自己的困境隻字未提。
李笑來開始不解,後來明白過來。
他說了又怎樣,逢人訴苦又有何用?別人又幫不上什麼忙。
與其增加別人的談資,還不如放在心裡,自己消化,自己承擔。
等把這些東西消化掉,重新站起來。
你才真正明白,強者沒有廢話,行動勝過一切怨言。
02
智者不辯
宋朝的時候,南唐來稱臣,派了一個口才特別厲害的人——徐鉉。
當時朝堂上的人都很犯難。
徐鉉辯才無雙,誰也不願陪同出醜。
宰相挑不出人來,於是找皇帝趙匡胤拿主意。
趙匡胤說:好說,然後派了一個不識字的侍衛去。
徐鉉本來是想殺殺宋朝讀書人的威風。
但是他說了半天,侍衛一句話也不回他。
徐鉉沒有察覺,依然喋喋不休。
侍衛就會兩句:嗯嗯,哎哎。
過了幾天,徐鉉自討沒趣,識相閉嘴了。
趙匡胤明白,最好的辯論就是閉嘴。
人過中年,大家都定型了。
讓一個人改變是很難的,所以成年的世界,只篩選,不教育。
總是爭辯來爭辯去,是很累的,沉默才是最佳的應對。
03
善者不評
青年作家蔣方舟經歷過一件事。
有一年,魯迅文學獎的評選結果引發爭議。
一名記者打電話給蔣方舟,想讓她以雜誌社副主編的身份,評價一下其中一位獲獎者的作品。
蔣方舟婉言拒絕,說還沒讀過對方的作品,無法評價。
記者不依不饒,馬上念了一首獲獎的詩歌,追問看法。
蔣方舟無奈回應:「僅憑一首詩,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看。」
對別人隨口評說,對別人來說是一種傷害,對自己也是一種縱容。
韓寒就曾罵過:一些人連我的書皮長什麼樣都不知道,就對我的作品評頭論足。
不予置評,不說是非,是一個人的修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風格。
學會尊重,學會閉嘴,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
04
仁者不責
曹操的曾祖父曹節素以寬厚待人聞名鄉里。
一次,鄰居家的豬跑了,而此豬與曹節家裡的豬長得一模一樣。
鄰居就找到曹家,說那是他家的豬。曹節也不與他爭,就把豬給了鄰居。
後來鄰居家的豬找到了,
鄰居知道搞錯了,連連道歉。
曹節也只笑笑,並不責怪鄰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
大家都不是聖人,誰能保證一輩子不犯錯?
錯了能夠改正,那就是好樣的。
一味責備他人,往往是自己戾氣太重。
學會閉嘴,耐心等一等。
真相總會浮現,誤解總能消解。
這是一種克制,更是一種修養。
洞見君說:
曾經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
可是這小國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
使者還等著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
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
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易經》講:「君子慎密而不出。」
真正的君子都懂得緘默與閉嘴。
少抱怨,少評論,少辯論,少責難,這樣的人,才最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