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池中論(上)
此時正是夜市大開。
商賈小販支攤吆喝,雜耍藝人街頭弄槍,酒樓飯館門庭若市,賭坊青樓鶯歌燕舞,有醉漢坐席喧嘩,有戲子登台高歌。整座雍城,八街九陌人聲鼎沸,滿城的叫好與嬉罵。
紀公常傍晚時分進城,和陳三望便直奔老主戶,青松客棧。先是預定了往後三日的四間上等客房,交完押金瞅著老闆不在身邊,順便湊近風韻猶存的老闆娘耳邊,紀公常賤聲賤氣的諂媚道:
「花兒姐,有兩月沒見,您又愈發好看了呀。這面色白裡透紅膚如凝脂,堪稱雍城一絕啊。今兒也沒見我沈哥,最近是不是已經消瘦的扶不住牆,下不了床了啊?」
葉金花聽完心裡樂開了金花,但這老闆娘的身份不允許,她急眼了。伸手就要去揪紀公常的耳朵,故作嬌嗔道:
「毛都沒長齊的屁孩子,懂得挺雜啊。回頭等你沈哥回來,有你好看」
見大事不妙,紀公常慌忙閃到櫃檯外邊,躲過老闆娘的纖柔玉指,趕緊說道:
「姐,你可休怪弟弟我多嘴。您上次進的西域脂粉最近可得緊俏了,我們老闆這次帶的都是大貨,胭脂膏粉可沒多少。」
「啊?那到底帶了多少,你不說這事兒我還正得問你。我這都快用完了,你們家脂粉確實上好。我那些王府家的姐妹們,可都邀好了排著隊等我幫她們一起置辦呢」
葉金花聽完,頓時停下嬉鬧,認真問道。
紀公常笑眯眯的從葉金花手裡搶來一把瓜子,邊嗑邊向門外晃去,頭也不回的大聲道:
「老闆娘,您可是半年前就說要介紹些王府小姐姐給我認識了,價錢可都談好了?好事五五,大錢四六,別給弟弟我忘了啊」
葉金花抿嘴笑了笑,眼裡金光蕩漾,望向少年背影喊道
「忘不了喲,姐姐們可都排著隊等著你吶,你個掉錢眼裡的小王八蛋」
陳三望安置好行李房間,跑到後院栓好馬匹。完事便心事重重的拉著漫不經心踱出客棧的紀公常向街上走去。「趕緊的把老紀,明天老爺晌午就到,咱兩趕緊找地兒把這牌子給人看看,虧了賺了總得心裡有個數不是?」
「哎哎哎,都說了慌什麼,咱自家就干這買賣的,你去瞎打聽誰呢你?什麼時候害過你?把事兒放回心裡,別掏出來,自己慢慢琢磨哈。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紀公常一邊說著,一邊攤開陳三望的手心放了幾顆瓜子進去,然後推搡著陳三望向前面的酒樓走去。「上,好酒!」。
古今池是雍城最大的酒樓,沒有之一。古今池的名望可以說是紅透雍州城,響徹京師河。那沒日沒夜的賬房流水,就像奔涌東去的江河一樣前赴後繼,不知讓多少左右同行望穿了門帘,紅透了兩眼。然而幕後老闆卻極少露面,坊間多猜測他是晉王身邊的嫡系大員,神秘背景比尋常巨富肯定不知要高過了多少個人頭。
因為這古今池的巨大牌匾之上,赫然高懸著四個大字「晉王親恩」。
這雍州下攜四郡,地處王朝要地。天水郡重兵北拒,涼州郡商通西南,濟原郡農耕建倉,東江郡通納海外。可以說整個王朝三分之一,甚至有人說是一半的命脈,都系在這雍州晉王手上。
晉王周熜不同當朝他那整日愛玩會鬧的皇帝哥哥,自小心性內斂,為人剛毅果決。十五歲那年,先帝病危,得到宮內密報的周熜,連夜一人僅帶五騎擇小路便直奔京城。行至正陽門被一群當朝大臣們攔住了去路,
以宗廟禮製為由極力相勸,讓先走東安門去文華殿,翌日東宮拜見太子,會知內閣上報奉天,三日內得批文召見,方可覲見父皇。周熜當場大怒,執鞭指著一群老臣罵道「今日我若進不得這正陽門,明日這天下便怕就是爾等的天下了吧」。說罷便抽出配刀,一刀背拍在了禮部尚書劉懷瑾的臉上。可憐年近八十的三朝老臣,被拍的滿地找牙,撒潑打滾,哭鬧不止,這才驚動了東宮。太子趕緊調來錦衣衛前去和解,周熜方才收手,調轉馬頭向文華殿奔去。遠遠丟了一句「我周熜要走自家的哪道門,還輪不上內閣的幾位操心。都捂好自己的被子,別明兒一早脖子以上就先到了雍州」
這句話至今都被當朝的內閣學士們所不齒,經常會拿此事來明裡暗裡的上書皇帝,諫言要削了晉王的兵權,以防大患。皇帝每次聽完都是付之一笑,這是被嚇的不輕啊,說實話我也怕這個弟弟殺人,你們還是趕緊回去安穩洗乾淨脖子躺好,他真來我可真攔不住,罷了罷了,時下都挺好都別折騰,休要誤了寡人寢宮的大好春光,散了散了吧。
很顯然那句話的確管用,當夜周熜便單獨見了先帝。三日後先帝駕崩,周熜受封晉王。
二十多年的執韁縱橫,晉王治下的雍州地界國泰民安,他不拘一格廣納四海,手底下能人輩出各盡其才。這古今池酒樓便是由他賜名,意為談古論今廣開民意,取百家之所長治當世之大局。至於為何是池,民間就莫有敢過多猜測了。
此等名利之地,出入的當然都是四海八方的大家。有金榜題名的才子,有錦衣華服的佳人;有寒窗苦讀的書生,有八方來財的商人。南來北往齊聚一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來古今池喝酒消遣是次,聽學思辯才是重點。
論辯這塊古今池有自己的一套規矩,每日酒樓都會拋出一題,寫在紅綢木牌上,掛在酒樓大門外,向天下廣招登台暢辯之人。這登台者的身份需是各地大家的門客,用各家門牌為證,論辯現場有翰林院下派的言官坐鎮監督,辯者台上各抒己見,台下言官執筆記錄。三炷香的時間內一位講完,台下如有不同見解者,需投銀才能登台,投銀多少全在個人,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
每人只許兩次機會,第二次登台者投銀需要高過前者的數量方可發言,如無十足的把握,再加上看到前者財力又高不可攀的,搖頭作罷自愧不如者居多。那些想踩著下限登台,試圖以小博大一夜暴富的人,能勝出的,至今寥寥無幾。
如此往複直到這下一位,論的後面再無敢論者,便視為勝出,最後博得全場喝彩,順便打包帶走這整台的七成投銀。三成得給老闆留下,請第二名喝杯好酒。
然而相比這台上輪番上陣的銀子,-古今池裡還有一條規矩則更加精彩。若有投銀者有膽氣投出高於前幾位總和的銀子,最終還能勝出的話,晉王府出面,賞千金,賜門生。這可就厲害了,消息一出,舉國上下不計其數的儒生學士們,紛紛趕往雍城,有甚者賣掉祖宅拋妻棄子借債上台,來一博這近在咫尺的榮華富貴。
台上人如此執著,台下人也不閑著。這其中就不乏一些名紳豪閥看準了時機,整日安插人手在酒樓裡外暗中觀察,司機選擇可用之才,重金支撐他們登台,關鍵時刻一擲千金,便可漁翁得利一網打盡。時間長了,那些能連贏數場的辯者中大半背後都會有了各自的金主,時常會出現兩家砸銀上萬的鬥狠場面。台上驚險刺激,台下不嫌事大,即便是輸了,我又怎會給你機會進王府?
後來發展到,各地大家門客的牌子也都成了黑市裡的緊俏貨,當然這其中就會有膽大包天的偽造者企圖矇混過關,結果大都會在上台之前,被翰林院言官一個眼色給架進大牢。
看似是一場場放之四海廣羅民義的大道論辯,背後儘是那些犬牙交錯的各方勢力在暗地較勁。
這些陳三望是不會去想的,他只想看看熱鬧,喝著小酒聽聽那台上人念經,跟著台下人一起喝彩起鬨,瞄著左右鄰桌身段婀娜的富家小姐,腦子裡盤算著還得多少年才能攢夠本自己開個鋪子,到時候看實力能不能多娶他幾房。如果實在不夠本錢,那就找一個,長相身材好點的小嬌娘,每天抱在懷裡安穩度日,那也行啊。他太樂意這樣了,人間美事大抵就是這些了。